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满井游记》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满井游记》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满井游记》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满井游记》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满井游记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4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会其文采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生活中的欢愉的境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汇。难点:理解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记”这种文体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二、预习点金教练三、做点金教练“基础巩固题”第1.2.题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家长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一、 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三、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 鹄 鬣 蘑 蹇 倩 髻 鬟 浃 乍 澈 面 曝 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之”的用法(见课后第三题)四、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较典型的疑难在班上提出共同解决。3、全班快速串译全文。五、课堂练习 点金教练“基础巩固题”第3-7.题我的学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教师签字: 课后巩固设计试着熟记佳句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一、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家长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 一、品读课文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二、写法探究 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2袁宏道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性情”,强调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他的缺点是题材狭窄,往往只是写些风景名胜之类,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国游记的传统写法,在末尾写出作记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览的时间。本文选人课本时,末了几句话删掉了:删文大意是作学务这种闲官,没有什么心中牵挂的事,游满井仅仅是开始而已。于此可见袁宏道为人的闲适之致。三、小结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课堂练习 点金教练“探究提高” 五、拓展延伸 面对美景,因作者的个性各不相同,所以进入笔下的景物各不相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自然也不相同。请阅读课文末段,结合相关资料,谈谈袁宏道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与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的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何不同 课后巩固设计拓展延伸题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二、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