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绿色蝈蝈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概括要点。 2、了解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变换人称的好处。课时:一节教学设想: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拓展。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步骤:一导入:看书中图片,观察蝈蝈,介绍它的外表特征。请学生就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介绍蝈蝈的习性。二学习课文。(一)教师领读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二)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介绍绿色蝈蝈的特征和习性。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三)研读赏析:1读课文,理出各段大意。 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蝉的哀号引出蝈蝈。介绍蝈蝈的声音。4-10写蝈蝈的食物习性。11段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2速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习性?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讨论后交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进,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 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四)把课文再认真读一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出理由。(五)体验拓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三作业: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叫,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 绿色蝈蝈 1国庆仍观察昆虫。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2蝉号引出蝈蝈。 3介绍蝈蝈的声音。 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4-10蝈蝈的食物习性。11和睦共居,从不争吵。 拟人手法,亲切,生动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胆小鬼教案 鲁教版一、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成长,文体多样,感情真挚,意蕴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胆小鬼叙述了“我”小时侯偷父母钱的经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女孩善良、诚实、自尊心强的性格特征,感悟成长的足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创新,从而获得对人生成长的有益启示。基于此,特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更深体会文中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本课教学重点:反复品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本课教学难点: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三、 教法与学法 以目标为指引,反复诵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蕴,开启心智。 四、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课堂视听音画效果,提高课堂时效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关于作者三毛的有关生平简介、相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2、 初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都有过愚蠢而又美好的少年回忆。你能敞开心灵,谈一谈童年时做过而现在觉得不应该做的往事吗?当时你的感觉怎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情境、形象及情感。)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她的散文胆小鬼里就记叙了小时偷钱的尴尬经历。其实,偷母亲的钱,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个小小的愿望;但因受良心责备,三毛却终日忐忑不安,乃至像生病发烧一般。作者只是叙述偷钱的经过,但教化之意已在其中,耐人寻味。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1、 小组内交流搜集的三毛的生平及作品情况 2、 请学生在班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三毛的情况,明确: 三毛,原名陈平,出生于四川重庆。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而浪漫,酷爱文学。中学未读完即辍学,在家学钢琴与绘画,并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1965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1967年结业后,先到西班牙马德里主修文学,两年后,转入西德歌德学院文学院深造。接着又到美国芝家哥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工作。后来游历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不久回台,70年代初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始创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一时。1991年自杀于台北某医院。三毛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随想谈心刹那时光我的宝贝闹学假如还有来生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另外还有译作、剧本多种。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教师范读,学生正字正音(配乐朗诵,选取宁静、优雅的钢琴曲为宜) (学生在静听中,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重点生字词语) 重点生字 反省破绽烦躁喃喃自语魂不守舍付诸东流 练习簿一沓急促咽下去掠过记账剥出来 辨析多音字 强咽涨 解释词语 沓: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 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或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破绽:原指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喃喃自语:自己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2、 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偷钱时及偷钱后的心态、情感,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 静静默读,学生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明确:文章记叙了小时侯偷钱的故事。 (2) 理清篇章结构 (一)(111)介绍偷钱的背景 (二)(1215)描述偷钱的经过 (三)(1636)描写偷钱后的感受 (四)(3743)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 三、质疑问难,探究文意 (1)文章中偷钱的故事耐人寻味,对“我”而言,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一直使“我”痛苦难熬,但文章开头却写“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后来又写“偷钱的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为什么说它是平淡的呢?你从这个平淡的故事中,悟出些什么? 明确:虽然“我”偷了钱,但因为“我”没敢花,也就没有享受那文章中偷钱那种满足欲望后的快乐;也因为无人追究,而没有受罚。后来,我又把钱悄悄地还回去。整个事情,就好象没有发生一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所以说它很平淡。 即使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如果是有悖良心的话,终会因良心受到谴责,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就像文中的“我”一样,乃至像生病发烧一样。这也许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了。 (2) 为什么不用“偷钱的故事”做题目,而用“胆小鬼”做题目?你喜欢这样的“胆小鬼”吗? 明确:“我”偷了钱又不敢花胆小;知道自己的错误又不敢承认胆小。所以“我”的确是胆小鬼。用“胆小鬼”做题目,更含蓄一些,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对自己偷钱的经历的细致描述,教育孩子们不要做亏心的事情,也告诫天下的父母要多多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正当要求,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 四、布置作业(A、B异步作业)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内蕴 ,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心理刻画 A 2、课后“研讨与练习” B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品读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胆小鬼是三毛特意为幼狮少年读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她小时侯偷钱的故事。这样一次童年往事的回忆,一个许多人共同的出轨经历,在作者笔下,好象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精读赏析,深入理解。 二、 精读赏析,深入探究 (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归纳总结) 全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偷钱的背景。 1、 文章一开始,巧设悬念,并没有直说偷钱的事情,而是在叙述“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之后,才指出“我要说的是偷钱”。这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先制造悬念,再揭晓意外结果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语气延伸,起到醒目的作用,表示对“偷钱”的强调和突出。 3、 第四自然段交代小伙伴大多有过偷父母钱的经历,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说明作者所写的事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更大的关注。 4、 如何看待偷钱出去流浪的孩子和他的父母? 明确:文章的重点不是表现孩子偷钱流浪,而是交代他的父母对他的态度。孩子一时糊涂,犯了错误,情有可原;但他可能是处于害怕,在外流浪两天。他的父母由于过于担心,看到孩子平安回来,大喜过望,以至于不再批评孩子、打骂孩子。作者交代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是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犯错误应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惊醒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5、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主要叙述“我”偷钱的经过,想一想,“我”偷钱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小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即使做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来仍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的” 更何况“在我们的童年里,小学生流行的是收集橡皮筋和红楼梦人物画片,还有玻璃纸包彩色糖果用的那种”。 6、 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自己用废旧本子换糖果的事情? 明确:那时的孩子们有一项很特别的爱好,就是收藏包装糖果的彩色玻璃纸。用旧本子换糖果说明孩子手里没有零花钱。用完一个本子需要相当的时间,这时的孩子对糖果的渴望日增,从而为下文偷钱作了充分的铺垫。这样的文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起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第二部分:描述偷钱的经过 1、“走进母亲的睡房,看见五斗柜上躺着一张红票子五块钱。”这真是莫大的诱惑!为什么具有如此诱惑? 明确:它“等于一个多少条橡皮筋,等于多少张人物画片,又等于多少玻璃纸?正如作者写的,它“等于一个孩子全部的心怀意念和快乐”。 2、“面对着那张静静躺着的红票子”,真正下手的情况是怎样的? 明确:“我的呼吸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 3、“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偷钱后怎样的心情? 明确:害怕和紧张的心情,甚至都失去里知觉。 4、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描写紧张的心情?有何作用? 明确:以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充分显现了抽象的心理感觉,紧张之态,呈现于眼前。 5、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偷钱的经过? 明确:怎样偷钱和全文的主题联系并不密切,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作者偷钱以后的紧张和恐慌,以及家长相应的处理手段,为了突出重点,作者对偷钱的经过一笔带过。 第三部分:描写偷钱后的感受 1、 文章中写出里“我”偷钱后有哪些异常的表现?作者详写这些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于是,整个人变了,坐也不是,立也不是,没敢回房间去,没敢去没东西,没敢跟任何人讲话,悄悄地蹲在院子里玩泥巴。吃饭也不香,睡觉也不稳,好象生了病。脸红,烦躁,不肯讲话,吃不下东西,魂不守舍,大约是感冒了。 2、 19自然段“口袋里的五块钱就如汤一面滚烫的小排骨一样,时时刻刻烫着我的腿”。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夸张。更形象的描绘出作者心里的紧张与不安。 3、 父母有没有发现是哪个孩子偷了自己的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最先父母没有发现是谁偷了钱。但后来父母应该是已经能够判断是谁偷了钱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毫不留情地给予揭露,而是等着孩子自己改正错误。当作者接触到父亲的眼光时,脸就红了,这会引起父亲的怀疑;母亲让作者睡觉,来拽她的裤子时,作者涨红了脸,应该会引起母亲的警觉;作者做贼心虚,一再提醒母亲,也会引起父母的警觉;当母亲在“我”的提醒下找到钱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这些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第四部分: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 1、 既然父母能够断定是“我”偷了钱,那他们为什么不揭穿“我”呢?他们的做法高明在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怎样看待父母的做法? 明确:父母很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并且在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很与耐心,等着孩子自己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比简单粗暴的说教和训斥要有效得多。钱找到以后,父母意识到孩子们需要零花钱,就每个月一人一块钱的零花钱,而且由自己管理。为了对“我”的知错能改加以鼓励,父亲还给“我”一盒外国进口的糖果。文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像春风中的细雨,没有惊天动地,却一点一滴浸润孩子的心田,这一点很值得做父母的学习借鉴。 (“我”的父母知道“我”偷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 “我”一开始“热情”地询问母亲“是不是你忘了地方,根本没有拿出来”,而后又“发烧生病”,最后又“热情”地发现“你的钱原来掉在夹缝里去了”的过程,父母就可能发现“我”是“小偷”。而最明显的是:事情过后父母突然管起我们的零用钱来,父亲还给了“我”一盒外国进口的糖果,更能看出父母知道是“我”偷了钱。) 三、 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1、 文章多处描写“我”偷钱后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语句,找出这些句子,做简要分析,并品味文章如何表现我的心理。 例: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 (表现了“我”害怕和紧张的心情,甚至都失去了知觉。) 2、文章几次写到“我”的脸红,找出这些句子,并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脸红。 母亲说不可能的,我接触到父亲的的眼光,一口滚汤咽下去,烫得脸就红了。(自己偷了钱,还装模作样地询问母亲,接触到父亲的眼光,为自己偷了钱说谎而心虚脸红。) 母亲不肯让人穿长裤去睡,硬要来拉裤子,当她的手碰到我的长裤口袋时,我呼一下又涨红了脸。(“我”疑心母亲知道“我”偷钱,当她碰到我的口袋时,因为害怕她掏“我”的口袋而脸红 。) 她疑疑惑惑地问我:“你哪来一块钱?”我又脸红了,说不出话来。(“我”差点儿不打自招,又害怕姐姐再追究下去,因而脸红。) 我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我的衣服,我不肯,开始小声地哭,脸通红。(“我”害怕母亲脱下“我”的衣服而真相大白,固而脸红。) 那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匆匆地跑出门去,忘了说再见。(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过来,“我”觉得是伎俩被父亲识破了,又不敢说出真相,因为羞愧而脸红。) 3、综观全文,你认为“胆小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点。 明确:文中的“胆小鬼”是一个善良、诚实、自尊心很强的女孩。 4、果戈理说:“不犯点小过失的人是没有的。”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请结合对胆小鬼一文的学习,谈谈对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