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南高速公路某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贯通量测设计书.doc_第1页
浦南高速公路某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贯通量测设计书.doc_第2页
浦南高速公路某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贯通量测设计书.doc_第3页
浦南高速公路某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贯通量测设计书.doc_第4页
浦南高速公路某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贯通量测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浦南高速公路C合同段C3标段新厂隧道ZK189+419ZK190+903YK189+350YK190932贯通测量设计书编制:审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浦南高速公路C合同段C标段7新厂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一、 工程概况新厂隧道位于浦南高速公路C合同段,为分离式隧道,平均长度为1533m,左右线出口均位于平曲线内,出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475米和1550米。左洞进口桩号为ZK189+419,高程为174.55米,出口桩号为ZK190+903,高程为196.85米,左线全长1484米,纵坡为1.7%的单向坡;右洞出口桩号为YK189+350,高程173.38米,出口桩号为YK190+932,高程为196.67,右线全长为1582米,纵坡采用1.7%和-3%的人字坡。隧道右线在YK189+350YK189+560.021段为直线段,YK189+560.021YK190+932为曲线段;左线在ZK189+419ZK189+692.315段为直线段,ZK189+692.315ZK190+903为曲线段。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资料,目前在隧道出口附近有一条远离隧道中线的级导线,通视条件不是很好,隧道进口条件较好一些。二、 作业依据1.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三、 贯通测量技术方案(一) 贯通设计限差及有关技术要求 1、根据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及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其贯通极限误差、贯通中误差分别要求如下:(1) 贯通极限误差类别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贯通极限误差(mm)横向6000300高程不限70(2) 贯通中误差测量部位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高程中误差(mm)6000贯通中误差(mm)洞外45609025洞内608012025全部隧道75100150252、根据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对隧道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选定、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精度、水准测量观测方法、水准测量要求如以下各表:(1)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等级公路路线控制测量桥梁桥位控制测量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二等三角-5000m特大桥6000m特长隧道三等三角、导线-20005000m特大桥40006000m特长隧道四等三角、导线-10002000m特大桥20004000m特长隧道一级小三角、导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5001000m特大桥10002000m特长隧道二级小三角、导线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500m大中桥1000m特长隧道三级导线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2)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符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 回 数DJ1DJ2DJ6三等302.0131.81/550003.6610-四等201.0132.51/35000546-一级100.5175.01/1500010-24二级60.3308.01/1000016-13三级-20.01/200030-12(3) 水准测量等级测量项目等级水准线路最大长度(km)4000m以上特长隧道、2000m以上特大桥三等5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02000m特大桥、20004000m长隧道四等1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1000m以下桥梁、2000m以下隧道五等10(4) 水准测量精度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等36123.5或1520四等510206.0或2530五等816304540(5)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观测方法观测方法三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后-前-前-后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后-前-前-后四等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后-前-前五等DS3单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前(6)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红黑面读数差(mm)红黑面高差较差(mm)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大致相等-(二)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位置及现场条件,协同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现场踏勘在隧道进埋设平面控制点PC3-10、PN533-1;在出口埋设平面控制点PC3-10、PN533-1、PN533-2、PN533-3,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高级控制点GPN169、GPN170、GPN171、GPN172,进行洞口两端及洞口与接线路基导线点的联测。1、 洞外控制测量设计利用隧道进出口设计院提供GPS卫星定位的高级平面控制点:GPN169、GPN170、GPN171、GPN172、作为连接隧道进出口的地面控制导线。2、 洞内测量设计根据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并结合本工程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拟对洞内各导线点进行预定布设。由于该隧道地面联测控制导线采用高精度GPS卫星定位而该隧道全长:左线1484m右线1582m,故在本次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是将:投左1、投左2、投右1、投右2纳入洞内支导线进行测量设计及贯通误差预计,特别是在曲线隧道洞内导线预定点选设时,须满足其最大通视长度的条件,不宜大于150m。(R左=1400m、R右=1325m) a.进口洞内支导线:以GPN169、GPN170为起始边,对洞口投点左1、右1并测支导线至左1-1、右1-1,左1-1设置在左线直线段ZK192+800上,右1-1设置在右线直线段YK192+800上。 b.出口洞内支导线:以PN533-2至PN533-1为起始边,对洞口投点左2、右2并测支导线至左2-1、右2-1,左2-1设置在左线直缓点ZK193+218.517上,右2-1设置在右线直缓点YK193+107.83上。 洞内支导线采用I级复测支导线形式,测角用DJ2托普康全站仪两测回施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2,测边采用光电测距,往返观测两测回,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 所有支导线均有不同观测者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测量的水平角和边长平均值,在计算导线的方位角和坐标。(三) 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1.洞外水准测量: 利用设计院提供的四等水准点GPN172=101.064、GPN170=163.374作为设计院统一进行评差的进出口高级四等水准点。 通过GPN170、GPN172高级四等水准点,分别向进出口按四等水准要求往返、双仪高法施测至洞口投左1、右1、左2、右2 2.洞内水准测量: 由投左1、右1、左2、右2 点分别向洞内按四等水准要求往返、双仪高施测至左1-1、 右1-1、左2-1、右2-1。 3.水准测量仪器: 水准测量仪器采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四)贯通测量误差预算: 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该隧道预定贯通点K左、K右拟设在线路ZK193+000、YK193+000里程桩。为方便计算,将坐标轴原点分别设定在K左、K右点,并令原点X、Y坐标为零,K左或K右点的路线切线方向设为X轴,K左或K右点贯通面方向为Y轴。 1.贯通相遇点K左或K右点在横向上的预计误差 (1)、绘制一张比例尺为1:2000的误差预计图 (2)、地面GPS导线测量引起再X在方向上的误差 a、测角引起误差(按I级导线精度估算) (=206265)b、测边引起的误差:(按I级导线精度估算)c、洞外GPS导线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 (3)、洞内I级导线测量引起点在X方向上的误差a、测角引起误差左洞下右洞下b、测边引起的误差 左洞 右洞 c、洞内I级导线测量引起点在横向贯通中误差左洞 右洞 (4)、贯通在横向上的中误差左洞 右洞即符合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的要求2、贯通相遇点K左或K右点在高程上的预计误差(1)、地面水准测量引起的误差(2)、洞内水准测量引起的误差左洞右洞(3)、贯通在高程上的中误差左洞右洞 即符合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的要求 从上述贯通误差预计结果可以看出,该隧道贯通在横向上、高程上均未超过贯通的允许误差值,故该贯通设计方案和方法可行,可以满足本次隧道贯通设计要求。、值计算表地面GPS导线点号点号GPN169GPN169115.2234GPN170652.5160GPN170235.3053PN533-1702.6652PN533-1269.7876PN533-2PN533-2919515.5135141430.365左洞洞内导线点号点号投左1590.2244投左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