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性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于社会现实。B.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C.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D.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B.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C.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D.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B.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C.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D.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产生相得益彰的效应。1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说法太绝对,原文的表述是“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说明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和现实主义创作出现并存的局面,但主流依然是现实主义创作。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因而”因果关系不成立。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理解不当,原文的表述是“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意思是高层次的读者需求现实主义创作,但也不排除他们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需求。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节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注】息壤:文中指誓言。赎锾(hun):罚金。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同理。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当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4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首先要理解“自经”的含义,是“上吊自杀”的意思;注意主语标志:二妾、世奇、我二人,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话标志:曰、对曰;根据语意,“将辞我去耶”的省略主语是“二妾”,所以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项。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理解错误。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6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不顾与周有嫌隙”理解错误,原文是“世奇同郡远嫌”,意思是“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嫌”是“避嫌”的意思。7(1)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2)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敕、苦、弭;(2)先是、贻、质。【备注】参考译文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马世奇小时候聪敏异常,酷爱学习,有文学方面的名声。考中崇祯四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任编修。崇祯十一年,皇上派遣文学侍从之臣分别晓谕各位藩王。马世奇出使到山东、湖广、江西各王府,所到之处拒绝馈赠。回京,晋升左谕德。因遭逢父丧回家。很久才回到朝廷,晋升为左庶子。皇帝多次召集朝廷大臣询问抵御贼寇的策略。马世奇说:“闯、献二贼,消灭献易,消灭闯难。人心畏惧献而依附闯,不是真心依附闯,是为士兵所苦。如今想要收回人心,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叛乱就可以消除。”皇上赞同他的话,为此下诏告诫。当时贼寇的警报日益紧急,每次召见应对,各位大臣不能谋划出一条计策。马世奇回到住所,总是叹息流泪,说:“事情不能有所作为了。”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城陷落。马世奇正在吃早饭,扔下筷子站起,问皇帝在什么地方,太子和两位王爷在什么地方。有人说皇上已经出城,有人说皇上已经驾崩,又有人说太子和两位王爷已被囚禁。马世奇说:“唉,我不死还到哪儿去!”他的仆人说:“太夫人怎么办?”马世奇说:“正担心辱没太夫人啊。”将要上吊自杀,二妾盛装来到面前。马世奇惊讶地说:“你们因为我要死,将要辞别我离去吗?”(二妾)回答说:“听说主人要尽节,我们二人来跟着一起死。”马世奇说:“是这样啊!”二妾同时上吊自杀。马世奇端端正正地坐着,拿着丝绳自己用力勒脖子而死。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马世奇说:“努力啊元升。我们这些人在危难关头,献出生命,我不奔赴危难,谁奔赴危难!与君携手同赴黄泉,预先订立这个盟约,不要忘记誓言。”马世奇长脸宽额,眉毛扬起,大耳朵,以名声操守勉励自己,在翰林任职时有名声,喜欢推举奖励后辈。为人清廉,父亲去世,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三千帮助他办丧事。马世奇推辞说:“苏州饥荒,留下这些可以用来赈灾。”周延儒再次担任宰相,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服丧期满不赴京都。等到返回朝廷,周延儒已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避开离去,马世奇料理他的丧事。他就是这样好义。赠官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忠。(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史将军二首(其二)杜 牧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注】史将军,生平不详。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耽耽:形容神态威武。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8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9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8先用衬托的手法,用慷慨的燕赵之士,衬托史将军的豪迈壮气,威风凛凛。然后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史将军弯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重达八十斤,突出他武艺的高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弯弧”意思是“拉弓”,拉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和使用的“长戟八十斤”都展示了史将军的勇力及武艺高强。9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以及希望朝廷重用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两联着力塑造史将军形象,运用了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方式,意在表达对史将军的赞美之情;后两联抒情,谈到“河湟”“安史”暗示此地是军事要地;“兵符授虎臣”希望朝廷能重用史将军,让史将军发挥军事才能,早日收复国土,对史将军给予深切的期望。(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诗人流泪叹息,以“,”两句表达对广大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作者远离世俗喧嚣和摆脱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两句是“,”。(3)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以长江作比,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型的默写,重点理解语境,如(1)句注意语境中的“流泪叹息”;(2)句中注意语境“远离世俗喧嚣”“摆脱繁杂公务”;(3)句中注意“长江”“生命短促、外物永恒”等提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阳光下周海亮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叔叔说:“如果你不帮我和狗娃,怕是没人帮得了我们。”狗娃酒后去镇上赶集,因两句话,与一个后生动起手。狗娃顺手抄起旁边的锄头,后生的脑袋上,就多出一个血窟窿。后生被送进医院,十几天来,醒不来也死不了。后生的老母亲,整天呼天抢地。后生的家人将老吴叔叔家翻了个底朝天,又将村子围困数日,仍等不回狗娃。狗娃失踪已数日,没人知道他到底逃到了哪里。老吴的父母死得早,全靠叔叔将他养大。叔叔不仅养大了他,还勒紧腰带供他读完大学。假如没有叔叔,老吴也许早就饿死了,更别提能当上区法院院长。好多次,过年回乡下,老吴喝多了酒,拍着胸脯说:“无论叔叔摊上什么事,我都会帮。”再喝一口酒,补充道,“哪怕没有立场。”尽管酒醒后,他挺讨厌自己这些话。可是再喝酒,再喝多,他还是会说。现在老吴没有喝酒。没有喝酒的老吴,说话就会谨慎很多。他问叔叔:“狗娃去哪儿了?”叔叔说:“狗娃这种情况,能判几年?”“不好说那后生不是还没醒吗?”老吴支支吾吾,“还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果狗娃能自首”“生活刚好起来,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叔叔擦一把泪,打断了他的话。狗娃刚刚大学毕业。他回乡下看望老吴的叔叔,顺便等一个事业单位的录取通知。狗娃出事那天,通知恰好来了。老吴的叔叔捧着通知,哭了半宿。“狗娃要面子。如果蹲几年监狱,怕他出来会干傻事。”叔叔说,“我太了解狗娃了,他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狗娃绝不能坐牢。”叔叔老来得子,狗娃是他唯一的希望。晚上叔叔在老吴家里吃饭,两个人都喝多了。老吴突然说:“你把我当亲儿子,我也把狗娃当亲兄弟。”叔叔抬起眼:“帮他吗?”老吴说:“哪怕没有立场。”然后,吐得昏天暗地。送走叔叔,老吴从手机里翻出几个电话号码,每一串数字都代表着一个好兄弟。老吴知道,只要把狗娃送去他们那里,每个地方待上一年半载,几年后再回来,这件事也许就过去了。他怕狗娃出事。不是现在,而是以后。因为狗娃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人敲门。猫眼里看,破烂的乡下老农打扮。一开门,老农就给他跪下。再扶,老农死活不肯起来。“知道狗娃是您的堂弟,”老农说,“可是他打伤了我儿子。”“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当然没关系,”老农说,“我只想给您磕几个头。”老吴突然想哭。他知道老农有很多话想说,他知道老农什么也不敢说,他知道老农对他非常不信任,他知道老农的心里尚存一点希望。他试图扶起老农,但没有成功。他于是陪老农跪下,在老农面前,他感到自己比老农还要卑微。后来他甚至陪老农抹眼泪,陪老农磕头。最后他起身去给老农倒水,回来时,老农已经走了。老吴看见,老农跪的地方,那么坚硬的大理石地面,似乎多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那夜,老吴再一次失眠。他听到牙齿咬出咯咯的声音。早晨,老吴开着车子,找到狗娃。狗娃并未跑远,他躲在一个看似极危险实则很安全的地方。之前,老吴并没有猜到他的堂弟竟会有如此的心机。尽管狗娃比老吴小了近二十岁,但狗娃的确是他的堂弟。狗娃钻进车子,说:“我爸都对我说了。”又说,“我在那边绝不会再惹祸。”老吴不说话。车子开得飞快,却不是高速公路的方向。狗娃感觉出了蹊跷。“哥,去哪儿?”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哀求了。老吴不说话。他将车子开到派出所门前。“自首吧!”将车子停下,他回头,看着狗娃。狗娃打开车门,欲逃。老吴拽紧他。“你做错了事,就该付出代价。”老吴说,“你有尊严,后生和他的家人也有尊严,法律也有尊严”“放开我!”“自首吧。”狗娃掏出刀,比画着,试图逼开老吴。争夺与撕扯中。刀子稀里糊涂地刺出,老吴挣扎了几下,瘫了身子,胸口汩汩地冒出血。昨晚老吴就猜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太了解狗娃了。现在,他想,不管他能不能熬过去,不管狗娃会不会自首,他已经做完了他该做的一切。阳光下,他无愧于心。“自首吧!”失去知觉之前,老吴看着狗娃,微笑着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写“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其中的“突然”两字,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冲击着读者的心,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B.小说多次写到喝酒,特别是写狗娃酒后去赶集,因两句话,与一后生动起手,并用锄头打伤后生,反映出喝酒误事害人,深化了主题。C.当老吴说“如果狗娃能自首”时,他叔叔马上打断他的话,后面还说“狗娃绝不能坐牢”,这表现老吴的叔叔是一个急于求回报的人。D.小说描写老农跪过的大理石地面上,似乎多出两个浅浅的小坑,这是老吴对老农意志的心理反映,是对老吴心理的真实描写。E.倒数第二段写“阳光下,他无愧于心”,“阳光下”是写实,也是象征内心的光明正大,照应了题目,也照应了前文的“吐得昏天暗地”。(2)老农跪求老吴的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老吴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狗娃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老农要维护家人的尊严、老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请结合全文,说说这三个人所维护的尊严的本质,并谈谈你对维护个人尊严的看法。11.(1)AD(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2)使情节发生转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由老吴打算帮助狗娃,转向带狗娃自首。丰富了人物形象,改变了老吴的思想,老吴打算徇私枉法,帮助狗娃,但老农的一跪,使他知道老农对自己的不信任,也知道老农对他尚存一点希望,从而明白自己的责任。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情节说明如果徇私枉法维护罪犯的所谓尊严,就会损害另一个人的尊严,法律必须公平公正地维护每个人的尊严。(3)懂得感恩。老吴的父母死得早,全靠叔叔抚养长大及供完大学,对此老吴常怀感激、报答之心。有时冲动,感情用事。好几次喝多了酒后,拍着胸脯说:“无论叔叔摊上什么事,我都会帮。哪怕没有立场。”狗娃打伤人后,叔叔找他帮忙时,也是如此说。不徇私枉法。他明知有危险,还是找到狗娃,带狗娃去自首。(4)狗娃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他维护的不是白己的尊严,而是白己的罪行。老农要维护家人的尊严是维护受害者应有的权利不受侵犯,希望犯罪的人得到法律的惩处,是正当的行为。老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他作为一个区法院院长应负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个人尊严是应该维护的,但是不能因维护个人的尊严而损害别人的尊严,侵犯法律的尊严,否则,维护的是自己的错误或罪恶,而最终丧失的也正是自己的尊严。(分别指出三个人维护尊严行为的实质,然后从辩证的角度谈维护个人尊严与别人尊严、法律尊严的关系。)【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反映出喝酒误事害人,深化了主题”理解有误,小说的主题是“不能因为亲情等因素而有损法律的尊严”;C项,“急于求回报”表述不当,叔叔的话代表了叔叔的立场,希望老吴帮忙不让狗娃坐牢,反映了他的爱子之心;E项,“照应了前文的吐得昏天暗地”分析不确切。(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老农跪求老吴”情节的作用,可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角度进行。如从情节的发展上:老吴打给几个好兄弟的电话,说明他已决定要帮助狗娃逃避法律的制裁,可是老农的出现,使老吴改变了主意,使情节的发展又起波澜,推动下文强扭狗娃自首的情节发展。再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重点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语言动作如“无论叔叔摊上什么事,我都会帮”“哪怕没有立场”,展现了老吴的知恩图报和感情易冲动的性格。“现在老吴没有喝酒。没有喝酒的老吴,说话就会谨慎很多”,这从侧面写出了他的理智、懂得自身的责任,维护法律尊严的性格。“你有尊严,后生和他的家人也有尊严,法律也有尊严”,这体现了老吴的正直、不为亲情、感恩等践踏法律的特点。(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小说的内容,三个人都要维护尊严,但是不同的人维护尊严的实质是不同的。狗娃爱面子,“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是他却让老吴帮他逃脱法律的严惩,所以他眼中的尊严是个人罪行的不暴露,可见他是一个极度自私冷酷的人,他的尊严是“伪尊严”;老农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即自己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让打伤自己儿子的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他的尊严是个人的,但也是正当的;老吴作为一区法院的院长,他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机关,他需要维护的是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所以老吴维护尊严也是正义的,更是一种大爱。分析时,从文本出发,做到有理有据。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值得感念的岁月我入北大,时北大建校将近二十年,我年仅二十五岁。今值北大校庆九十周年,谨追述七十年前在北大时一些往事,以表达我这年逾九旬老校友的一片感念之情。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是年初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我往谒蔡先生于其南菜园上街寓所,以自己所著究元决疑论特向蔡先生求教。此文评论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而独推崇印度佛家思想。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回答说:“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先生说:“我是喜爱哲学的。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我不敢承当。蔡先生说了几句话打动了我。抱这种态度再好不过,而我又怎会不愿来学习呢?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我到北大后先开“印度哲学”一课,此课自非哲学系重点,但听课者仍不少。后来讲授“儒家哲学”,听课者更多,注册部原安排一院红楼教室容纳不下,于是不得不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此课听讲者约二百人,期末考卷有九十多份,此数即为注册之学生,如冯友兰、朱自清等,是如此得以与我相聚于课堂的。至于其余半数即为自由听讲者:有的来自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年轻后辈如我者,听课人尚且不少,如名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等先生。由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且影响及于社会人士。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友人张申府等从中劝阻,或说问题范围太大,难于着手,或说问题尚远,可俟诸来日。我均不以为然。虽然我对新思潮莫逆于心,而且我既非新派,又不属旧派,面对新旧之争,似尽可仍埋首于佛学研究,可是我却感到压迫之严重,以为此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帝国主义势力之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怀疑,似中国之有今日全由于我们的文化。这明明是逼着中国人出一个解决方法。试想,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果真不能与西方文化并存,而要根本绝弃,我们应赶快自觉改革,不要与它同归于尽;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压迫,并不足虑,而中国文化终有翻身之日,那也应积极去做,不要再做梦发呆;又如果确如一些人所说,东西文化可以融通调和,那也应弄清调和之必要及调和之道,绝不应消极等待。谁说问题不严重而且急切!中国文化问题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存亡,怎可轻轻放过,漠不关心?同时北大以及整个社会当时爱国主义精神高涨,人们关心国事,文化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而我又怎能置身事外?就在这种主观要求和客观环境推动下,1919年我首次将个人对此问题研究结果,在课外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作连续多次讲演,介绍给北大同事、同学。1920年又于济南向社会公开报告。后将演讲记录稿加以整理,以讲题为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注意,引来评论不少。可以说这是我向北大、向蔡先生交上的一份考卷,记录了我在校期间学习与研究成绩的高下优劣。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我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加以比较,各给予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以适当位置,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节选自梁漱溟自传,有删改)相关链接儒学能够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很妥当。人要想提高一步,提高到儒学这一步正合适,佛学太高了。所以他(梁漱溟)是为了大众放弃佛学,转向研究和推广儒学,这是他自己一个很明确的宣示。 (梁培恕梁漱溟:佛学太高深救世宜用儒学)“你的志愿何在?”如果有人这样问我,那我可以回答:我愿终生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梁漱溟言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在北大开讲“印度哲学”与“儒家哲学”课,广受欢迎,以致注册部原安排的红楼教室容纳不下,而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来听课的还有社会名流。B.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贬抑东方文化,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我”面对东西文化、新旧文化之争却不以为然,熟视无睹,依旧埋头于佛学研究。C.作者行文句式灵活,运用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国事、文化问题的关注,或对北大追求真理、催人奋进之浓厚学风的由衷的热爱之情。D.“我”之所以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并在后来将讲稿整理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因为当时北大、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对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热潮。E.本文以时间为序,追溯自己在北大任教、学习、研究的经历,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语言朴素、真切,字里行间洋溢着诚挚的感念与眷恋之情。(2)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为什么“我”入北大的那一段时间是“值得感念的岁月”?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4)“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梁漱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转变?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简要谈谈梁漱溟志向转变给予你的启示。12.(1)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2)思想开明。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施“兼容并包”之主张,营造良好的追求真理的氛围。关心、爱护后辈。对于梁漱溟这样的资历浅的后学,他予以极大的赏识、鼓励,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待人真诚,平易近人。梁漱溟到蔡先生寓所拜谒,他没有什么架子,而是坦诚、率直地与梁漱溟交谈,和蔼可亲,很具有亲和力。(3)得遇蔡先生的赏识与举用,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在北大先后开“印度哲学”与“儒家哲学”课。得遇北大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问题,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并引起学术界注意。在北大的这一段时间,因受当时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对文化问题的探究更为深入,最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4)当时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民主,东方文化被贬抑,新旧之争激烈,梁漱溟置身于此背景,尽管想仍埋首于佛学研究,但已感“压迫之严重”,认为文化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于是着手东西文化及哲学的研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这是他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的背景原因。因为佛学太高深玄妙,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距离;而儒学能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打理得妥当。他是为了大众而放弃佛学,转而研究和推广儒学。这是他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的又一原因。启示:立志,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又应关注、呼应时代与社会的迫切需要。立志,未必就要从一而终,而要相机而变,趋时而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志,应立大志、立远志,志在为大众、国家、民族排忧解难,这样的志向才能将个体的创造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紧扣材料、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换教室事件发生在讲授“儒家哲学”时期。B项,“熟视无睹”理解有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E项,只强调了“主观原因”,根据原文还有“客观环境因素”。(2)本题考查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的能力。可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入手分析。侧面描写如:“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这体现出蔡元培爱护、提携后辈。“蔡先生说了几句话打动了我”,这体现出他对人真诚,平易近人。“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写出了蔡元培的思想先进、爱护后生。(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重点理解题干的指向“在北大期间”“感念”,然后筛选整合信息即可。“感念”的意思是感激怀念,“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这是感念蔡先生对“我”的赏识和提携;“由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且影响及于社会人士。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这是感念北大宽松的学术环境;“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这是感念北大给予“我”的包容与成长的空间。(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转变成儒家思想”的原因,根据文意,主要有两点:环境原因和佛学因素。环境因素: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从链接中可知有佛学因素:儒学能够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很妥当。人要想提高一步,提高到儒学这一步正合适,佛学太高了。启示可谈转变对人生的意义,如:立志、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等。分析时,结合文本,做到理据充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奉劝菲律宾尽早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也奉劝域外势力及时收手,不要试图浑水摸鱼。日前,美国游泳队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选拔赛在美国奥马哈闭幕,美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参赛阵容水落石出。A.B.C.D.1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坚持以民为本”是好事,所以用错对象。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用错对象。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不合语境。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抒写性灵”的价值在于:它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弊端。B.野生鸟类尤其是候鸟对栖息环境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成为国际公认的最能直观反映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C.即便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不是长远之计,社保经费筹措机制如果不改进,靠财政补贴发放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D.国土资源部指出,今年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天气诱发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14.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淡化弊端”可改为“避免弊端”;B项,后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谏十思疏》课件
- 亲近自然的写作课件
- 亲核加成反应课件
- 亲子规划课件
- 放射科申报临床重点科室汇报
- 公司级新员工培训课件
- 项目经理年终总结与来年计划
- 甲状腺切除术中护理查房
- 公司管理者培训课件
- 公司生产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粉尘涉爆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力量国际礼仪培训课件
- 危化品经营安全培训管理课件
- 交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公司
- 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投资分析
- 用户侧储能系统调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解读
- 高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高中上册第课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
- 202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 实验室制度上墙牌
- GB/T 27696-2011一般起重用4级锻造吊环螺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