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1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3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4页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 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一个应该大写的儒者 第2课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 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 对百姓疾苦 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 道德 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人刚正 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 安石已是 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大家都认为 介甫不起则已 起则太平可立致 生民必被其泽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赵顼 1048 1085 宋英宗之子 1067 1085年在位 曾说 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 即位后 不治宫室 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 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天变不足畏 祖宗之法不足守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 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 的开幕式上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 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 三不足 论断 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 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 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未来的中国 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 不畏 不法 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 未来中国的巨变 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温总理谈 三不足 精神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 我都将一往无前 义无反顾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朱镕基总理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 起用王安石1 王安石上书 言事书 2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 宋神宗的认同 有变法的愿望标志 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战辽西夏多败 权钱兵 加强中央集权 战争赔款 核心 增设官僚机构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 主要内容1 富国之法2 强兵之法3 取士之法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 主要内容1 富国之法目的 P52调整 关系 发展生产具体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表作用 积极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局限 强制借贷 利息偏高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阅读思考 政府低息贷款 设市易务 购滞短出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地方出资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核地取赋 设发运使 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二 变法的内容 1 理财 募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 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 强制借贷 增加了农民负担 变成变相的苛政 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 引起社会不满 A 积极 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积极 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 耕地面积增加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政府税收增加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 节省货款等原则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 按多少 好坏收税 积极 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市易法 设市易务 收滞销货 短缺时卖出 以稳定市场 积极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节省了政府财政支出 又阻止了大商人乘机牟利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 主要内容2 强兵之法目的 改变积弱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整顿 加强军队具体措施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作用 节省军费 提高宋军战斗力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阅读思考P53 学思之窗 2 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 省兵 精减军队 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二 变法的内容 强兵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A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 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B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 减少政府支出 C 将兵法 设 将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用 目的 政治 加强对人民控制 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军事 寓兵于民 节省军费 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 主要内容3 取士之法目的 选拔人才 为变法制造舆论具体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作用 培养专门人才 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阅读思考 P54材料 缓解财政危机 改变积贫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减轻人民负担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缓解内忧外患 改变积弱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 为变法育人才 造舆论 科举改革整顿太学 培养了革新人才宣传了革新思想 富国 强兵 育才 3 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经济 生产发展 财政增加 军事 军力增强 扭转被动 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最终失败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失败原因 触犯地主官僚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反对 指导思想有误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用人不当 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实施时过于急进 宋神宗动摇变法的决心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聚焦改革 寻找规律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 连线题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梭伦改革 1 关于改革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 任何改革 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 关于改革的分类 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一 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 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1 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2 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3 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4 从改革者及用人看 以史为鉴变法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 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改革会有阻力 充满艰险 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并注意用人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背景目的 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 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 庆 整顿吏治王 理财改革程度 庆 局部改革王 全面改革 不同点 背景 商鞅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 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 商 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王 挽救统治危机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性质 商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