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一、课程实施标准知识内容完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细目教学实施具体要求评价方式升华和凝华1课时1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1升华和凝华现象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作业周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判断、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判断、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三、知识要点1物质由_态直接变成_态叫升华。物质由_态直接变成_态叫凝华。2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是_热过程,凝华是_热过程。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_;用_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_;碘升华。4常见的凝华现象:_、_、冰花(在窗户_侧)、雾凇;白炽灯变黑(钨丝先_后_)。5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六种变化液气固6自然现象:千里冰封 凝固( 热) 冰雪消融 ( 热) 露、雾 ( 热) 霜、雪、雾凇、冰花 ( 热) 【答案】固,气,气,固;吸,放;小,干冰,升华;霜,雪,内,升华,凝华;见下图;放,熔化,吸,液化,放,凝华,放凝华液气固升华吸热熔化汽化凝固液化吸热吸热放热放热放热四、典型例题例1在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例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形成过程,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水在慢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故选C。例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 )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升华吸热和液化、凝华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就形成“白雾”。故选D。例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2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深秋,枝头挂满白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D:寒冬,玻璃上冰花剔透,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形成过程,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液态氮在常温下急剧沸腾,液体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选C。例6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直接_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晚上的温度降到0 以下,水蒸气才能变为小冰晶,若温度不是很低,水蒸气只能遇冷而_成露(填物态变化名称),故霜前气温一定很低,所以感觉很冷。雪后,由于雪熔化时要_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故感到寒冷。【答案】凝华,液化,吸【难易】中等【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故答案为:凝华,液化,吸。例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华成冰,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故A正确;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故B正确;C:水蒸气在夜间较冷的地面、石块及植物的叶片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故C正确;D: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故D错误。故选D。例8如图3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热量。【答案】升华,凝华,放出【难易】中等【考点】考查升华现象,凝华现象。【解析】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故答案为:升华,凝华,放出。例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凝固而造成的C把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D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10的冰不会立刻达到熔点,所以不会立即熔化,故A错误;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华而造成的,故B错误;C:因为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C错误;D:棒冰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泠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故选C。例10久旱不雨,炎热难当,如用飞机在天上播撒“干冰”,不多久就会下起雨来,有时可连续下几天,干冰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功效呢? 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_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就会变成雪花状的物体,经过压缩,就会变成干冰。干冰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在-78直接变成气体。干冰为会什么会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呢? 大家知道不下雨是因为高空中的水蒸气没有遇到凝结核,结不成小水滴,就是己经凝结的小水滴因为气温太高,没等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掉了。当飞机把干冰撒向空中,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为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云层的空气中_大量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使云层的气温急剧下降(可以降到40左右),则高空水蒸气就_为小冰粒(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就_为雨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降温,升华,吸收,凝华,熔化。【难易】中等【考点】考查升华,凝华,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解析】干冰在空气中遇热会变成二氧化碳,发生升华现象,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这样周围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粒,在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又会摩擦生热,小冰粒又会熔化变成小水珠,即雨就形成了。故答案为:降温,升华,吸收,凝华,熔化。五、课堂反馈1在图4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从水中出来的人会感到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人身体放出的热量,这是液体的汽化现象,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水烧开时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到外面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热传递,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此选项不合题意;C:冬天户外的雪人变小是雪升华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2如图5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多选)【答案】CD【难易】中等【考点】考查自然界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选项错误;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错误;C:草叶上的“冰挂”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选项正确;D:北方冬天的雾凇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D。3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和凝固 B熔化和液化C升华和凝华 D汽化和液化【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升华,凝华现象。【解析】当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时,樟脑球粉末会升华为气体,当停止加热时又会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固态附着在树枝上,故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升华后凝华。故答案为C。4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升华现象。【解析】由题目中的固体清新剂可知,物质原来是固态,使各种场所空气变得清新,说明现在是气态。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种升华现象。故选A。5下列现象中放热的是(多选)A滴在桌面上的墨水逐渐变干了B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眼镜片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C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有“白烟”D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答案】BC【难易】中等【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并判断吸热或放热。A:滴在桌面的墨水逐渐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汽化吸热;B:镜面上蒙上的一层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C:冰棍周围冒出的“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选BC。6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填“内”或“外”)表而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_现象,它要_(填“吸热”或“放热”); 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它要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内,凝华,放热,液化,放热【难易】简单【考点】考查凝华,液化现象及其特点。【解析】冬天室外的温度往往降到0以下,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这就是所看到的“冰花”;室外温度很低,因此眼镜片的温度也较低,当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便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眼镜模糊不清。故答案为:内;凝华;放热;液化;放热。六、巩固训练1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钨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熔化现象及熔点。【解析】如果固态钨温度达到3410时不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仍处于固态;如达到3410时又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会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钨恰好熔化完毕后,就不再继续吸热,则此时的钨处于液态。故选D。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解析】蔬菜中的水先由液态变为固态,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和升华,故选D。3今年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如图6绽放,如图绽放的红花和绿叶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C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D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答案】B【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人们看不见,当气温突然变冷,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霜凝结在地面上的物体上,霜的形成过程是气态变成固态,所以是凝华,凝华是放热的,只有气温变冷,水蒸气才能放热。故选B。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100 时一定沸腾 B冰在0时一定熔化C水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蒸发 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沸腾及沸腾条件;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解析】熟练掌握各种物态变化时从哪种状态变化成哪种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水沸腾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吸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B:冰熔化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吸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此选项是错误的;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故选D。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升华和凝华 B凝化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 D液化和升华【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特点。【解析】因为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是放热。故选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的细,这是由于一部分钨丝熔化了B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产生的C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买的细,是升华,故A不正确;B: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C:雾凇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湿衣服里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C。7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C冬天,室外冰冻湿衣服干了D春天,下过雨路面干了【答案】C【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秋天,屋顶上的瓦结了一层霜,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晾干了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8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解析】冷天,室内和室外温差大,室内玻璃窗与室外空气接触,温度与室外气温差不多,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小,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窗玻璃内表面上,形成玻璃“出汗”现象;若室内外温差很大,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户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玻璃窗结“冰花”现象。故选A。9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答案】B【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熔化的特点。【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10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图7中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B【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熔化的特点。【解析】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因此不符合题意;A、B都是熔化图象,但A的熔点不是0,所以A错误;B的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1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箱中取出的啤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答案】B【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啤酒瓶液化成了小水珠,此选项错误;B: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因为沥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此选项正确;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是物体的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故选B。12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蒸发的表面积、空气的流动。热风干手器在吹热风时,既提高了水的温度,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但并未对蒸发的表面积产生明显影响,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B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C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吸热D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正确;B:地球变暖,冰川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吸热,错误;C:河水结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放热;错误;D:杯子“出汗”,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放热,错误。故选A。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玻璃外侧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B游完泳上岸,风吹过后人觉得凉,是因为水蒸发吸热C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后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答案】B【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寒冷的冬天,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户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形成玻璃窗结“冰花”现象,故此选项不正确;B:游完泳上岸,风吹过后人觉得凉,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人身体放出的热量,故此选项正确;C: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后,凝固放热,故此选项不正确; D: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小水滴,是由于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1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答案】A【难易】简单【考点】考查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蒸发的表面积、空气的流动。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B: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选A。1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温暖车厢的车窗模糊是因为车外水蒸气液化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答案】D【难易】简单【考点】考查生活中常见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A:车厢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车厢内侧的玻璃上,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花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降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7干湿温度计是利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因此这支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的读数要_;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小,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答案】吸热,低,大,小【难易】中等【考点】考查蒸发现象及其特点。【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蒸发是汽化现象,以及蒸发吸热。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越潮湿,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越干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故答案为:吸热,低,大,小。18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小李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雪糕,小明发现:(1)雪糕上粘着白花花的“粉”: _(2)剥去包装纸,雪糕上就冒“烟”: _(3)他把这根雪糕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壁就“出汗”了。_【答案】凝华,液化,液化【难易】中等【考点】考查凝华,液化现象及特点。【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它放热,直接凝华形成了小冰晶,看起来像“粉”;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它放热液化形成了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烟”;雪糕放入茶杯后,由于热传递,所以茶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对它放热液化形成了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汗”。故答案为:凝华,液化,液化。19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2)图丙中,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象丁时指出:图象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妙:_。【答案】92;BC;98,低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会出现升温的情况。【难易】中等【考点】考查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沸腾及沸腾的特点,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解析】(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2)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BC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0,就是晶体的熔点;(3)如丁图,90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98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此时水进行沸腾,所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水的沸点是98,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沸腾实验过程中不会记录到升高的温度值。故答案为:92;BC;98,低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会出现升温的情况。20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给海波加热时间到7min时,其状态是_;(选填“固态”或“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水的温度/92939495969798999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统计过程控制(SPC)应用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单轨吊司机岗位设备技术规程
- 公司钢水罐准备工岗位设备技术规程
- 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消防疏散演练实效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果树育苗工岗位合规化技术规程
- 风电机组制造工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挤压工工作衔接流畅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液膜提取工合规化技术规程
- 风轮叶片制造工基础设备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家电生产产品检测员岗位工艺技术规程
-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题库
- 孙康映雪的故事
- IPD项目-TR1要素评审表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元、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完整资料)
- 拌合站拆除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胰岛素的种类及应用(共26张PPT)
- GB/T 96.1-2002大垫圈A级
- 2022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完整版隧道项目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
- 赤峰元宝山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在建脱硫吸收塔“3.23”火灾事故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