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 军事家 思想家 新中国的缔造者 1 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 包括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 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 1 让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 真实性 2 报道迅速及时 及时性 3 简明扼要 简明性 2 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走进新闻 3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即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 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地点和时间 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走进新闻 新闻 消息 六要素 五部分 特点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结果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 让事实说话 真实性 2 报道迅速及时 及时性 3 简明扼要 简明性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 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 于4月21日晨 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 东至江阴 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 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背景介绍 朗读提示 全文的朗读基调 慷慨激昂 豪情万丈 冲破 横渡 均是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等应重读 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封锁 切断 应干脆利落地重读 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 嘲讽的语气 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芜湖荻港溃退歼灭要塞崭新锐不可当阻遏 w d ku ji n s i d ng zh n 识字辨音 1 听读课文 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2 默读课文 说说本文的导语是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新闻的六要素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20日夜起 课文最后 新闻的结构 第一层 从 20日夜起 到 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 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第二层 从 21日下午5时起 到 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 从 汤恩伯认为 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速读课文 填写表格 安庆 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30万 30万 九江 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35万的三分之二 南京 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 为什么按中 西 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所以先说 四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2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在新闻的主体里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 中路一层开头是 二十日夜起 西路一层开头是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 又合起来有所议论 议论最后一句是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 西面 转到 东面 合作探究 3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哪路详写 哪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合作探究 中路军写得简略 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 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大军写得稍详 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 有些事情需要交待 如 至发电时止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 3 余部 23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 正向南扩展中 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 因为它所遇抵抗 较为顽强 胜利来之为易 故作详细报道 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 有详有略 在统一中有变化 避免了重复雷同 课文结构 标题 第1 2两句 剩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导语 渡江概况 从三个方面概括 作战兵力 战况 首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