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概论课件主观.ppt_第1页
刑法概论课件主观.ppt_第2页
刑法概论课件主观.ppt_第3页
刑法概论课件主观.ppt_第4页
刑法概论课件主观.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主体 一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犯罪主体 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犯罪主体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单位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 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必须已满14周岁 何为 已满 生日当天还是过了生日的第二天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 如果行为人实施了数罪的 要区别对待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 已满16周岁 注意 量刑时 不满十八的 一律要从轻或减轻 应当 而且不适用死刑 可否判死缓 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不适用死刑 刑事责任能力 一 概念 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 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辨认能力控制行为没有辨认能力的人 就肯定没有控制能力 有辨认能力的人 也有可能没有控制能力例如 工厂爆炸 消防队员救火 唯一通道的桥被洪水冲垮 无法到达 不能追究其不履行职责的责任 第18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 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19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岁杀了人 20岁被抓获 可否判处死刑 跨年龄段作案的情况 行为人从13岁到16岁这几年里 多次伙同他人一起实施犯罪 13岁时跟别人一起抢劫过三次 获赃款2万元 15岁时 曾抢劫1000元 盗窃5万元 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 机关 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情形 第151条走私武器 弹药 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 处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31条 单位犯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原则上 双罚制例外 单罚制如 强迫职工劳动罪 提供虚假财物报告罪 妨害清算罪 等 只处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而不处罚单位本身 第五章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故意过失 犯罪故意 一 概念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刑法第14条第1款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 是故意犯罪 二 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 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 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放任 听之任之的态度 即结果发生也可以 不发生也无所谓 两种结局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间接故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行为人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2 行为人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 在突发性犯罪中 行为人在瞬间情绪冲动下 不计后果地实施危害行为 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犯罪过失 一 概念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刑法第15条第1款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是过失犯罪 二 犯罪过失的类型疏忽大意的过失 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 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但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甲与女友分手后 其女友以喝毒药相威胁要求保持恋爱关系 甲不答应 其女友果真当面喝下毒药 甲等女友昏倒后离去 致使女友得不到及时抢救中毒身亡 甲的罪过形式是什么 三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一 不可抗力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不认为是犯罪 二 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不认为是犯罪 如 行为人在高速公路行车 一个精神病人突然从路边冲入路中 被高速行驶的汽车当场撞死 如何认定 在当时的情况下 行为人根本没有也不可能预见会有人冲入路中 因此属于意外事件 四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的理解或者对有关的客观事实有不正确的认识 一 法律认识错误1 假想犯罪 如正当防卫 2 假想不犯罪 如 大义灭亲 3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罪名和罪刑轻重的误解 二 事实认识错误1 对象错误如 1 误把人当作野兽射杀的 2 误把野兽当作人射杀的 3 误把尸体当作活人伤害的2 手段认识错误误把白糖当作砒霜下毒的与 迷信犯 区别 三 因果关系错误1 误以为已经达到预期的犯罪结果 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