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自考详细笔记.doc_第1页
语言学概论自考详细笔记.doc_第2页
语言学概论自考详细笔记.doc_第3页
语言学概论自考详细笔记.doc_第4页
语言学概论自考详细笔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也是人们在听觉上能够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7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8语流音变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声音并不是互相孤立地发出来的,而是连续不断地发出来的。在连续的发音过程中,由于一个音往往受到前后音的影响,或者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某些变化,这就叫语流音变。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体系,它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10音质音位把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各音位叫音质音位,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11非音质音位把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1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的是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不能同时出现的变体。1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的是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可以任意出现的变体。14文字的改革将文字从一种文字体系改变成另一种文字体系。(把汉字改变成拼音文字就是文字改革)15发音部位就是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例如发辅音b、p、m,双唇闭塞,阻挡气流,双唇就是这三个辅音的发音部位。6同义词就是几个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教导”和“教唆”,理性意义相同,但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17拼音文字就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读音。例如英文用26个字母记录语言,就是拼音文字。18词语替换就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用“演员”代替“戏子”,就是词语替换。19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物理声学的角度入手的。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10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11理论语言学又分个别语言学(现代汉语)和普通语言学。12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作为在理论上有系统地提出来的学者,是瑞士的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德索绪尔。1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咽腔三大类。14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15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标音符号,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的。16辅音是根据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进行分类的。17辅音的发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18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19音节中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音节中以辅音收尾的叫闭音节。20辅音共有22个,辅音声母21个1(ng),只有n,ng能做韵尾(鼻韵母)。21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位。22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脱落,增音等等。23文字起源于大约距今约六千年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史前人长期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两种方法。24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意音),表音三个阶段。(汉字是表意文字)。25从文字记录语言的原则来看,文字的发展是从表意走向拼音。26世界上各种语言所使用的文字体系大致有四个来源,即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和我国的汉字。 27世纪末19世纪初,印度传统与希腊罗马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印欧语研究传统,产生了_历史比较_语言学。28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_工具_。29男子的声带因为_长而厚_,所以说话声音就要比妇女和儿童的声音低沉一些。30一般把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叫做_非音质音位_。31汉语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_词根_,其它语素比较少。32从语法结构特点看,语言可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英语、俄语等是_屈折语_。33一般性、模糊性和_全民性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34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_意音文字_。35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它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一般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_经济和文化_的先进性定的,政治上的统治不一定能取决定性作用。36 从谱系分类的角度看,英语、德语等属于_日尔曼语族_。三,选择题、:1 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语言学教授_A_。A 叶尔姆斯列夫 B.雅各布逊C. 布龙菲尔德 D.乔姆斯基2下列说法_C_是正确的。A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B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不同的音位。C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D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3下列词语只有_B_组词是派生词。A 说法 问题 broadcast breakfastB 头子 老师 worker widenC 勇敢 战斗 loop-hole longshoremanD组织 支持 blackboard classmate4下列各组词语只有_D_可以构成义场。A公路 楼梯 自行车 B男人 儿童 小草C地板 凳子 收音机 D火车 轮船 飞机5下列各种说法只有_C_不正确。A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B 英语、德语、丹麦语都是亲属语言。C 社会的变化,立刻引起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啤酒、卡车、卡片”都是借词。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5,什么是组合关系 什么是聚合关系 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7,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答:元音与辅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气流在发音器官的通路上不受任何阻碍。发元音时,除声带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元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顺畅无阻,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气流比较弱。一句话,最大的区别就是气流是否在口腔中受阻碍,受阻碍的是辅音,不受阻碍的是元音。8、语言有哪些社会职能?对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两个功能:一是交际工具,二是思维工具。 意义: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以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10、元音和辅音的差别有哪几个方面?答: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不形成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造成阻碍;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发原因时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因要克服阻力气流较强。11、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有怎样的关系?答: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语法形式相对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这种语法意义是很宽泛的是高度概括的。主谓结构的意义是“陈述”,偏正结构的意义是“修饰”,述宾结构的意义是“支配”,述补结构的意义是“补足(述语)”,联合结构的意义是“并列”或者“选择”。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之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12、举例说明什么是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答:(1)性:某些语言的名词和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冠词表现出来的语法上的性别观念。如俄语(房屋、阳性),(窗户、中性),(学校、阴性)。(2)数:某些语言的名词用词形变化表示该词所指称的客观对象在数量上的特征。如英语cat(猫、单数),cats是复数。(3)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俄语名词通常用变格词尾来表达。(如英语代语I(我,主格)。“me”(我,宾格),“my”(我,所有格)。“mine(“我的”东西,所有格)。跟性的范畴一样,形容词的格总是与名词的格保持一致,是由名词的格决定的。(4)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如英语I write(我正在写,现在时);I wrote(我写过,过去时);I shall write(我将写,将来时)。(5)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被动态、。如英语“Father loves me.”(父亲爱我,主动态);“I am seved.”(我被搭救过来了,被动态)。(6)体:体又称”情貌“,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或类型。(最常见的是“完成体”“未完成体”“持续体”,如英语,俄语和法语的动词。(7)人称: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的。如:英语”john loves mary中,“爱”这个动词是由单数第三人称发出的,因此动词“love要加词尾”-s。英语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有人称变化:“(I)am.(you)are,(he/she/it)is”。13、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回有这些特点?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的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映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的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语音不会随着词汇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系统的变化。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旧词的消失不会对结构规则带来影响。语法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14、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答: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色彩或音位分合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自由通话不成问题。地域方言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汉语的不同大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1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16、为什么在语言结构要素中词义发展最迅速?答: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如:“导弹”“污染”“集装箱”等。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如“马褂”“顶戴”等词语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基本词汇是稳固的,变动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词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17、什么是语法范畴?有什么特点?答: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比如级,英语形容词bad(坏的)的语法意义是原级,worse的语法意义是比较级,worst的语法意义是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这里的级就是语法范畴,是对形容词几种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性称呼。所以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具有上下义关系,语法意义隶属于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形、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18、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答:词缀不同于词尾。从位置看,词缀在词中既可以在前,如汉语的“老乡”中的“老”,英语unlike中的un;也可以在词的后面,如汉语中“棍子、作者”中后一个语素,英语reader中的er;也可以在词的前后都加上词缀,如英语unhappiness中的un和ness;词尾只能附加在词的末尾,不可能出现在其他位置上。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成分,固定在词的结构之中,所以是构词语素;词尾不能构成新词,不是词的构成成分,只是改变词的形式,所以是变词语素,例如英语动词go加上词尾可以变成goes、going。而且词尾只是在具体的句子中才出现,单纯一个词,没有语境,没有与具体的语法意义相联系,也就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和手段,词尾也就无所依附了。19、词汇系统的变化有哪些方面?举例说明。答:词汇系统的变化包括:一、旧词的消亡和新词产生。二、词语的替换。三、词义的演变。第一,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如:“导弹”“污染”“集装箱”等。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如“马褂”“顶戴”等词语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基本词汇是稳固的,变动小,一般词汇则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词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第二,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特点知识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如:百姓人民,出资炊事员厨师,车夫司机等。第三,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如:“快”原指迅速,后来产生出“(刀、斧、剪等)锋利。20 语言没有阶级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成员服务,没有阶级之分。(3分)语言的构成成分也没有阶级性,比如语言的语音、语法结构、词汇系统等,都没有阶级之分,是各个阶级的人都要使用的。(3分)21为什么说荀子的“约定俗成”四个字道出了语言符号的本质? 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2分)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荀子的“约定俗成”观点,说明了语言音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天然的,而是社会成员约定的,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约定的符号,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4分)22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哪些特点?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例如英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复数通过附加词尾s等表示,数就是语法范畴。(4分)语法范畴有如下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例如单数和复数不同,但都是数;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6分)23 基本词汇具有哪些特点?举例简要说明。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即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普遍使用,例如“人、山、水、吃”这一类词。(2分)具有稳定性特点,即很少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人、水、山”都使用了数千年,至今没有变化。(2分)具有构词能力,即具有能产性,如“人”可以构成“人们、人口、人性、名人、黑人、老人、行人”等词语。(2分)24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发展速度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比较慢。(3分)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地区也不相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有的地区不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从而形成地域方言。(3分)25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有哪几种情况? 双语现象是指民族杂居地区人们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差异、交际的需要而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族语和另一民族的语言。(2分)双语现象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说各自的语言,最终也不发生语言融合。(4分)五、分析题。1指出下列各组音素在音质上的异同。yutkbp答: 相同点:都是舌位高、圆唇元音。不同点:y是舌位前元音,u是舌位后元音。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不同点:t是舌尖前辅音,k是舌根辅音。 相同点:发音部位相同。不同点:b是浊辅音,p是清辅音。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说明:只写出每个音节的元音和辅音,不写出声调。 4把下面的句子变成另外三个个不同的句式,使其具有句法同义。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隐患。答: 我们把存在的隐患找出来了。 存在的隐患我们找出来了。 存在的隐患被我们找出来了。语言学概论第一章 语言【语言】【言语】【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指“说话”或“说出来的具体的话”。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是德国学者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1876-1880)。他已经注意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音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等问题。【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符号即是使用声音这种物质实体来表达语言意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故只有表达语言意义的声音,才是语言符号,即语音。象人感冒时发出的咳嗽声、或者几个人相互约定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咳嗽声,都不能算是语音。因为前者没有代表什么语言意义,后者所代表的意义没有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指)及其所代表意义(所指)之间的关系,见图11。系统性: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每个子系统又由不同层次的更小系统组成。系统性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层次性:指整个语言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素有一定的语音形式和相应的语义内容。从语言系统的角度来说,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不能再分,但从语音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说,还可以进行分解。见图12。【口语】【书面语】【能指】【所指】【聚合关系/联想关系】【组合关系/句段关系/句法功能】语言的第一客观存在形式。指有声的口头语言。语言的第二客观存在形式。指有形的书面语言,即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指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即“能指成分”。1指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聚合类是句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类如词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许多语言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情况。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4.书面语是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可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语言“言语活动”“言语”,是指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具有规律可寻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有内在一致的规律。2.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具有个人特色,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E.g不同语言和方言用不同的声音符号来表示同一意思。强制性和可变性:细微偏离的漫长时间累积,是语言演变产生的主要原因,甚至完全演变成为另一种“话”。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可以重新组合,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具有重大意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1.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或曰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语言研究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原则。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好像几何学中的横轴和纵轴,如图13:(三个句子中的每个词依次出现,各自形成横向的组合关系;(6)三栏内的词分别可以在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上互相替换,各自形成纵向的聚合关系。【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2.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许多语言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情况。3.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71.对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语言学是必需的。只有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严格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均质的系统的范围内,才能建立科学的语言学体系。82.对研究具体语言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93.对语言研究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根据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理论,两者应该分开研究。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研究时,可以先搞清语言本体,建立语言体系,再研究言语及相关的问题。10【综?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11.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其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也具有“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的结合也是由社会约定俗成,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不同的语言和方言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相同的意义,或者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都可以说明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是任意的。12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就绝大多数的语言符号的特性而言的。极少数的语言符号如拟声词、另外还有复合符号则都是有理据的。13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人人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语言符号,或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或每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关系,而是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14【综?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15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指语言符号可以分解的特点;线性特征指在时间轴上先后成线性排列的特点。162.离散特征使语言符号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单位;线性特征使语言符号可以重新组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单位和各种不同的关系。173.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使语言符号在供人们使用时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将音义结合稳定的词语组合成长短不等的任何单位,用来传达任何信息和思想感情。184.根据这两个特征,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可以先掌握一些小单位和组合规律,再根据组合规律生成大单位,以简驭繁,以少制多,从而说出无限的不同的“话”来,可以传递无限不同的信息,表达无限不同的思想感情。图1119图1220图1321 第二章 语音1.语音的性质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是语音的自然属性,二者都具有物质性。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指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1.2语音的物理属性【声音的四要素】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这四个方面的物理属性。【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大小决定。【音强】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大小决定。【音长】指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音质】又称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由声波的形式决定。【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基音】指在复合声波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陪音】指复合波中除去基音外,由其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乐音】指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噪音】指如果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就叫噪音。1.3语音的生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及其运动决定。发音器官包括三部分:发音的动力源(肺)、发音体(喉头、声带)、共鸣腔(咽腔、口腔、鼻腔)。【主动的发音器官】指能够活动的发音器官,如唇、舌头、软腭等【被动的发音器官】指不能活动的发音器官,如上齿、齿龈、硬腭等【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鼻音】指气流完全从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鼻化音】指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1.4语音的心理属性指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1.5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并主要体现为: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语言自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即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方有可能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如北方方言和吴方言。语音的这种地域特征同样是由社会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2.音素【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构成各种语音片断的基本元素2.1音素和音标【音标】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是1888年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国际音标”。最后一次修订是1989年。国际音标的书写方法一般是在字母符号外加上方括号,如y等。【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1.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2.它的符号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只有当拉丁字母不够用时才采用希腊字母和别的符号,、等。3.国际音标的符号比较完备,不仅可以标写各种音素,而且还有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如舌位、鼻化等)方面的特征。【国际音标的书写原则】1.在国际音标中,一个字母的不同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不同的音素。如a、和A都表示不同的音。2.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如z等。3.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和严式之分。【宽式音标/音位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不必反映。【严式音标/音素音标】是一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2.2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a、o、e、i、u、代表的音属于元音,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2.3元音的分类2.4辅音的分类3.音位语音差别在语言中只有一种功能,那就是把不同的意义区别开来。语音的这种社会功能可能和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是对应的,也可能是不对应的。3.1什么是音位【音位】指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的标写方式是在国际音标符号的两侧各加一条斜线,如“a音位”标写为/a/。音位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如汉语普通话aA三个元音音素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在同一个/a/里。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处于不同语言系统中的音位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系统里具有不同的音素,因而有不同的音位;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能对等。由此可见,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这就是【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3.2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指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辨义作用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如【?,a,】。【归纳音位条件变体的2个原则】1.音素的“互补原则”;2.音素的“语音相似原则”。【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汉语兰州话里的n、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在这种话里,“泥”“犁”同音,可以读作ni或li等。3.3区别特征【区别/区别性特征】指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语音特征是由其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即自然属性)决定的,但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则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由其周围所有的其它音位决定的。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区别特征矩阵表来反映。4.音位的组合4.1音节【音节】指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最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辩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的划分理论或办法】尚未定论,目前大约可以有:1.肌肉紧张度说;2.发生在音节内部的音渡(又叫音联)和发生在音节之间的音渡会有所不同,因此音渡可以帮助分辩音节的界限;3.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之外,还要受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语音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peid,说英文的人会认为是paid,是一个音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会听成“配的”,是两个音节。因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不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音节的末尾。【音节的基本类型】一般的音节都是以元音为音节核心。以元音为核心的音节共有四种基本结构类型:1.V;2.C-V;3.V-C;4.C-V-C。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像V型、C-V型这种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像V-C、C-V-C型这种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在这四种音节基本类型中添加进若干元音或辅音,就可以扩展成各种不同的音节结构类型。如V可以扩展成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元音群VV和VVV;C也可以扩展成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元音群CC和CCC。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大多数语言都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但有的语言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如我国的彝语、哈尼语等。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包含辅音群的音节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很常见,但汉语普通话中的辅音C是不能扩展的。普通话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C只能是鼻音,英语却没有这样的限制,鼻音、塞音、擦音、边音等都可以作闭音节的收尾辅音,如gategeit、lifelaif等。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能超过4个,像“光”kua这样的音节就是普通话里构成成分最多的音节,英语的音节没有这样的限制。如sprintssprints就是由7个成分构成的音节。【音节结构的分析法】1.元辅音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以音节的四种基本结构类型为分析单位;2.声韵调分析法。是我国传统的音节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韵腹】指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核心,通常是元音;【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后的收尾部分。每个韵母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汉语声韵调分析法特点】汉语的韵母可以按照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所谓的“四呼”。凡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韵母叫“开口呼”,如韵母a、ou等;凡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齐齿呼”,如韵母i、ia等;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合口呼”,如u、ua等;凡韵头或韵腹是y的韵母叫“撮口呼”,如韵母y、yn等。在汉语里,声母和四呼配合组成音节有很强的规律性,这是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表明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是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声韵调分析法可以较好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长期以来是汉语音节分析法最基本的方法,而且在整个汉藏语系语言研究中广泛运用。4.2复元音【复元音】指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如买mai、鸟niau里的ai、iau等。复元音并非所有语言中都有,如俄语、法语、瑞典语等就完全没有复元音。【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前响二合元音】指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二合元音。如汉语ai,ei,au,ou等。【后响二合元音】指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二合元音。如汉语ia,ie,ua,uo等。【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4.3复辅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