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从某种角度看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既保国家人民安全 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课文插图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使动用法 使 撤兵 左传 介绍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 左传 和 公羊传 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 春秋 而作 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 左传 又名 春秋左氏传 左传 以 春秋 的记事为纲 以时间先后为序 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记事比 春秋 详细而具体 关于 左传 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 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 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 战后论战为主 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 议论 谏说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年月日编排史实 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纪传体 国别体 按国家分类记载各国史实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 春秋 左传 资治通鉴 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 国语 战国策 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 史记 三国志 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你知道吗 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 通指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和楚庄王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 烛之武 烛表示地名 以邑名为氏 烛地 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 佚表示地名 以邑名为氏 佚地 名叫狐的人 郑通志氏族略 郑人烛之武不得氏 以其居于烛地故 言烛之者 尤言介之推 佚之狐 古代姓氏的由来 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 唐尧虞舜夏商周姬姚姜2以国别地名为姓 国别 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地名 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 官职 司马司徒帅尉职务 巫乐陶屠卜施商4以动植物为姓 牛马龙熊杨柳5以数字为姓 伍陆万6少数民族的姓 金翦萨慕容呼延独孤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 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背景分析 二是在公元前632年 鲁僖公二十八年 的晋 楚城濮之战中 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 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 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 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 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 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晋军 秦军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 i f g ng yu f 佚之狐 f n zhu qu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 不知 使杞 子 逢 孙戍 之 zh q p ng y sh 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 晋侯 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退师的原因 晋 秦围郑 以 因为 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晋军 于 函陵 秦军 于 氾南 军 驻军 名 动 翻译 贰 数作动 从属二主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 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 而且 在依附晋国 同时又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在函陵 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一个弱小的郑国 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围攻 大军压境 国都被围 形势十分的严峻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交代围郑的原因 实为借口 晋国为复仇而联合秦国 秦与郑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 这为后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伏笔 分析 c 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概括第一段 答案 a b c b 点明事情的起因 a 秦晋围郑 退师的原因 郑伯躬请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师 军队 辞 推辞 翻译 用 重用子 您 而 才 是 这 过 过错 补充省略句 使 派 佚之狐对郑伯说 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 尚且不如别人 现在老了 没有能力做事了 郑文公说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 对您也有不利啊 1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一般是主动地说 告诉 对 说 是提示具体说的话 1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2 谓其妻曰 吾孰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 何如 为学 4 刿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o 曹刿论战 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 谓 曰 语 y 对 言 第二段 概括第二段 a 郑伯引咎自责 b 郑伯劝烛之武接受命令 c 烛之武临危授命 a b c 答案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 情 晓义 理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侧面表现 想一想 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 先 辞 后 许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 却有重要作用 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 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但在关键时刻 作为国君尚能接受劝谏 诚恳自责的良好品行 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 以国家为重 不计较个人得失 第三段 1 夜缒而出 译句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夜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缒 用绳子拴着人 或物 从上往下送 2 见秦伯曰 秦 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既 已经 去见秦伯 烛之武说 秦 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夜缒而出 进一步说明了郑国形势之严峻 郑国的命运将取决于烛之武此行的成功与否 郑既知亡矣 先示弱认输 满足敌的骄横心理 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译句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 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 敢以 之 烦执事 省略句 而 连词 表顺接 亡 动词的使动 使 灭亡 以 介词 拿 用 执事 办事的官吏 对对方的敬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这是退秦师的关键 这句对晋 秦联兵攻郑看得很轻 4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越 越过 以 而 连词 表示顺接 鄙 边邑 名意动用法 把 当作边邑 远 指郑国 形作名 远地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您知道是很难的 5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焉 疑问副词 何 为什么 反问句 以 连词 而 表结果 陪 增加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 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亡郑 秦得不到好处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 越国以鄙远 显然困难重重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亡郑 晋必得到好处 而对秦只有害处 秦穆公想借此机会捞一把 以扩张自己势力的企图落空 6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译句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 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秦国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 也没有什么害处 舍 放弃 以为 古今异义 古义 把 作为 今义 认为 东道主 古今异义 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 古今异义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共 同 供 供给 乏困 形作名 缺少的东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舍郑 反有益于秦 如果说上一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 这一层则是以利益引诱秦伯 7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 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译句 况且 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 他也曾答应把焦 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 他早上渡河归晋 晚上就筑城拒秦 这是您知道的 尝 曾经 为 给予 赐 恩惠 济 渡河 设版 修筑防御工事 版 筑土墙用的夹版 朝 夕 名作状 在早上 在晚上 而 连词 表转折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 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纵观历史 历数晋国言而无信 忘恩负义 用事实离间秦晋的关系 9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译句 现在它已使郑国成为东部的疆界 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 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 东 名作状 向东面 封 名作使动 使 成为疆界 意动 肆 延伸 扩张 阙 使动用法 使 受损 焉 疑问代词 哪里 8 夫晋 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 有何厌 宾语前置 译句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10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利 有利于 图 考虑 唯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之 代词 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译句 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11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 杨孙戍之 乃还 说 同 悦 高兴 盟 名作动 订立盟约 使 派 戍 戍守 乃 于是 就 译句 秦伯高兴了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 逢孙 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归纳一句 陈明利害 秦伯说 与郑人盟 秦晋联军被瓦解 4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 明确 第一步 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 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 阐明利害 动摇秦君 邻之厚 君之薄也 第三步 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 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 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 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 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唯君图之 5 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明确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 晋之间的矛盾 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 从而打动了秦伯 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亡郑 无利有害 舍郑 无害有利 亡郑 将有大害 表面为秦 实质为郑 1 切中要害 有利 2 援古例今 有理 3 逻辑清晰 有节 4 语言适当 有体 巧妙游说的艺术 古人云 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 兵战为下 思考 古代还有那些卓越的外交家为我们留下经典的劝谏佳话 第四段 1 子犯请击之 译句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请 请求 之 代词 指秦军 2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非 没有 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夫人 那人 指秦穆公 及 到 译句 晋文公说 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 我就不会有今天 译句 我们还是回去吧 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4 吾其还也 亦去之 3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 译句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 这是不明智的 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 这是不勇武的 因 依靠 敝 形作动 损害 与 结交 亲附 知 同 智 明智 以 介词 用 乱 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 易 替代 武 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整 整编 其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还是 不仁 不知 不武 问 第四小节 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1 照应上文 2 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第四段 写晋师撤离 宾语前置 1 何厌之有 2 何陋之有 3 大王来何操 4 何以欲之南海 5 君死 安归 6 吾谁欺 7 吾谁与归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 起因 烛之武说服秦伯 经过 秦晋退师 结果 理由 无理于晋 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 结构图解 灭郑无益于秦 争取结盟 晋有野心 离间 越国以鄙远 困难 亡郑以陪邻 失策 建议 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于秦有益 许君焦 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举例论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推理论证 不可靠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 杨孙戌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 晋文公 不可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驻军 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 以 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 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 考虑 既东封郑 使 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 使 得利 名词 动词 既东封郑 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 在西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 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 到黄昏 名词 状语 词类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 好处 动词 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名词 臣之壮也 壮年 越国以鄙远 远方 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 损害 肆其西封 扩张 延伸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使 退却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使 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 灭亡 词类活用 烛之武 许之 主语 烛之武 辞曰 臣之壮也 主语 晋惠公 许君焦 瑕 主语 夜缒 烛之武 而出 宾语 敢以 之 烦执事 宾语 晋军 于 函陵 秦军 于 氾南 介词 省略句 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 君之薄也 也 表判断 以乱易整 不武 否定判断句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 何必 夫晋 何厌之有 怎么 君之所知也 所 动词 表示动作的对象 无能为也已 矣 共其乏困 供 秦伯说 与郑人盟 悦 失其所与 不知 智 何厌之有 餍 若不阙秦 缺 通假字 古 今 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有二心 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 您 多指男子 儿子 越国以鄙远 边远的地方 粗鄙 低下 以烦执事 婉指秦穆公 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 离开 距离 微夫人之力 那个人 尊称人的妻子 古今异义 1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军 军队 b 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c 是寡人之过也 是 这 d 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a 本课验收 2 下列句中划线词 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b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d 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 d 本课验收 3 下列 其 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知其难也b 共其乏困c 又欲肆其西封d 吾其还也 d 本课验收 4 与 许之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邻之厚 君之薄也b 夫晋 何厌之有c 敢以烦执事d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 本课验收 5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郑国灭亡了 对您也不利啊 b 秦伯说 与郑人盟 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c 本课验收 6 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与 合称为 春秋三传 本课验收 左传 编年 公羊传 谷梁传 7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本课验收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事件 情节发展 郑危 佚之狐举荐 郑伯请人 烛辞 郑伯自责 夜缒 说秦 郑知亡 飞地难治 亡郑陪邻 舍郑有益 过河拆桥 晋国扩张 秦退 晋攻 晋退 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 虽然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但在国难当头 深明大义 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 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不卑不亢 委婉曲折 步步深入 说服了秦伯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 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 师必退 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 对郑 秦 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 勇于自责者 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 需烛之武退秦师时 烛之武却流露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的满腹委屈与牢骚 面对此 郑伯先是 是寡人之过也 以自责 从谏如流 情真意切 并欲扬先抑 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 对烛之武也无好处 这种透彻的分析 诚意的表白 终于感动了烛之武 使之临危受命 义无反顾赴敌营 大度 先屈尊自责 动之以情 再以国家大义警之 晓之以理 烛之武 佚之狐 郑伯 分析人物形象 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侧面写烛之武 壮士不遇 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 作者通过他的语言 不管是牢骚 还是说辞 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 而且深明大义 机智勇敢 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 不卑不亢 委婉曲折 步步深入 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以上是正面描写 佚之狐的推荐 郑伯的自责 退秦师的事实 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 有人说他是一个 志士 有人称赞他是一个 勇士 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 辩士 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 请说出你的看法 观点交流 观点一 他是一个志士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一个 退 字 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虽长期未被重用 但在大任面前 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出使秦师 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观点二 他是一个勇士 两方交战 生死未卜 出使秦师 成败难料 烛之武 夜缒而出 勇入秦营 其知难而上 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观点三 他是一个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 面对强敌 不卑不亢 侃侃而谈 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 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 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观点四 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是一个勇于出使 直入敌营的勇士 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 外交家 烛之武形象分析 1久不得志 2深明大义 3有勇有谋 4不卑不亢 1 无能为也已 已 通 矣 2 共其乏困 共 通 供 3 何厌之有 厌 通 餍 满足 4 秦伯说 说 通 悦 5 失其所与 不知 知 通 智 通假字 词类活用 1 名词 动词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驻军 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 以 为边邑 既东封郑 作疆界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 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 考虑 2 夜缒而出 在晚上 当晚 2 名词 状语 1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 在西边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 在傍晚 3 形容词 名词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越国以鄙远 远方 边远的地方 4 形容词 动词 邻之厚 君之薄也变得雄厚 变得削弱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文言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贰于楚也 若亡而有益于君 宾语前置 夫晋 何厌之有 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 用 也 表示判断 判断句 邻之厚 君之薄也用 也 表示判断 以乱易整 不武 否定判断句 省略句 敢以 之 烦执事 晋军 于 函陵 秦军 于 氾南 介词 1 行李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古今异义 2 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主办国或主办方 3 夫人古义 那人今义 一般人的妻子 4 亦去之古义 离开今义 往 到 1 陈说动词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说2 杂说名词故为之说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3 通 悦 秦伯说1 推脱动词不辞劳苦辞2 告别动词停数日 辞去 3 推辞动词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1边远的地方名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鄙2 边境名词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3 浅陋鄙俗形容词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一词多义 阅读训练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军 军队 b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 是 这 d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下列句中划线词 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 a d 阅读训练 下列 其 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 与 许之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 君之薄也b夫晋 何厌之有c敢以烦执事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郑国灭亡了 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 与郑人盟 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d c c 阅读训练 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与 合称为 春秋三传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选择正确含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秦伯说 与郑人盟a你a陈述b假如b杂说 一种文体c好像c高兴3不辞劳苦4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a告别a边远的地方b推辞b浅陋c推托c边境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臣之壮也 尤不如人a如果没有a的b稍微 略微b助词 不译c暗暗地c他们 答案 词语解释 1 且贰于楚也 贰 2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军 3 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辞 4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若 5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鄙 6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7 行李之往来 行李 从属二主驻扎推辞假如把 当作边邑增加出使的人 8 共其乏困 共 9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10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11 又欲肆其西封 肆 12 阙秦以利晋 阙 13 秦伯说 说 1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夫 通 供 供给恩惠渡河延伸 扩张侵损 削减通 悦 高兴 如果 没有那 1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 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 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4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词句翻译 1 通假字 已 通 矣 了 共 通 供 供给 供应 厌 通 餍 满足 说 通 悦 高兴 知 通 智 明智 聪明 1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2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3 夫晋 何厌之有 4 秦伯说 与郑人盟 5 失其所与 不知 古汉语常识 2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邻之厚 君之薄也即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 退 使动用法 使 撤兵 军 名词作动词 驻军 亡 使动用法 使 灭亡 鄙 名词意动 把 当作边邑 远 形容词作名词 远地 厚 薄 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 变薄弱 东 名词作状语 向东 封 名词意动用法 使 成为疆界 阙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削弱 利 名词使动用法 使 获利 敝 形容词用作动词 损害 乏困 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 3 古今异义 1 东道主 2 行李 3 乏困 4 夫人 古义 东方道路上 招待过客 的主人 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 请客的主人 古义 出使的人 例 行李之往来 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 缺少的东西 例 共其乏困 今义 疲劳 古义 那人 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 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4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 也 表示判断 2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否定判断 2 省略句 1 晋军 于 函陵 秦军 于 汜南 省略介词 于 2 烛之武 辞曰 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 烛之武 3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 以 的宾主 之 3 宾语前置夫晋 何厌之有 有 的宾语 何厌 前置 之 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 有何厌 4 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 于晋 作状语 后置 翻译时要调整为 于晋无礼 重要实词例释 1 贰 二 的大写 例 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 左传 隐公元年 副职 例 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例 贰则疑惑 荀子 解蔽 离心 背叛 例 夫诸侯之贿 聚于公室 则诸侯贰 左传 再 重复 例 不迁怒 不贰过 论语 雍也 从属二主 例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2 鄙 边远的地方 例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庸俗 鄙陋 例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左传庄公十年 看不起 轻视 例 我皆有礼 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 3 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 听从 例 许之 许君焦 暇 赞同 例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约数 例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表处所 例 先生 不知何许人也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4 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 引申为朝廷 qu 通 缺 ju 挖掘 引申为侵损 削减 5 微 细小 轻微 同现义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例 参始微时 与萧何善 史记 幽微 精妙 例 微言大义 隐蔽 不显露 例 见微知著 如果没有 例 微斯人 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6 敝 坏 破旧 例 使史更敝衣草屦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谦词 敝人 疲惫 例 曹操之众 远来疲敝 资治通鉴 损害 衰败 例 因人之力以敝之 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 1 而 今急而求子 才 连词 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 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 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 连词 2 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 用 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 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 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 介词 3 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 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 为什么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 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 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 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 于此 4 之 唯君图之 代词 指阙秦以利晋 子犯请击之 代词 代秦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 的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其 君知其难也 他的 代词 吾其还也 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以其无礼 郑国 代词 晋文公 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 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 推辞说 我年轻时 尚且不如别人 现在老了 不能做什么了 郑文公说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 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 就答应了 返回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去见秦伯 烛之武 说 秦 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你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您知道是困难的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邻邦的国力雄厚了 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 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 秦国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 返回 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 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 他也曾答应把焦 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 他早上渡河归晋 晚上就筑城拒秦 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 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使秦国侵损 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损而有利于晋国 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 逢孙 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返回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 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帮助 我是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去损害他 这是不仁道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 这是不明智的 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 这是不符合伍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返回 一 基础积累 21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秦军氾 f n 南佚 y 之狐夜缒 chu 而出b 越国以鄙 b 远君之薄 b 也共 n 其乏困c 朝济 j 而夕设版焉秦伯说 yu 失其所与 y d 若不阙 qu 秦逢 p n 孙戍守 sh 解析 选a 氾 应读f n 缒 应读zhu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越国以鄙远鄙 边邑 作动词b 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 扩张c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d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隐蔽 解析 选d 敝 损害 3 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解析 选d a 介词 对 b 连词 假如 c 介词 用 拿 d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还是 代词 他的 4 下列 之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b 夫晋 何厌之有c 君之所知也d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解析 选b b项 之 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a c d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 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b 朝济而夕设版焉c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解析 选a a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b c 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6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b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 夫晋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 以乱易整 不武 被动句 解析 选d 应为判断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 晋兵临城下 郑国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势下 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 夜缒而出 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师树人初一数学试卷
- 宿舍火灾面试题目及答案
- 南安卷第八单元数学试卷
- 迁安高三期末数学试卷
- 南宁高中高二数学试卷
- 罗定高一月考数学试卷
- 水库大坝建设施工方案
- 普洱今年中考数学试卷
- 机房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牛娃汇数学试卷
- Foxconn连接器设计手册
- 二级建造师成绩复核申请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GB 29541-2013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GB 11121-2006汽油机油
- 沙尔夫柴油机齿轨卡轨车课件
- 住宅项目实测实量操作指引(图文并茂)
- 房产无抵押情况说明及承诺书
- DB32-T 2860-2015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高清现行)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控装备技术判废检验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