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于风土及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及方向.doc_第1页
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于风土及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及方向.doc_第2页
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于风土及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及方向.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与风土的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的大方向风景园林论坛Study on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Relations among Landscape,Scenery and FengtuLA Forum关键词:风景园林; 发展方向; 研究; 景观; 风景; 风土; 乡土植物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Research; Landscape; Scenery; Fengtu; Native Plants文章编号:10006664(2004)12002904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李树华LI Shu-hua (2004年第12期 页码/Page:)摘要:在查阅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证了景观、风景、风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讨论了景观、风景、风土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大方向。Abstract:The author did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bout Landscape, Scenery and Fengtu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 of a place)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concepts. In the end, the paper studies on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relations. 内容:当前,我国园林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相应地,与园林相关的词语也出现了混乱使用的现象。本文旨在从文献资料角度考证景观、风景、风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大方向。1景观、风景与风土词语考证1.1“景观”小考我国虽然在古代就开始使用景物、景致、景气与景象等以景字打头的表现景物、光景的词语,但一直没有使用景观一词。景观这一汉语词语(严格来讲应为日语汉字词语),是由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于明治35年(公元1902年)前后作为对德语“Landschaft”的译语而提出的,最初作为“植物景”的含义得以广泛使用。所以,“景观”这一汉字词语已经有100余年的使用历史了。“Landschaft”相当于英语的“Landscape”,法语的“Paysage”。“Landscape”来源于荷兰语的“Landschap”。荷兰语的“Landschap”本意是指坐在船的甲板上眺望陆地。当初,德语的“Landschaft”是指地方行政体,如村、镇、乡等行政体。后来于19世纪初叶在地理学领域结成了景观学派,即为“Landschaftsschule”。1977年我国编辑出版的辞海中没有“景观”一词的记载,这说明当时我国尚未使正式用这一词语。虽然此前有些出版物使用过“景观”一词,但未被收入辞海。两年后的1979年,我国开始使用“景观”一词,并形成了地理学分支之一的“景观学”。当时,辞海对“景观”一词定义如下:地理学名词。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在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区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在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20年之后的1999年,编辑出版的辞海中关于“景观”一词的定义除了上述的内容外,又增补了“风光景色”的含义,这说明“景观”一词已经从地理学领域被扩展到了园林学领域,与“风景”一词近意,与此同时形成了“景观生态学”。可见,景观学与景观生态学等相关领域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景观一词由汉字的“景”与“观”组成。“景”,由上部的“日”与下部的“京”构成。上部的“日”为日光之意。下部的“京”为高岗之意。因此可知,景指高升的太阳,引申为景象,风物之意。“观”,为看,细看之意。在此可对“景”与“观”分析如下:“景”+“观”样相,状态看法,鉴赏法状态概念认识概念根据“景”的对象与状况的变化,可把景观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在景观地理学上,依照景的对象,而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农村景观、都市景观、工业景观等;依照状况的改变,可分为外部景观、内部景观等;根据空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前景、后景等。根据人为干涉的大小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复合景观。日本学者甚至还将景观学细分化为以下10个分支:景观哲学、景观教育学、景观历史学(都市史学)、景观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工程学、景观文艺史、景观美术史、景观思想史(建筑思潮史)与景观食考学(景观食考学的含义近似于风土食品学)。通过以上考证,在此可对“景观”这一汉字词语的演变小史总结如下:(1)日本在使用景观一词之前,与我国一样,广泛使用了景色、风景、光景等相关词语;(2)公元1902年前后,日本植物学者三好学博士把德语的“Landschaft”译为“景观”;(3)公元1916年前后,地理学者辻村太郎把景观概念导入地理学领域;(4)公元1937年前后,社会学者奥井复太郎把景观概念导入都市社会学领域;(5)之后,特别是1970年开始,景观一词被广泛使用于建筑、土木、造园等领域。近年来,日本部分大学的有关造园学方面的学科已经更名为“景观设计学学科”或者“景观生态学学科”等;(6)20余年之前,景观这一汉字词语由日本传入我国,并被广泛地使用于地理学、林学、建筑学、园林学等领域。1.2“风景”小考风,空气流动为风。可以把风引申为环境之意。因此,风景是景观与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复合体,指景色、风光。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据考证,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氏,生于公元221年,卒于公元279年。因此可知,风景一词在我国已经有了1700余年以上的使用历史。除了风景之外,我国还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了风光、风土、风致、风物、风色、风水与风月等相关词语。风景是人们通过视觉对景观所反射的形态、色彩、质感等进行感知后,再加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思想、知识与喜好等的基础上所形成认知的印象。因而,风景的含义应相当于英语的“Scenery”。由于每个人对景观的观赏法相异,以及每个人的喜好有别,即使针对同一风景也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如何看待一个景观,不单取决于以个人为单位的主体,还取决于一个优秀的社会集团所形成的共有的印象,诸如民族、地域所具有的象征性的宗教;由诗歌、绘画所形成的信仰与憧憬;为观光所形成的街景等。这些综合因素,构成了当地所共有的景观鉴赏法,亦即风景观。个人的风景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当地的风景观的影响。1.3“风土”小考风土,由风与土组成。风为环境之意。土,为土壤之意,引申为乡土、故乡之意。所以,风土为土地,山川,风俗,气候的总称,如风土人情。后汉书西域传载“班超遣掾甘应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由此可知,“风土”一词于东汉时代(公元25220年)就已出现,说明我国使用“风土”一词至少已经有了1800年以上的历史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受到风土的影响,所以风土一词经常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被使用。正因为如此,风土的含义比较复杂,构成风土的因素可以大体上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质、风、气温、雨、湿度等,人文因素包括历史、社会、生活、宗教、科学、艺术等。这些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复杂地交叉组合构成了风土。因而,风土具有抽象性。因为自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意识,进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最终创造了风土。风土决定了当地园林的形式与内容,例如在欧洲比较单调的地形的影响下,人工的、几何学的形状给予人们很大的启示,因而除了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之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园林都按照外在的对称和比例均衡的原则,设计和建造为规则式(整型式)。日本属于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其地形与气候的急剧变化形成了日本的特殊风土,因而,日本主要以“变化中保持协调统一的原则”营造自然式庭园。2景观、风景及风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本造园界有这样的说法:“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风土工程学家竹林征三对此话做了如下解释:“破坏景观”这一词语,说明了景观具有被破坏与消失的命运。一个好的景观会经过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考验过程中不被破坏而保留下来,这个景观就是风景。风景再经过时间的推移后,在人们心灵深处形成的稳定的东西则是风土。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景观、风景与风土三者之间的关系。2.1景观、风景与风土的内涵关系(图1)三者之间的内涵关系如下:景观景+观风景风+景景观+地上环境景+观+地上环境风土风+土风景+地下环境(指地区文化)景+观+地上环境+地下环境2.2景观具有客观性,风景具有主观性,风土具有抽象性景观、风景与风土都是人们通过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来理解的,相对来讲,比较主观的情况用风景,比较客观的情况用景观。虽然景观具有客观性,但实际上追求景观的客观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同的人看相同景观的视点不尽相同,得到的结果也有所差异。风土则是该地区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抽象化的文化意识。2.3景观具有变化性,风景具有相对不变性,风土具有稳定性景观的“景”与“观”都在变化之中。由于景观的内容和各种构成要素的比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使有时偶尔处于近安定状态,但它不能长期保持均衡状态。例如,作为城市景观的建筑与立交桥等,一旦被建成后,城市景观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