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四世界现代史 主题二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苏俄时期 1921年 1922年底 1924年 1928年 苏联时期 苏联建立 1936年 1937年 1991年底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列宁逝世 苏联通过新宪法 1929年 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 赫鲁晓夫改革开始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 苏联解体 俄罗斯时期 1953年 1985年 两个五年计划 阶段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的 其艰巨性与开创性并存 政治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 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1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地点 彼得格勒 原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2 1917年3月 俄国爆发 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 3 1917年4月 列宁回国 及时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政党及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 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经过 1917年11月6日晚 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 7日 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 中央发电站 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 攻克了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 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结果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 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列宁 巩固政权的措施 1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 将银行 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 颁布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4 同德国 奥匈帝国议和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 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特点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 1 对俄国 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2 对世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 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 中国从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并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 攻占冬宫 异同比较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其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它推翻的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然后再推向其他地区 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走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考点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 2016年是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95周年 1 新经济政策时间 1921年开始实施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1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工农群众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不满加剧 主要内容 1 农业 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 余粮归自己支配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工业 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3 商业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 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1年17题 特征 利用市场 通过市场 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 不要市场 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作用 1 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 标志着列宁找到了建设俄国的正确道路 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苏联国徽 2 苏联的成立时间 1922年底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 加盟共和国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材料速查 材料列宁说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用 强攻 办法即用最简单 迅速 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 从 强攻 转为 围攻 设问 材料中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重点是指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信息 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 可知苏俄为了摆脱国内政治危机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即恢复发展私营经济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知识归纳 苏俄 苏联 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开放性设问 从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我们要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 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方针 考点3斯大林模式1 两个五年计划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斯大林领导下 从1928年开始 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重点发展重工业 至1937年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2 1937年 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 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 13年17题 成就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 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 建立起飞机 汽车 拖拉机 化工 电工 机器制造等部门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1936年 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特点 1 在经济方面 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否认市场的作用 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 实现高积累 多投资 片面发展重工业 2 在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 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影响 1 积极方面 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 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物质基础 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消极方面 高度集权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 同时 在斯大林模式下 农民的物资极其匮乏 这种体制存在的弊端 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 成为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 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 弊端 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 经济发展粗放 经济效益低下 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 材料速查 材料前苏联有一个笑话 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 看 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 没有油啊 伊万说 那就煮 老婆说 没锅 伊万说 那就烤 老婆说 没有柴 伊万气坏了 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 上身出水 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设问 该笑话反映了苏联怎样的社会状况 解题思路 材料中提到没有 油 锅 说明了苏联轻工业的严重落后 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没有柴 说明了在集体农庄体制下 集体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 农民没有积极性 这些都说明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存在严重的弊端 即斯大林模式导致经济失调 拓展提升 知识归纳 1 近现代史上致使俄国 苏联 社会性质改变的事件 2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 革命道路 聚焦河南5年中考 命题点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政策辨识1 15河南16题 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 发展为社会主义 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 而且注重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