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1.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2.艺术风格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四、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掌握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出现了关于词的术语“下阕”,我们要知道词的第二段叫“下阕”。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我们就要对词人的生平、志向、思想有大致的了解。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因此,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1.关于诗歌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如李白的诗。古诗也有各种流派: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词,又称为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片。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不同的诗体各有特色,如古风、乐府多为民歌;律诗体制严格;词或豪放,或婉约;散曲有严肃,有诙谐。2.关于著名诗人、词人。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人生经历、志趣、思想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要把作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 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 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 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 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 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 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 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 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诗词名句赏析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 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 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 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 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 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 声势。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千古壮观【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惜别之情。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无私奉献精神)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2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无私奉献精神)3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是千古称诵的佳句,语句生动,构思奇巧,又赋予了景物以一种自然的理趣。在这真切的写景抒情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天刚破晓,一轮红日从江面升起,时至岁末,温暖的春天已到人间。上句写的是实景一明一暗,对比强烈;下句写的是实感。构思奇巧千古称颂。同时又赋予景物以一种理趣在真切的写景抒情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的力量。3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被曹操永远锁在铜雀台中了。这种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发议论,是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也是他的抑郁不平,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一种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3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写作手法上,前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从“此事古难全”便可推出诗人论述的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有各自珍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是作者在问天、问月、问人生后对自己的进一步解脱,该句寓哲理于抒情之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表明了作者对天下人的衷心祝愿。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作者借中秋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3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传神的一句。鹅黄的春草破土而出,似有似无,远可见而近难寻,亦实亦虚的刻画了如诗般的早春,其心灵上的微妙感受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清新秀雅颇具几分神韵。3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3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伟大品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3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又不居功自傲的高洁品格。对比陆游词与毛泽东词的异同。(一)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二)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4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三句写出了荷的神韵。“叶上初阳干宿雨”句,词人的目光落在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既交代了时间与天气状况,又富有动感,写出了荷在朝阳下的润朗。“水面清圆”句,词人的目光扩及水面,“清圆”描写出荷叶圆圆,清丽而舒展,铺落在水面上。“一一风荷举”句,“举”字用得极佳,既写出一株株荷的亭亭玉立,又写出荷的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这三句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荷的形象,极富韵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诗眼是“孤”“独”,这两个字不仅表现出了“蓑笠翁”的生活处境,孤独而且冷清,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是很孤独而清冷的。4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作者抓住了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苏轼水龙吟完全是拟人化写法了。一幅女子柔肠寸寸绕心头,睡眼朦胧间,双眸似开还闭、似醒还睡,愁绪困难眠之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加衬托出杨花飞飞洒洒,无风自坠的美态。4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 ,总收上文,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 ,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4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5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5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5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5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答:诗人因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职业学校生态环保型教室桌椅购置合同
- 2025年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合同
- 2025年度节能环保型移动柴油发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
- 2025精致旅游纪念品宣传册策划设计合同
- 2025年高端制造企业厂房租赁与所有权转让合同
- 2025年智能养殖基地建设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型住宅区给排水系统安装与维护分包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生态住宅BIM应用与施工技术交流合同
- 食品加工厂设备抵押融资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材料进出口代理服务协议
- 2025年邮政柜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班组人工协议书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沉淀池安全操作规程
- 职业规划杨彬课件
- 车间现场品质培训
- 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