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2.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3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虚词、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二、教师导学:1.下面的字词,你掌握了吗?试试看。山ln( ) 静m( ) 风m( ) hu ( )l( ) 斑ln( ) w( )mi( ) 鳞次 zh( )比 2.填充下面的词语并注意其意思。( )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很虚弱的事物。( )如隔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心( )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 )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鳞次( )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开得很密很整齐。3.你能熟练的默写下列诗句吗?望岳 , , , , 。钱塘湖春行 , , , , 登飞来峰 , , 三、文言文复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2.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3.本文是一篇游记,写此篇时,作者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永州,请你结合作者的身世推测一下作者游山玩水的目的是什么? 读课文第1段到第4段,完成问题。 4.下列带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5.翻译下列句子。全石以为底。 不可知其源。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浏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8.记承天寺夜游 , , , , , , 。 , , , ? ? 。“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念无与乐者”中的“乐”是怎样的乐?试结合课文和作者的处境谈一谈。 苏轼因“念无与乐者”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黄州的官员、文士应该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去寻张怀民?谈谈你的法。 作者自称为“闲人”,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二、1. 岚 谧 靡 贿赂 斓 妩媚 栉2. 庞 恍 驰 引 栉三、1.hung jun ch y lio x su c 2.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六 3. 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就感到忧伤、悲凉。4.C5.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红凄清环境触发,就感到忧伤、悲凉。7.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8.“盖”可解释为“原来”,有突然醒悟的意思,所写出的“藻荇交横”的作者的错觉,表现了作者被美丽的景色陶醉的情态。是排遣郁闷心境之乐,是百无聊赖而求之乐,也是超尘脱俗之乐。苏轼和张怀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