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doc_第1页
滕王阁序教案.doc_第2页
滕王阁序教案.doc_第3页
滕王阁序教案.doc_第4页
滕王阁序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滕王阁序一、目标引领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破解难点:了解典故,积累文化知识。廓清疑点:文中一些变式句的理解。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自读体悟,疑点问答,合作探究。关键指点:本文重点是优美语句的体悟,对个别疑难句子不必深究。四、学程引领第一课时导入: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崔颢诗,范相记,我们都学过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王勃序”。登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程之一: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作者及体裁1、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2、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3、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4、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学程之二:朗读课文,体会骈文特点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2、听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注意句中停顿。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句。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五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3、请同学说说骈体文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学程之三:研读课文一二两节1、各组同学参看注解理解这两个小节语句的意思。有困难可在组内研讨、组间解答。2、思考、研讨下列问题:你认为第一段写到滕王阁了吗?那所写内容与滕王阁有何关系?(洪州,这正是滕王阁所在地,作者这是从大处着笔,这正像拍电影,先给出一个大的背景。)第一段写了洪州地势的雄伟、物产的珍异、人才的杰出、宾主的尊贵,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第一段中提到的徐孺、陈蕃和王勃是同时代的人吗?那作者在文中写他们是什么写法?(用典)有何作用?(是为了说明滕王阁所在的洪州人杰地灵)试概括第一段大意。(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段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你能对这两句话进行一个简单的赏析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寒潭的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运用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上句颜色淡雅,下句颜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可秋天景物的特征。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第二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又一写景名句,你能从色彩、动静、方位等几方面赏析一下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傍晚时分,桔红色的晚霞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日清澈的江水与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连成一片。“落霞”是桔红色,秋水是青绿色,“长天”是蔚蓝色,色彩鲜明。“霞”“鹜”齐飞是动态的,水天一色是静态的,这是动静结合。上句是自上而下,下句是自下而上,这是方位的变化。总之,这两句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日图景。)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巩固提高1、将学程之三中的问题答案整理在导学案上。2、完成训练与检测76页19题。3、熟读课文。摘录并背诵名句。第二课时学程之一:研读课文第三小节1、请同学们参看注释,理解这节的意思,疑难问题可向同学和老师提出,老师根据提问情况,讲解重点语句。2、各组研究以下问题:本节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句子,何谓“失路之人”?(不得志的人)王勃当时是否得志?(不得志。因为公元672年,王勃在做虢州参军时,擅自杀了一个官奴,应当判死罪,后遇赦除名,他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交趾令。此时的王勃,虽有才华,却是一个被赦免死罪的人。没有做官,也无从为国效力,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这四句表达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冯唐、李广、贾谊和梁鸿四个人的经历有何共同之处?(都是怀才不遇的人物)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是为了表达自己有志难酬的悲愤)本节中有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你能找出来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者引用“贪泉”、“涸辙”、阮籍三个典故,有何用意?(反用典故,表明自己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试概括本节的大意。(描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3、摘录本节中的名句并背诵。学程之二:研读课文四五两节1、参看注释,理解这两节的意思,师生质疑答问。2、研究以下问题: “终军”、“宗悫”是何许人也?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用典表达自己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门。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你能说说“杨意”、“钟期”的故事吗?王勃在这儿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再次感叹自己怀才难用、知音难遇。)第五段前四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叹盛宴难再)第五段交代本文写作目的的是哪几句?(“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试概括四五两段大意。(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3、鉴赏滕王阁诗,完成训练与检测78页1012题。学程之三:赏析文章抒发的感情1、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2、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文章的原题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用“遥襟俯畅,逸兴遄飞”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请说说下列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宇宙无穷,人生苦短。“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人生难免失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痛苦总之,作者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啊!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巩固提高1、摘录文中名句,并背诵。2、完成训练与检测78页1322题。【附】滕王阁序中涉及的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