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doc_第1页
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doc_第2页
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doc_第3页
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doc_第4页
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 (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A . 泰山B . 庐山C . 黄山D . 华山2. (2分)阅读品味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 . 第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 . 第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D .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3. (2分)下面哪句诗既表达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表达了对友人品格、才能的高度赞美?( )A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B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 诗歌鉴赏 (共14题;共136分)4. (15分)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_,并说说把_比喻成_,把_比喻成_。(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5. (8分)阅读七子之歌台湾,完成练习。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yn yn)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释:氲氤着郑氏的英魂:指台湾还留着郑成功消灭外族的豪壮气息。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不甘被侵略者(日本)蹂躏。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誓死保卫家乡。(1)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2)读完诗歌,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6. (8分)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 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注释】桂子,桂花。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B .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C .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7. (4分)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被子的大地我病了,只好躺在床上,垫两个枕头在脑袋底下,一件件玩具都在我身旁,叫我整天都快活,乐哈哈。有时候,用一个钟头的光景,我瞧着铅制的兵丁行军,他们穿着不同的军服,操练在被褥(r)铺成的山林。有时候,我让我的舰队在床单的海洋上破浪行驶,要不,把树木和房屋搬开,在床上筑起一座座城市。我是个伟大的严肃的巨灵,在枕头叠成的山上坐镇,凝(nng)视着面前的山谷和平原,做有趣的被子大地的主人。(1)照样子,写一写。 例:件 一件件 一件件玩具座 _ _(2)文中的“山林”是指_,“海洋”是指_。 床单 枕头 被褥(3)“我”是一个_的孩子。( ) A . 乐观、快乐 B . 爱做梦8. (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晨牧晨雾浓,似云烟。谁家的孩子,打一_呼哨,甩几_响鞭,赶一_鸭子往河沿。没入晨雾中,人鸭皆不见,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_牧歌,轻悠悠,四面传。(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写在短文的横线上。 群 支 竿 声打一_呼哨,甩几_响鞭,赶一_鸭子往河沿。伴一_牧歌,(2)照样子,写词语。 轻悠悠、_、_、_(3)这首诗歌描写了_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_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晨雾浓,似云烟”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 9. (8分)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这一小节写了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 . 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B .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C .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10. (5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和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 , 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和“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和“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1. (1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 . 赋得古原草离别B . 登鹳雀楼C . 静夜思(2)“能不忆江南?”是( ) A . 设问句B . 反问句C . 陈述句(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 日出江花红胜火B . 风景旧曾谙C . 江南好(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12.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凉月如眉挂柳湾。_A圆圆的月亮。 B新月。越中山色镜中看。_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兰溪三日桃花雨。_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13. (8分)赏析感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 )A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B . 风吹草低见牛羊。C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有异曲同工之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极为相似。(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一把远飞的伞。(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已送你“一把远飞的伞”。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15.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和小草小花,小花,你有伙伴吗?小花挨着小草。小草,小草,你有好朋友吗?小草偎着小花。小花和小草,在风雨中手牵手,从春到夏。香飘大地,绿满天涯。(1)小花的伙伴是_,小草的好朋友是_。 (2)小花和小草还会交哪些好朋友? 16. (7分)阅读最后一分钟,回答课后问题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1)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作者联想到了什么?(2)作者在这一小节中表达了什么感情?17. (12分)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1)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搜索_ _ _ _(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改:_被_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3)找出队员们进行救援工作的具体表现。 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题;共6分)1-1、2-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