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1.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损伤和急慢性疾病以及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具体包括:A、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残疾者B、慢性疾病者C、急性伤病后及术后的患者D、年老体弱者2. 康复护理学的指导思想、内容及原则:(1)指导思想:A、整体论的观点B、自我护理的观点C最佳健康状态的观点。(2)内容:A、急性期:a、病情观察b、预防性康复B、功能恢复期:a、护理评估b、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c、学习和掌握各种有关功能训练的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d、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e、心理护理。(3)原则:早起同步、主动参与、功能重建、整体全面、注重实用。3. 康复预防是预防病、伤、残、障的发生。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为了减少各种疾病及损伤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防止伤病成为疾病;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4. 残疾的分类:1、国际分类法:(1)、残损是指心理生理解剖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2)、残疾是由于残损使功能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发式和范围进行的活动;(3)残障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2、我国分类法(1995年修订的六类残疾标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5. 残疾康复的基本原则国际残疾分类:A、残损采取的对策a、恢复和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b、预防和治疗并发症c、调整心理状态;B、活动受限采取的对策a、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b、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使用;C、参与限制采取改善环境的基本对策a、改善生活和社会环境b、改善家庭环境c接受职业教育,重新就业6. 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中心率增加最明显,心率增加是心排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运动时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不变。7.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制动的形式有局部固定、卧床和瘫痪)A、呼吸系统:诱发沉积性呼吸道感染B、循环系统:使血容量从中心转到外周;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不良不能维持正常血压C、a、导致废用性肌肉萎缩(一个月横截面积减少10%20%,两个月减少50%)b、关节萎缩(关节制动超过6小时,关节囊内的渗出开始增加;超过12小时活动关节时会产生明显的疼痛)c、对骨骼的影响:制动程度与骨质疏松成正比;抗重力程度与骨质疏松呈正比;骨骼未发育成熟者影响更明显D、消化系统:可致低蛋白血症E、泌尿系统:尿潴留、尿路感染。8. 人体杠杆的分类: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9. 肌肉的分类:A、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收缩时能产生特定的运动B、拮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C、固定肌: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以发挥原动肌动力作用的一类肌肉D、协同肌: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时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副作用,辅助完成某些动作,这种具有协助作用的肌肉称协同肌。10. 肌肉的收缩形式:A.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B.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张力的改变。11. 中枢神经系统在脊髓、脑干和大脑三个水平上对运动进行控制、调节。脊髓是控制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能够完成牵张反射、腱器官反射、屈肌反射。12. 肌张力的异常包括:脊髓休克(脊髓发生病损后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而暂时丧失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去大脑强直、强直、痉挛。13. 紧张反射包括:A、紧张性颈反射:a、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表现为骸侧肩外展、肘伸直、下肢伸直、颅侧肩外展、肘及下肢屈曲犹如拉弓样)b、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颈颈前屈时上肢屈曲、双拳于骸下、背前屈、下肢伸直;颈后伸时上肢与背的伸肌张力增高,下肢的屈肌张力增高)B、紧张性迷路反射C、紧张性腰反射。14. 轴突的出芽主要包括:再生性出芽、侧支出芽、代偿性出芽。15. 运动功能在训练的策略:A、功能重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应认真制定出康复治疗计划B、及早开始康复治疗C、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中去D、相当多的感觉信息输入会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16. 肌张力增高的表现:A、痉挛(锥体束损害)B、强直(全关节活动范围内成均等的的肌张力增高,为锥体外系损害)17. 异常步态类型:A、短腿步态B、疼痛步态C、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a、臀大肌步态(鹅步)b、臀中肌步态(鸭步)c、屈髋肌步态d、股四头肌步态e、踝背屈肌步态D、中枢神经疾病常见异常步态a、偏瘫步态b、截瘫步态c、脑瘫步态d、帕金森步态18. 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正常的肌张力、正常的感觉输入、中枢的整合以及运动的控制19. 浅感觉来自皮肤、粘膜,包括痛觉、温觉和触觉;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20. 感觉评定的目的(1)发现被检查者有无感觉障碍及感觉障碍的分布、性质、程度,(2)作为定位诊断、寻找病因;(3)对治疗提供指导,防止意外损害。21. 感觉评定的判断(1)正常:对外界反应快而准确(2)减退: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但敏感性减弱,反应迟钝,回答的结果与所受的刺激不相符合(3)消失:无反应(4)过敏:轻微的刺激而引起强烈的感觉,如痛觉过敏(5)倒错:对刺激的完全倒错,如轻微触觉刺激即有痛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包括: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行走等基本的动作和技巧,即衣、食、住、行、个人卫生。2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分类:基本的或躯体的ADL和工具性的ADL24. 运动疗法的特点:A、运动治疗方案的制定体现个体化,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B、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C、治疗内容要有新鲜感,调动患者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并加强与患者的心理交流,取得良好的合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D、运动训练需要长期坚持,随意间断可影响治疗效果E、防治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F、简便易行,便于广泛开展,长期坚持G、应重视安全性保护25. 康复治疗中常用的神经生理学疗法(易化技术):bobath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偏瘫和小儿脑瘫;brunnstrom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软瘫期、痉挛期、共同运动期、部分分离期、分离运动期及正常运动期)26. 运动处方包括的内容:运动治疗的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min27.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A、掌握好适应症B、循序渐进C、持之以恒D、个体化训练E、训练中如出现不适,应中止运动并立即与医生联系F、运动后除测脉搏外,还应观察睡眠、食欲、精神状态等;运动后物理机进行热水浴,需休息20分钟28. 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A、训练不过量B、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C、训练后患者的脉搏比平时加速30%以上或脉搏大于120次/分,停止训练D、训练时动作轻柔,防止发生剧烈疼痛E、防止皮肤损伤,预防褥疮发生F、肢体活动中应手法正确,防止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29. 电疗法的分类:低频电疗法(频率小于1000Hz);中频电疗法(频率在1-100kHz);高频电疗法(频率在100kHz-300MHz)30. 直流电疗法的治疗作用:A、改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B、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C、小血管扩张31. 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1)适应症:神经炎、神经跟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高血压、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术后粘连、瘢痕增生等;(2)禁忌症:恶性肿瘤、高热、昏迷、出血倾向、心衰、孕妇、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皮肤破损、局部金属异物、对直流电过敏者等32. 直流电疗法的注意事项:A、电极与电极衬垫必须平整,衬垫必须与皮肤紧贴,固定并接触均匀,防止电极从衬垫上滑下直接接触皮肤而引起电化学损伤B、治疗过程中要巡视患者,根据患者的反映随时调节电流C、治疗后治疗区皮肤可出现电流刺激点,可涂甘油溶液保护皮肤,防止抓伤D、电极衬垫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充分清洗干净,后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衬垫应固定极性,以免寄生离子影响药物离子的有效导入E、电极使用后续将电极表面的电解产物与污垢刷洗干净,以保持电极的良好导电性。33.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或带电胶粒导入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34.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主要特点:A、药物及直流电的综合治疗作用B、进入机体药物的有效成分被组织吸收后直接发挥药理作用C、药物能直接导入浅表局部,是该处药物浓度比其他给药途径更高,疗效更好D、药物导入后,由于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逐渐进入血流或淋巴流,作用持久E、治疗无痛苦,对肠胃无影响35. 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的软瘫期,下运动神经元病损引起的瘫痪、失用性肌萎缩;禁忌症:痉挛性瘫痪、戴心脏起搏器者。36. 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的注意事项:A、肌肉失神经支配后的早期特别是第一个月内,肌肉萎缩发展较快,故应争取及早开始治疗B、治疗前必须对病损肌肉进行电诊断,在病程结束后复查,确定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程度及变化37.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A、镇痛作用B、对神经肌肉和内脏平滑肌的作用C、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38.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注意事项:A、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对置或并置B、孕妇忌将电极放在腹部、腰部或邻近部位C、电极不能随便折叠或扭曲,以免损伤D、治疗时不能将中频电疗仪与高频电疗仪同时使用,避免因高频电场的干扰而发生意外。39. 高频电疗法包括: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40. 超短波疗法治疗作用:A、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B、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达到镇痛C、利于病原菌的控制和炎症的吸收和消散D、促进组织的生长修复E、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痉挛F、治疗肿瘤G、非热效应41. 超短波疗法治疗方式:对置法、并置法、单极法42. 超短波疗法注意事项:A、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不得交叉B、不得以退谐方法来调节剂量C、不得任意改变电缆的长度D、头部及婴儿不得进行大功率超短波治疗E、肿瘤高热疗法必须能确保达到治疗所需温度时方能使用43.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A、增强人体免疫力B、杀菌作用C、镇痛作用D、脱敏效果E、促进组织生长F、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44. 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A、增强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B、改善和提高认知能力C、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D、改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调试功能45. 残肢护理和穿用假肢的注意事项:A、保持残肢的清洁和干燥B、经常检查接受腔是否合适C、戴假肢者应保持体重稳定D、正确选用和清洁残肢袜套(第一层应选尼龙袜套薄而平滑保护皮肤;再套1-2层细羊毛或棉线织成的袜套吸汗;一般吸湿性的袜套不超过3层,袜套应每日用碱性小的肥皂及温水清洗)46. 轮椅的选择尺度:A、座位宽:臀部两侧与座位的内面应有1-2横指宽的间隙B、做好后臀的后面靠在后背上,此时屈膝后的大腿腘窝皱襞与座位边缘应有4横指的距离C、后靠背高度:高靠背的上缘应高于肩部;低靠背的上缘应位于腋下10cm D、座位垫面与脚踏板之间的距离:双脚放在足托上轮椅坐垫前缘内侧2横指的部位不应承重47. 心理康复环境的要求:A、康复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B、良好的护患关系C良好的患患关系D、争取家庭、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E、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48. 被动维持患者活动范围的护理适用范围:A、肢体瘫痪者B、肢体软弱而自主活动能力受限者C、老弱及长期卧床者,肢体活动能力受限者D、各种原因导致肢体长期不活动可造成关节活动能力减退,痉挛畸形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这项护理可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49. 被动维持患者活动范围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A、训练前了解关节本身是否有病变B、在生理的关节活动范围内活动C、动作要轻柔缓慢进行,注意保护关节,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D、多次反复进行向患者解释活动目的、方法、原理50. 体位转换的要求:A、选择适当的体位、转换方式,两小时转换一次B、转换前象康复对象说明目的和要求,取得配合C、转换时观察全身有无出血点或斑块,局部皮肤有无压红破溃,皮温、肢体血液循环等情况D、动作轻、稳,尽可能发挥康复对象的残存能力,同时给予协助指导保持引流管通畅E、保持体位合适、安全、稳定、保持肢体功能位51. 上下楼梯时先上健侧,先下患侧5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护理措施(1)饮食:A、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保持心情愉快,排除干扰用餐因素B、提供适宜的饮食种类C、保证足够的营养成分和足够的水分摄入D、鼓励病人尽可能自己进食,必要时给予护理援助。(2)清洁:当患者能坚持坐位30分钟时健侧肌力良好时即可进行个人卫生训练(3)穿脱衣物:对有身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衣物穿脱动作的康复对象只能保持坐位平衡,当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时,穿衣需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要先脱健侧再脱患侧5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前后的康复护理:A、训练前排空大小便B、如患者携带尿管、集尿器或夹板应训练前固定好C、训练后对康复对象的整体状况应作全面观察掌握训练反应D、康复护士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康复对象训练的计划和每日每次训练内容及要求(其目的一是便于观察训练效果,而是利于康复对象回到并发日常生活活动自理的督促和继续指导)54. 残疾者心理变化的五个阶段:震惊阶段、否认、愤怒、对抗独立、适应55. 残疾者心理护理的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以患者为主体、交往、启发性、平等性56. 康复心理护理常用方法:A、支持心理护理(保证、解释、指导、鼓励、疏泄)B、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C、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D、防止医源性影响E、提供康复信息和社会支持F、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帮助57. 关节痉挛的康复护理措施:抗痉挛体位和体位转换;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58.目前主张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在不影响患者抢救的前提下,康复训练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59.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的措施:(1)合理选用床垫(2)保持抗痉挛体位:A、患侧卧位:头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向后仰,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使患臂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肘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患侧体位是所有体位中最佳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外应尽量避免半坐位。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手不放任何物品,以免引起阳性支撑反射和紧握反射而起到反作用B、键侧卧位:键侧卧位是患者感觉最舒适的卧位。头用枕头支撑,躯干大致与床面垂直。患肩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整个患肢放在胸前枕头上。患侧下肢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完全有枕头支撑。C、仰卧位:尽可能少用,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头用枕头支撑,高度适中。患臂应放在体旁枕上。在患侧肩胛下放一枕头,使其前伸,从而使上肢处于正确,抬高的位置,手臂伸展,外旋稍抬高。患侧下肢伸展,臀部垫起使患侧骨盆向前突,患枝股外侧垫枕头维持患侧下肢于中立位或稍内旋位。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下支撑。(3)体位变换(1-2小时一次)(4)关节被动运动(每日两次每次每个关节3-5遍)60.坐位平衡分级:静态坐位平衡(1级)、自动态坐位平衡(2级)和被动态坐位平衡(3级)当患者能够达到自动态站位平衡,患肢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步行功能训练,不宜过早使用拐杖61.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治疗:A、继续进行维持性功能训练,以防功能退化B、正确使用辅助工具,以补偿丧失的功能C、患侧功能恢复无望或恢复差的患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必要时用辅助器具D、对家庭和处所的社会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E、注意职业、社会和心理的康复62.影响脑卒中康复预后的主要因素:A、脑卒中损伤的部位和面积:皮质损伤比深部恢复要好,外囊比内囊要好,损伤面积越小恢复越好B、年龄:高龄患者预后差C、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本身感觉障碍者预后差D、昏迷时间越长恢复越差E、康复治疗的时间早晚: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恢复快F、患者的康复欲望和社会支持对功能的恢复有直接影响G、其他:如合并感觉障碍、视野缺损等都会影响恢复63.脑卒中的合并症:A、肩关节半脱位B、肩痛C、肩手综合症64.脑卒中急性期护理:A、呼吸道管理:室温18-20,适度50%-60%采取科学体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B、体位变换:每1-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C、良肢位的摆放:保护肩关节,防止软组织损伤和肩痛,避免盖被下压足背部造成足下垂D、被动活动E、饮食管理F、排泄管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65.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A、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B、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C、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D、预防脑卒中的复发E、按时间服药、坚持训练、定期复查。名词解释:1. 康复:就是恢复,是对有功能障碍得病、伤、残者采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等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使其重返社会与家庭。2. 康复医学:是应用医学手段,使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康复的医学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3.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4.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5. 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的缺失、功能丧失或异常,使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的人6. 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时,神经、肌肉、骨骼、关节的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变化的一门科学7. 联合反应:是偏瘫患者患侧的一种异常的张力性反射,表现为当身体的一部反肌肉收缩时可诱发没有主动活动的部分肌肉收缩。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越强8. 共同运动:指高级神经中枢发生病损后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肢体伸肌与屈肌的交互抑制失去平衡,不不能随意控制肌肉群而出现了异常的刻板运动模式9. 可塑性:神经系统为了主动适应和反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种变化就是可塑性。10.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是的最大收缩力量。11. 肌张力:指肌肉的紧张度。12. 步行:指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一种人类特征性活动。13. 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相当于支撑相和摆动相之和14. 步长:指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跟着地的平均距离。正常成人75-83cm15. 步幅:跨步长,指一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和身高有关,一般正常人150-160cm16. 失语症:是指由于脑部损伤引起的对已获得的语言能力的损伤或丧失,是对交流符号的认识和运用障碍。17.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来治疗伤、病、残患者,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也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18. 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动作姿势的方法,属于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19. 运动处方:对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由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及平时对运动的爱好程度和对运动疗法的耐受能力,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并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和注明在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20. 关节活动范围:指关节活动时能够达到的最大弧度,即关节的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21. 电疗法:应用点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22. 直流电疗法:只用电流方向恒定不变的直流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23. 低频脉冲电疗法:脉冲电流是一种按一定规律呈短促变化的电流,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24. 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shenjing 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恢复神经肌肉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25. 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为1000-10000Hz的正弦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26.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应用由低频(10-150Hz)调制的中频(2000-5000Hz)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27. 高频电疗法:用频率高于10000Hz的交流电及其所形成的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28. 超短波疗法:应用波长10-1m、频率30-300MHz电流的超高频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29. 作业疗法(OT):是以患者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肉毒素的课件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小小气象员》教学设计
- 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 2025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
- 新质生产力代表领域剖析
- 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聚合物防水知识培训课件
- 金融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 大模型安全风险与规避策略
- 个人年度岗位方案与支配
- GB/T 29466-202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