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1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2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满分120 时间120分)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20分)1下列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是( ) 2分A. 妖娆(no) 段章取义 陨(yn)落 重蹈覆辙B. 喑(yn)哑 强聒(gu)不舍 睿(lu)智 气呑斗(du)牛C. 襁褓(qing bo) 媚(mi)上欺下 临驾 怒不可遏(ji)D. 灵柩(ji) 恪(k)尽职守 谀(y)词 忐忑(tn t) 2下面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的刘向写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三国时期的史学家。B.郑愁予是中国台湾诗人;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C.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乐业比敬业重要的观点。D.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德国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A.在建设三峡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4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各1分,共10分)(1)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2)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几位历史人物的句子是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5)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抒发理想的句子:“ , 。”与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句“ ,西北望,射天狼”,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6)一年四季之景无不可爱。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用两句连续的古诗词来展现那个季节的景色。_ _5一天,老师带学生出去游玩,来到森林公园。老师开心地说:“啊,终于可以拥抱绿树了!”一个学生听了,忙抱住一棵大树大叫:“老师,树太多,抱不了那么多呀!”这个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老师话中“拥抱”一词的含义,请你为他解释清楚: (2分)6. 与下文连接合适的是( )_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漫步,写出了许多精粹诗文。(2分) A. 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大文学家。 B. 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 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 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 三个人一双眼睛(11分)星期日,百货大楼熙熙攘攘。从楼上并排走下三个人,中间是一个漂亮的男孩子,约莫八九岁。他左手(牵、拉)着爸爸,右手(牵、拉)着妈妈。爸爸和妈妈都是盲人。他们很小心很慢地踩着一阶一阶的楼梯。所有目睹的人立刻停止了脚步,闪开一条路。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一步、二步、三步那男孩的眸子多明亮啊,漆黑漆黑的。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笑在三张脸上流。渐渐地,远了。三个人一双眼睛。而我,两只脚却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许久。思绪的羽翼却飞向了遥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像从酣睡中惊醒,身躯抖动了一下,呼吸也振颤了。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我不知为了什么,竞跑下楼,去追赶他们。我想更准确地看清他们的长相。我想望望小男孩的眼睛,摸摸他的头,再捧起他的闪着炽炽光彩的小脸,还想和他的爸爸妈妈握握手。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我跑到街中央,车流和人流淹没了那三个人,我惘然若失。我突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新鲜的阳光在这个世界上流着,正如新鲜的笑在三张脸上流着。哦,我为什么竞哭了!7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2分) 8“三个人一双眼睛”在文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2分)9就叙事而言,上文前七段似乎已经很完整,而后的部分主要写 (1分) 这些是不宜删去的,其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10“我为什么竟哭了”,请分析“哭”的原因。(2分)11第段中说到,“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综合文章主旨,联系自身实际,请谈谈“我”会“寻问”什么问题?(2分) (二)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10分) “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我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岂能容忍有人这样“攻击”她!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一石水而六斗泥”,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2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2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危机。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12“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的道理”中,“一定的道理”是指什么? (2分)13笫五自然段中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4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各是什么? (2分)15“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分)16“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本文以此句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 (2分)(三) 人生当如水(11分)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吃得香、睡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社会风气必也清纯。弘扬正气,激浊扬清,须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为人;待人接物,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人际交往,不搞拉帮结派,一泓清水;听到闲言,不搞兴师问罪,一笑置之;开展批评,不转弯抹角儿,一吐为快;法律面前,不分权贵庶民,一律平等;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一身正气。 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个好名声,无可厚非,但不能为名所累。“人心是杆秤”,“政声人去后”。只要行得稳、坐得正,多做好事、少办错事、不干坏事,好名声不请自来。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须知,“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过三顿;纵有大厦千座,每晚只占一间”,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人的可悲下场昭示世人:人不能把钱财带进棺材,不义之财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 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事业上的挫折,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分)18.选文第,第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 (3分)19.选文第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什么作用? (3分)20.选文第段加点词“如此”指代什么? (1分)21.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任选一个方面,给选文第段作批注,写在下面的空白处。(3分)三、文言文阅读(18分)(一)陈涉世家(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之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22史记作者 , 代史学家,文学家,鲁迅称此作品为 ,_。(2分)2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3分) (1) 为天下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等死,死国可乎 (4)夜篝火 (5)尉果笞广 (6)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4下列各项“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用法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怅恨久之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楚人怜之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2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宾客大宴C.度已失期, 关山度若飞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6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27翻译文句。(2分)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二)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注:铛臼:烹茶的工具。伏谒:拜见。2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29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30读完文段后,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2分)四作文(50分)请从下面的两个作文中,任选其中一个作文。(1)“和”字,字祥义丰,意味深长,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请你以“和”为话题写文章。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