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_第1页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_第2页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_第3页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_第4页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中山 题记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 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维护民族利益 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领导洋务运动 兴办实业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 发动维新变法运动 实行君主立宪制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主讲人 凤城学校王永宏 高山仰止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程标准 1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2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人物扫描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 1925年3月12日 名文 号逸仙 幼名帝象 化名中山樵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 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 自诩 洪秀全第二 先后就读于英国和美国 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40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 尊称其为 中华民国国父 追寻伟人足迹 探究伟人品质 践行伟人精神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 追寻伟人足迹 1856 1860年 出生广东香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签订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1901年 1925年 1895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6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成立兴中会 广州起义 1905年 1900年 成立同盟会 59岁病逝 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1894年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 日本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政党有一套组织系统和一定的纪律约束 以便为实现其政治纲领或章程进行有效的斗争 并在斗争中发挥其领导和指挥作用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核心 补充和发展 前提 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影响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与 的关系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二 探究伟人品质 材料一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其他慈善事业亦然 若夫最大权力者 无如政治 政治之势力 可为大善 亦能为大善 吾国人民之艰苦 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若救国救人 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1 依据材料分析 孙中山认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对此他有了怎样的想法 体现了他怎样的决心 2 你怎样看待他对职业的选择 材料二 试观日本一国 与西人通商后于我 仿效西方亦后于我 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 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1894年材料三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 实行共和 孙中山 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 3 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4 两则材料相比 就方法和目的而言 有何变化 概括促使他转变的因素 二 探究伟人品质 材料一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其他慈善事业亦然 若夫最大权力者 无如政治 政治之势力 可为大善 亦能为大善 吾国人民之艰苦 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若救国救人 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思想的伟大转变 转变1 从 医人 到 医国 1 依据材料分析 孙中山认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对此他有了怎样的想法 体现了他怎样的决心 2 你怎样看待他对职业的选择 报国救民 1 孙中山已经从时局中抓住了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 看出改革政治才是救国救人之根本途径 他对清政府已非常失望 有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趋向 体现了他投身政治和报国救民之决心 2 选择职业时 以国家利益为重 具有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探究伟人品质 材料二 试观日本一国 与西人通商后于我 仿效西方亦后于我 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 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1894年材料三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 实行共和 孙中山 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 思想的伟大转变 转变2 从 改良 到 革命 探索进取 3 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4 两则材料相比 就方法和目的而言 有何变化 概括促使他转变的因素 3 目的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4 变化 方法 以前是温和的改革 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推翻专制建立共和国因素 民族危机的严重 清廷的腐朽 西式教育的影响 爱国心的驱使等 二 探究伟人品质 与时俱进 孙中山一生中的重大转变 1925年3月12日 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 临终时遗留下的私产 除了衣物书籍外 只有一幢华侨赠送给上海住宅 即今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余因尽瘁国事 不治家产 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 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 以为纪念 余之儿女 已成长 能自立 望各自爱 以继余志 此嘱 孙中山 家事遗嘱 三 践行伟人精神 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天下为公 自由平等博爱 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 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外 只有好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吾心信其可行 则移山填海之难 终有成功之日 中山精神 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说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他强调 统一 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 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 便要受害 习近平 孙中山先生的国家统一思想 博大精深 旗帜鲜明 是留给两岸同胞珍贵的思想瑰宝 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岸同胞是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 要共同继承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的义务 把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只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 两岸和平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孙中山是中国进入现代国家意识的先行者 他也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个公民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的愿望 也是他倾注全部心血去实现的梦想 这句响亮的口号震撼了几代中国人 今天 我们与其说纪念百年孙文 不如说纪念世纪中国 纪念这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的明智选择 和为了验证民族选择所付出的优秀儿女 材料研读 孙逸仙者 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 实行革命者之北辰 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孙逸仙者 非一氏之私号 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 有孙逸仙 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 孙逸仙 自序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 医人 转向 医国 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