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赏析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苏教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赏析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苏教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赏析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苏教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赏析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苏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赏析-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苏教版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板书: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诗人。 生: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生:我还知道与他的雅号齐名的“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李白爱喝酒,而且常在酒后写下名篇佳作。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通过介绍把李白带到了我们中间。 赏析 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导入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可当学生讲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酒后写作后,我惊喜地发现了在学生眼中闪烁的知识积累被肯定后的愉悦,这就是学习古诗的动力。想起我们儿时的学习经历,被刻在记忆深处的有时就是那么一句有关联的题外话,一个新鲜词眼便会让自己兴奋不已,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 2、学诗立意,先抓情。 师:你能背几首李白的诗吗? 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还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李白的诗。 师:这些诗分别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心情? 生:思念家乡、怀念友人、赞美河山。 师: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古人写诗也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赏析 由众多的情感表达引入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个铺垫,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诗歌中的情感是条主线,是理解内容的突破口,紧扣情感进行教学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包含的意蕴。 3、身临其境,显真情。 师:这首的妙处在于这短短28个字的诗中却有五处地名,你能找出来吗? 生: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勾勒“峨眉山、明月、平羌江、三峡”图。) 师:读读古诗,你能把这几个地名都标在图上吗?(了解李白的行程) 师:读读诗句,看看书上的插图,结合黑板上的图,找出你不理解的诗句或词语。 生:“半轮秋”什么意思 生:从图上看出就是 “秋月半轮”的意思。 师:古人常说人月两团圆,可此时作者抬头所见却是清秋半轮月,他的心情又会如何呢? 生:他会埋怨道:半轮月亮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圆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和朋友再相聚呢? 生:“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是什么? 生:看图我猜是月影。 师:你有过这样一种“我走月亮也走”的感受吗?说说你的经历。 生: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月亮老是跟着我。 生:有一次我晚上坐船去上海,月亮倒映在江水中,船走月亮也走。 师:古人常常对月抒情,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 师;“月是故乡明”啊! 生: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师:作者随江而下,月如影相随。这是哪里的月? 生:故乡的月。 生:与朋友别离时的月。 师:月亮为何总跟着作者?想想李白此刻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生:月亮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友人舍不得李白离开。 生:是李白舍不得离开故乡和朋友。 赏析 月亮本是诗中一个普通景物,但古人对月亮往往有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抓住月亮这个感性的景物,由景入诗,由诗及人,由人及己,层层深入,步步入境。在生活经验与体悟诗歌的基础上让作者的感情从学生的口中自然流露,娓娓道来。看似无情却有情的月亮成了学生们走入李白内心的桥梁,成了作者和读者宣泄感情的共同媒介。 4、反差体验,悟深情。 生:“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君”指谁? 生:是李白的好朋友。 师:李白连夜赶路行程匆匆,也许还没来得及向朋友、亲人告别呢。想想这时李白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无可奈何。 生:渴望与朋友再欢聚。 师:你有好朋友在外地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思念的? 生:打电话联系,表达思念。 生:写信给他告诉他很想他。 生: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 师:你愿意送李白一部手机让他在孤寂的夜行船上和朋友再聊一聊,以表思念之情吗?同桌互演李白和朋友打电话,倾诉思念之情。 师:手机是我们送给李白的,当时的他可是一无所有。船越行越远,思念也越来越长,李白只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借酒浇愁。 生:对月感慨。 生:吟诗思友。 师:哎,“夜发清溪向三峡”,(引读)“思君不见下渝洲”。 师:你理解李白此刻的心情吗?再读诗体会体会。(自由读,齐读) 赏析 古诗中的“思君”一词点明了诗的主旨,诗中的人与景无不关合着一个“情”字。今天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的迅捷明了,与作者的“无处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