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为陶渊明写意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自愿归隐田园的虽然只有你一个,但你丰富的性格却使人眼花缭乱,不能在一个定点上尽现。你曾有过仕途追求,不然那顶彭泽县令的帽子怎能自动飞落到你的头上?但官场中黑暗,加上位卑俸微,你宁肯舍弃那并不是不需要的五斗米,竟然挂冠而去,高吟“归去来兮”,一时高兴得好像逃出樊笼的羁鸟,摆脱筌网的池鱼。你这时反思当年那种少年意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那不过是迷途之梦的开始,在世与我违的时境中,还以心为形役,真是大错而特错。但是你却把归隐后的困境等待,想得太少了,它虽然可以激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情,但饥寒本身却是没有诗意的。在你初归园田居的时日,你把日常生活审美化,感觉一切都是从未经历过的新鲜;拿起酒杯自斟自饮,连庭园中的树都对你微笑;倚托南窗释放傲世之情,深感斗室容身聊以自足自安;远看消闲的白云从山峦中升起,近看飞倦了的鸟儿归巢知返;与亲戚朋友们闲话家常是那么令人惬意,而独自抚琴读书不论什么烦恼忧愁都顿然消失。这时的你,好像真正找到了息心的家园,对于可以乐天安命的境况已经不存什么怀疑了。对于这种心造之境,你在一段时日里进行了充分地享受,那五首宛如流出心臆的归园田居,就是你一时心灵的自然写照。你此时的心灵里已抹去了世俗的很多尘垢,十分满足于家居的朴拙与素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五官感觉中一切,都可以信手拈来,化为笔下的诗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这种平怀素心,真可以在角色效应上自谓是远古伏羲时代的上世遗民了。然而时间却消溶着一切,人也就没有永驻不歇的欢乐。没有几年之后,在自食其力的农耕辛苦劳作中,再加上天灾人祸牢累,虽然春天的草木照样长出新叶新枝,清流中的泉水依然在淙淙作响,云气还是从昔日的山峦中喷出,飞鸟回归的还是那一个旧巢,但你却感到空前地“闲居寡欢”了。因为在入不敷出的日常生活中,吃粮、住屋、衣被,还有饮酒的嗜好,都遇到了难以维持的困难,你这时拂去了田园生活上的那一层自镀的光彩,把自己置身于贫士的群体中,思考他们与自身的命运,不禁感世伤时,张扬爱憎,不仅不能“忘言”,就是在迸发了金刚怒目式的怨言之后,也还是言不尽意,甚至“言尽意不舒”。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你赞扬山海经里与太阳竞走的夸父,他追逐太阳的路上饮干了两河之水,渴死也不肯服输,抛下的手杖化为桃林,仍以果实和余荫遗爱于后世。你赞美衔木枝和碎石以填东海的精卫鸟,虽知这是没有结果可期的行为,但却是炎帝之女被淹死之后的精魂来报复,是可敬的死而不屈。你赞美与天帝争位的刑天,他被斩首后仍不肯服输,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仍继续手执盾牌和大斧,与之抗争,有常在的猛志。这是你借事言志,在晋宋易代之际,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雄发指危冠,猛气衔长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地图展示到完了,开始行刺秦王之事),豪主正征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未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而其实你这是咏叹着现时:当时的大军阀刘裕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官至相国,封为宋王,为了篡晋,他派张伟送毒酒给已被废为零陵王的晋恭帝;张伟不忍心害人,自己却喝下毒酒而死。你的述酒诗即以曲笔写着这种事情,可见你隐居田园之后,心中也未能忘却时政,表彰着为正义之举而敢死的勇士。在你回归园田日久的生活中,你的家境和生计越来越成为问题。因为耕种庄稼不仅要耐得劳苦,还须付出体力,这虽并不像在笔下写着“植杖而耘籽”那么容易,但你却尽力而为了,你的诗记述了过程的辛苦,还有对于秋成的期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然而像你这样的高人雅士,在已经是人到中年“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之后,再去做养家糊口的庄稼人,怎么能如愿以偿?在多年的耕种的岁月里,收获的粮食总是有限,于是穷困从多方面袭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不蔽风日的破房子,这打了补丁的破衣服,这空空如也的盛装食品所用的器皿,都在实际地确证着你的穷困。而遇到了灾荒年景,一个月只能吃上九顿饭;家里的房子失火烧掉了,只能住在破船舱里容身。你作为品格超然的名士,在饥饿所迫时,忍着羞愧去向人乞食,叫开门以后却不好开口说出意图;受人以赠又怕无以为报。你经受这样的困厄,却十分清醒,既不相信是天命所致,也不后悔是自己选择的错误,而是你在感士不遇赋中所指斥的那种原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在这里你批判的是晋宋易代之际的伪诈险恶的世风,对此只能让你染翰慷慨、屡伸不已了!作为置身于生活底层的穷困诗人,你亲自体验过饥寒的生活境遇,那“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时日中,你笃信的老庄哲学和作为诗人的好发幻想,让你憧憬着一个想象中的社会,那就是你精心描绘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没有官府的欺压与盘剥,没有礼乐的控制与束缚,没有荒年的饥寒与冻馁,没有俗世的尔虞与我诈,所见与所闻只是:“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木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这是一个反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乌托邦,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千多年来一直给人以美好的理想召唤,希望能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之中,这是你独有的历史贡献。作为高蹈风尘之外的名士,你在躬耕田亩之日虽有桑麻之友,把酒对饮之时虽有斟酌之友,但你真正的朋友是上古和前代的已殒之人。因此你在现实中甚感孤独,你用“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来形容你当时的心境;只有你才能体会伯牙失去钟子期、庄子失去惠子,其心是多么孤寂。因此,在你的有生之年,已经把人生看透,自己寄身的逆旅之舍,除了饮酒未得足,此外已无可留恋,何况不论是否难以割舍,早晚也要归于自然,那才是别无选择的“本宅”。因而你把人生的“千苦艰难”看得那么平淡,在生时即写下了三首“挽歌诗”和一篇“自祭文”,对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你毫不畏惧地在诗文的想象中做了死的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把自身走向“千年不复朝”的永恒的“幽室”,看得像送走一个永不再见的交谊并不特别亲密的朋友一样,走了就走了。这是你真正感受了“人生灾难”之后,在长期的时日里对于不为死难的充分心理准备,你是老庄之后自觉承认“有生必有死”是不外自身的又一达人。你是老子所说的那种“被褐怀玉”之人,你的人品与诗品之中深蕴着发掘不尽的大美,它泽溉着以后的一代又一代的诗家。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从此中足见你是怎样一位体性丰富的诗家,只要人们向你靠拢,都会各以其情自得,让自身反射出你的光辉,并能光耀出自己的特质。因此,你虽然在咏三疏中说西汉时的疏广和疏受叔侄为高官归隐之举,不会因时境变易而被人忘记,其中两句赞诗:“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可能对于二疏其人是有时效性的,而对你却是永远适用的,这就是不求名者而事至则传名逾远的规律在发生着作用的缘故。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出于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千秋万岁名:杜甫对李白给以极高评价,说李之诗名将流传千秋万岁。寂寞身后事:杜甫叹李白名虽极高,但死后之名并无补于生前。李白一生遭遇坎坷,晚年更被流放,故杜甫作此极悲愤之语。苏轼的赤壁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的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的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具有生之年要用美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然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喜欢苏东坡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我喜欢苏东坡有些人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贝多芬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甘心交付出个人的生命。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小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他从小便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延长他惨淡惨淡:在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地(进行)。的生命。他没有一根媚骨媚骨:形容卑躬屈膝地奉承巴结的样子。,即使在贵族圈中,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文、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弟子。他爱好自然。他也崇拜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代表剧作有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和歌德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瓦格纳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指挥家。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传说他曾经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因此触怒神主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付印之后甚至在刻版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版也不肯将就一点。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头发蓬松,满头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贝多芬生于1770年。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选侯的乐队指挥。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经拉得一手好提琴。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谱。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引起莫扎特的关注。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1792年瓦尔德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望,听觉也开始烦扰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他对于大自然有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的态度。18与19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三个月的治疗落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火中取栗的人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难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截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想起了英雄司马迁二千一百年前的一天,英雄司马迁被汉王朝的奴才使用原始器械摧毁了生殖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一天。一个男人,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而没能保住自己的命根。众所周知,司马迁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虽然太史令这个官职仅相当于今天的县团级干部,但他却掌握着帝国独一无二的话语书写特权,可以阅读国家的绝密档案,可以出没于汉武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语录和行为,直接为“伟大领袖”服务。公元前99年,在一次“扩大会议”上,由于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气得暴跳如雷,恍如一只掉进油锅里的猫。被吓坏了的文武大臣们翘着屁股匍匐在地上,像一群惊慌失措的耗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爬起来,对原来的同事李陵缺席审判,展开了痛不欲生的批判。没有资格发言的司马迁低着头站在那里,他看见猩红的地毯上溅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一套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自我提分评估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试题(附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必刷100题【b卷】附答案详解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之第一讲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伺服实现机床手轮同步功能
- AKAIEWI5000电吹管快速入门(中文说明书)
- 卡拉瓦乔课件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 东方财富通的函数修订版
- 第17册中药成方制剂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品管圈计划书(模板)
- GB/T 26559-2011机械式停车设备分类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