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D2.BA语序不当,应该是“无疑让人产生”C.“赢得的”与“胜负”一词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胜负”改为“胜利”;D.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把“在”调到“中央”前面。3.参考答案: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本能地希望回归最朴素(最本真)的生活(4分)4.结论: 我国网购用户年龄分布偏年轻化。(2分)结论:我国网购用户有向中老年人群渗透倾向。(3分)5.B宥:宽恕6.C(表现高崧的孝道,是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表现直谏的品质)7.D(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8. .译文: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得分点:“经年”1分,“赦”1分,句意正确1分).译文:(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得分点:“喻”“反旆”、补充省略成分各1分。).译文:(这只是我)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得分点:“诚怀”“岂可”“顾嫌”“尽”各1分。)9. .解析: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解析: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1分).解析: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10. (1)言笑晏晏 (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 赢得仓皇北顾 (4) 酾酒临江 (5)岸芷汀兰 (6) 峰峦如聚 (7) 乐以忘忧 (8) 日入而息 11. 从结构上看,前四段是全文的引子和铺垫(1分),它引起下文对“看灵魂”这一主体内容的述说(1分);从内容上看,作者为了突出“看灵魂”这一中心(1分),先提及看风景并加以否定(1分),以引起比较,起到抑此扬彼的效果(1分)。12.该段通过联想(想象),化虚为实,并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其中之一即可),将惠特曼、康德、爱因斯坦等名人比喻成大陆、湖泊、飙风,生动描绘出一幅幅博大、壮美、绮丽的风景(1分);看似在写大风景,实则在写大灵魂(1分),高度赞扬几位名人伟大的灵魂及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1分);为下文写热爱灵魂作铺垫(1分)。13.(1)欣赏风景是紧张辛苦生活中的一段闲暇,是逃避现实生活烦恼的一种生存方式(2分)。(2)一切艺术展示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艺术家们真诚的艺术灵魂(2分)14.英雄的灵魂、孤独者的灵魂、忧郁者的灵魂。(2分,少一个扣一分)对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的说法,可持同意观点。理由:可结合文章,从人类灵魂的伟大要义上简要阐述。如:可贵的灵魂,它庄严、热烈、真诚、高贵,以不同方式进行顽强的不息的抗争;它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催人奋进,推动时代发展。而风景往往使人沉醉、隐遥;也可持不同意观点。理由:作者的说法失之于绝对化,自然美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自然风景与人类灵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自然风景,人们可在自然风景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同时,又总在艺术创作中再现风景。(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4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6分)与哲学相比,小说有趣、亲切、生动;与历史相比,小说圆满生动,活龙活现(源源本本,头头是道);与戏剧相比,小说能够自由描画。(每点2分)16.(6分)(1)看小说如何以最少最恰当(精炼准确)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2)看小说的内容是否关心社会、关切人生。(3)看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设计的方法(每点2分)17.(6分)(1)小说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替代的。(2)小说教给我们人生经验,让我们了解社会人生,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3)读小说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每点2分)七、作文(70分)18.参照高考评分标准立意(1)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2)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3)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4)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最爱。如能将以上立意合并可在立意上升档,如懂得规划,就要目标坚定,抵制诱惑,学会节制、取舍等。附加题答案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诗亦无不可模者而亦无一模也此语良不诳以世无知者故其语亢而自高犯贤人之病无怪也。20.贾谊、韩愈(每点1分)21.模仿而能自出机杼;出言高亢自傲(每点1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5分)参考答案:B. 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 C. 老渔夫桑迪亚哥捕捉到的那条鱼叫大马林鱼。23.(10分)(1)曹操 夏瑜 唐铁嘴 九斤老太 李三(5分。每空1分)(2)(6分)参考答案:“莫谈国事”的纸条没有改变。(1分)一是因为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二是因为王利发胆小怕事,怕惹祸上身。(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4.(4分)参考答案:(1)内容上强调可懂(提倡明白清楚);(2)形式上追求自由(主张打破传统)(各2分)25.(6分)参考答案:“白居易路线”指诗歌创作中追求语言的平易、内容的通俗易懂,“李商隐路线” 指诗歌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晦涩、内容的艰深朦胧。(各3分)26.(5分)答案示例:(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但要言之成理)同意。(1分)诗歌创作只有在内容上强调可懂(提倡明白清楚),形式上追求自由(主张打破传统),才算达到了极致。(2分) 如余光中的乡愁,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诗歌,形式自由,语言平易,通俗易懂,因此得以广泛流传。(2分)不同意。(1分)诗歌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而且每位诗人创作风格又具有多变性。(2分)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食指的相信未来等当代的朦胧诗,意象新奇,含义深曲,感情潜在,结构跳跃,手法新异(多用象征和隐喻),因而也有较深远的影响。(2分)【参考译文】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平素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诗歌赏析】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所以沈德潜评曰:“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唐诗别裁)。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助于听琴者屏气入神,仔细品味弹琴人所弹的乐调的高下优劣,及其所表达的情志所在。接着的“弹正声”三字,就写出了诗人品味的结果。所谓“正声”,指声音纯正。“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荀子乐论)“姑洗生应钟,比于音,故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顺气”,所谓“和”,都是指冲和纯正之气,可见纯正的乐调具有冲和纯正之气,使人听了身心能进入冲和纯正的境界。业上人弹出的即这种正声。颔联就上面的意思发出议论:“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世上之人,如果他们的心地都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烦扰和纷争,就会呈现清平的政治局面。这里,诗人首先是赞扬业上人能以纯正之心传纯正的琴声;其次也明显带有劝诫世人之意。唐末社会矛盾激化,兵连祸结,李唐王朝大厦将倾。诗人虽然身入空门,但从这首诗看,他并没有忘记世事,并且可以说其诗意正是对当时倾危的世道人心而下针砭的。诗人认为导致“天下和平”的途径在于个人心性的修持。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诗人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湘水泻寒碧”,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十分形象。昔人俞伯牙弹琴,志在流水,他的知音者钟子期听了便赞扬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这里,诗人同样进入了类似的音乐境界。他特意拈出“湘水”来,则因湘水素以清澈著称,所谓“湘川清照五六丈”(湘中记),故而古代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这样,才更符合“泻寒碧”的特点。“古风吹太清”,是说琴声明朗飘洒,像亘古即有的天风飘过太空。“古风”在这里又似有双关之意。诗人似乎从琴声中听出上古淳朴清正的古调遗风。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听赵师尊弹琴)可以参证。尾联回忆昔日与业上人在庐山相会,曾听到过他弹琴的事,赞颂业上人“今夕”所弹的“正声”听而“更分明”。这不仅是业上人琴技的更加精进,而且体现出他心性修持的更臻纯正之境。书田生诗文后徐渭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沙也。姑为近格,乃兼并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机雷达调试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车险理赔流程优化方案
- 房产中介销售话术及客户关系维护技巧
- 压缩机装配调试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幼教机构儿童早期发展评估方案
- 催化剂生产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室内质量控制管理规范与实施指南
- 关于公司二级建造师补偿工资协议书6篇
- 高职机械专业实习教学计划范文
- 水土保持监测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流行音乐发展史》课件
- 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土地报批收费标准参考
- 111社区级纪检委员工作职责
- 服装可行性报告范文
-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
- 退役军人心理培训
- 蔬菜采购合同模板可复制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矿山安全落后工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