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5人美版.ppt_第1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5人美版.ppt_第2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5人美版.ppt_第3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5人美版.ppt_第4页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5人美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艺术概述及缘由四大石窟及著名石窟石窟的建筑艺术石窟的塑像艺术石窟的壁画艺术石窟的书法艺术石窟艺术的发展与继承 石窟艺术是古建筑 雕塑 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 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石窟的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 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 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 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 有佛经故事画 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 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 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 这里有高大的坐像 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 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 数量众多 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乔达摩 悉达多前565 前486 释迦牟尼佛祖 释迦牟尼 净饭王太子 是佛教创始人 本名乔达摩 悉达多 释迦是其种族名 意为能 牟尼意为 仁 儒 忍 寂 释迦牟尼即 能仁 能儒 能忍 能寂 也就是 释迦族的圣人 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石窟 始凿于十六国前秦时期 莫高窟 366年 前秦高僧乐尊凿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历经十六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西夏 元 现存492窟中 唐窟占213个 莫高窟又称 千佛洞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 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 始凿于366年 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 莫高窟外景 敦煌石窟 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 丝绸之路 的畅通也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 文化交流得以发展 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 经敦煌传入中国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 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 莫高窟的营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仅至武周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 即已有 窟室一千余 敦煌石窟 五代时期及宋代 河西地区相对稳定 当地统治者及僧 民又开凿了许多洞窟 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 西夏统治期间 几乎没有开凿洞窟 仅是对以前的石窟加以改建或修补 元代 密宗佛教盛行 所以期间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 窟萨垂太子舍身饲虎428窟 北魏 莫高窟内壁画 该画描写的是一个王子舍身喂饥饿的雌虎 救小虎 而后上天界的故事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 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但自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被后 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 其中英国人斯坦因 先后两次掠走遗书 文物一万多件 还有法国人伯希和 掠走5000件文书精品 美国人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等 现在中国只保留了不到两万件文物 莫高窟的劫难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 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 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云冈石窟 开凿于北魏 云冈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 武州川的北岸 石窟依山开凿 东西绵延一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 计1100多个小龛 大小造像51000余尊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屹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麓 这里群山如云 因而得名 云冈 石窟开凿于北魏中后期 现存洞窟53个 共有51000多尊佛像 云冈石窟东方的罗马石雕 云岗石窟 这五个石窟现在分别被命名为第16 17 18 19 20窟 也称 昙曜五窟 文成帝去世后 即位的献文帝和孝文帝于公元467 494年间继续在武周山麓凿洞塑像 形成了云岗石窟建造的第二个时期 也是最盛的时期 这时期开凿的石窟共分五组 即现在的第7 8双窟 第9 10双窟 第1 2双窟 第5 6双窟和第11 12 13窟 云岗北魏坐佛 云岗石窟的主佛像 高14米 为三世佛之一 面部表情祥和 鼻梁高挺 但双目为后人所补 略显不协调 云岗菩萨头部富有人间的生活气息 形成了中国的人像雕刻 脸形丰腴 为当时典型的中原人物形象 也正是这种原因 才能博得广大信众的崇敬和喜爱 云岗石窟 昙曜五窟 是云岗石窟中开凿最早的 它们形制基本相同 平面呈马蹄形或椭圆形 穹窿顶 前开拱门 门上方开明窗 高达15米以上 但形式却近似僧人修禅所居的草庐 窟内主像形体高大 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 两侧各有一佛侍立或倚座 合为 三世佛 但主从相差悬殊 主像背后雕饰华丽的舟形背光直达窟顶中央 壁间遍刻千佛 有的还刻有贴壁雕的菩萨 罗汉等形象 云冈石窟内景 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独特 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 又融汇了南亚一带的雕刻风格 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 继承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融汇南亚一带雕刻风格 佛像造像世俗化 中国化的开始 龙门石窟 北魏后大规模建造 大部分开凿于唐朝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 现存石窟1352个 石龛750个 佛像97300多尊 号称 十万佛像 另有石刻佛塔39座 碑刻题记3680块 与敦煌 云冈 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佛教石窟 因而闻名于世 龙门石窟有 佛教石刻艺术博物馆 之誉 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 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 卢舍那 的意思是智慧广大 光明普照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女皇武则天624 2 17 705 12 16690 705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龙门石窟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 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 它原为天然石灰岩洞 后被加工为椭圆形平面 穹窿顶的石窟 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二石狮 南北两壁各凿三层像龛 雕有飞天 佛传故事和礼佛图等 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 是龙门石窟中继古阳洞后开凿的第二大窟 在北魏龙门石窟中最有代表性 原计划修建三窟 但耗时23年 动工802 366人次仅完成了宾阳中洞 龙门石窟 唐朝初年的经济繁荣使得龙门零星持续百余年的开窟造像活动再次活跃起来 开凿了宾阳北洞 敬善寺 万佛洞 极南洞和看经寺等 唐代 佛教在中国达到了空前的普及 佛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 佛教形象也因此被普遍地世俗化 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唐代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同时 构图上的创新 更加富于立体感的艺术手法都使唐代作品在写实风格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珍品 尽管千余年来的风吹日晒和人为破坏 尤其是清末和民国年间中外强盗和奸商不断将佛像和浮雕凿下盗卖至国外或毁坏 使得石窟中伤痕累累 但它至今仍然以惊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 公元493 907年 期间 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 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0公里处的一座孤峰 高仅140米 呈圆锥形 如同农家堆起的麦垛 故名麦积山 石窟分布在这座小山丘南侧绝壁悬崖上 现存有194窟 7000多尊大小佛像 近2000米壁画 窟中以泥塑为主 被中外学者誉为 东方雕塑博物馆 麦积山石窟外形 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 秦岭山脉西端 因其外观 如民间积麦之状 而得名 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 公元384 417年 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西魏 北周和隋 唐 宋 元乃至明 清等十几个朝代 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 麦积山石窟 后秦时期 佛教在关中得到大力传播 麦积山石窟即是此时开凿的 按照时间 石窟的营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 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 隋代 唐代为第二阶段 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已不多 宋代是第三阶段 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个高峰 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麦积山石窟 佛像多为方面大耳 头梳高肉髻 额广平正 眉高目长 硕口微闭 身披偏袒右肩袈裟 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 鼻直口方 面含笑容 上身袒露 薄衣贴体 窟龛主要为方形 平顶 低坛基 左右各开一龛 并有藻井等装饰 部分窟龛内出现十大弟子形象 并绘有佛教壁画 佛像的面相普遍变长 五官缩小 眉如新月 双目半睁 唇薄且翘 略带微笑 身披通肩袈裟 垂于座前 菩萨面相清秀 满含笑容 身调细长 装束繁褥 衣带飘舞 风姿潇洒 麦积山石窟 隋唐时期 麦积山的开窟造像活动依旧兴盛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现存的作品已不多了 仅有少量的壁画和雕塑 雕塑形象较为拘泥呆板 其代表为第13 14窟等 麦积山石窟 至宋代 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又迎来了一个高峰 宋代佛像面相略长而丰润 身姿挺拔有力 眉眼多上撩 别具神彩 宋代窟龛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罗汉 力士像 虽深沉 激奋 极尽夸张之能事 却使人感觉自然合理 不失真实 各组塑像中 尽管个体的身份 体量等都不尽相同 但却通过手势 动作和神态等因素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麦积山石窟 南宋以后 开窟造像的活动逐渐转入相对平静的四川地区 麦积山石窟虽仍有零星兴建 但在艺术上已无新鲜之处了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 由于保存得相对完整 所以比较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佛教雕像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麦积山石雕造碑 这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 在石碑上开龛造像 呈浮雕效果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在北魏与宋代之间 主要以南北朝作品为主 其造像风格以 秀骨清像 为典型代表 乐山大佛 开凿于唐朝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 带领群山来 屹立大江边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郊 唐玄宗初年动工 历时90年 大足石刻 始建于晚唐 兴盛于南宋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石刻始建于晚唐 历经五代 兴盛于南宋 现存晚唐至清代的石刻100余处 摩崖造像6万余尊 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 儒 道教造像并陈 北敦煌南大足 上朝峨眉下朝宝鼎 石窟的建筑艺术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 彩塑的492个 有禅窟 殿堂窟 塔庙窟 穹隆顶窟 影窟 等形制 还有一些佛塔 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 宽30米见方 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 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 加以消化 吸收 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中国佛教石窟特点 1 建筑以石洞窟为主 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 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 总体平面依崖壁作带形展开 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 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 故工程量大 费时也长 5 除石窟本身以外 在其雕刻 绘画等艺术中 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建筑形象 五间四层木楼阁 敦煌莫高窟 陡峭的麦积山石窟栈道菩萨像 壁画艺术石窟壁画富丽多彩 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 山川景物 亭台楼阁等建筑画 山水画 花卉图案 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 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 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 吸取了伊朗 印度 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 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 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状况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莫高窟的壁画非常美 现存壁画4 5万平方米 这些壁画的面积如果展开排列起来 可以形成1米高 45公里长的画廊 彩塑2400多尊 保存完整的塑像1400多尊 残缺的70多尊 经后代修补的有720余尊 其中大的有15米 小的仅20多厘米 虽经千余年 至今仍泥坚如石 色泽艳丽 敦煌壁画主要有这样几项内容 经变 本身故事 尊像图 供养人像和图案装饰 经变 就是佛经的图像 经变是莫高窟壁画的主体 面积最大 数量最多 本生故事 本生指释迦牟尼的前生 佛教徒相信轮回 认为释迦牟尼在降生前经历了许多世 他做了许多善行功德 这些善行功德就是本生故事的内容 尊像图 包括佛 菩萨 阿罗汉 地位次于菩萨 是佛的胁侍 小千佛 说法图等等图像 尊像图中最惹人注目的是 飞天 像 供养人像 供养人指那些出钱修窟的人 他们把自己的像画在墙壁上 表示这个窟内的佛是他们所供养的 这样 佛 菩萨就会降福保佑他们 经过 敦煌石窟供养人研究 课题组的数年调查 首次得出确切数字 莫高窟中现保存有供养人画像的洞窟有281个 供养人画像9010身 供养人的朝代 身份也已得到确认 中国佛教石窟特点 1 建筑以石洞窟为主 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 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 总体平面依崖壁作带形展开 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 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 故工程量大 费时也长 5 除石窟本身以外 在其雕刻 绘画等艺术中 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建筑形象 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 西域文化 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 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 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规模巨大 内容丰富 技艺精湛 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分为佛像画 经变画 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供养人画像 装饰图案画 故事画和山水画 南北朝供养人像画西魏第285窟供养人 动画片 九色鹿 取材于敦煌故事之鹿王本生 有记录佛教故事的 有描绘神佛形象的 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有反应民间生活的 西方净土变 敦煌艺术之装饰图案 图案主要集中在窟顶 龛楣和墙壁的下部 最主要的是窟顶部分的图案 窟顶部分的图案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 倒斗形窟顶中部的藻井与平顶部分的平棋图案 2 人字披椽档间的花鸟图案 3 窟顶四面斜坡上的神话故事图案 4 窟顶与四壁交界处的伎乐图案 彩塑艺术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 有佛像 菩萨像 弟子像以及天王 金刚 力士 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 有圆塑 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