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_第4页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 八年级语文 上新课标 人 上一节课 我们充分体会了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感觉 芦花荡 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身处磁场 我们似乎身不由己 今天 我们继续品读 芦花荡 赏析小说中的人物 景物 新课导入 1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 中加点词 找 用得妙 为什么 用 找 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 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体会下列句子用词的精准 2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 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体会下列句子用词的精准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老头子举篙砸鬼子的脑袋比作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生动地传达出老头子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 也讽刺了侵略者的可耻下场 用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说话 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1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 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2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一 感悟人物之 美 用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说话 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3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4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一 感悟人物之 美 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体会其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精神境界 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1 他 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 站在船尾巴上 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像是 老了的鱼鹰 作用 通过外貌描写 点出老人精神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2 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在淀里 像一片苇叶 奔着东南去了 运用比喻手法 体现出 老头子 的英勇 干练 3 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正在迎风飘撒 语言清新 柔婉 秀美 富有诗情画意 4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并说说 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狠狠 拟人手法 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姿态烘托了出来 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意思是 面对凶暴的敌人 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 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 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狠狠 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5 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从这句话里 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 严密的封锁中 探究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 老头子 他有鲜明 倔强的个性 智勇双全 决不认输 决不退缩 老当益壮 他没有姓名 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孙犁的 芦花荡 写得异常优美 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那人物的真实 可爱 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流连驻足 不忍离去 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 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 自信自尊的老英雄 让我们赞叹不已 从他身上 我们深深地感到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