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 文言文断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 北京市专用 1 难度系数 0 36 2015北京 15 6分 论语 侍坐 篇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 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 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 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五年高考 自主命题 北京卷题组 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1分 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 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 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5分 答案 曾皙孔子曾皙孔子 不同之处 3分 要点一 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 曾皙一次发问 孔子一次作答 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 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 第二种解读认为 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 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 孔子关注的是 为国以礼 应该谦虚 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 他不想从政 有出世倾向 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 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 哂之 就应该也对求和赤 哂之 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 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2分 示例1 赞同第一种解读 理由是 孔子的关注点在于 为国 是否 以礼 是否谦虚 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 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 反衬子路不够谦虚 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示例2 赞同第二种解读 理由是 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 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 曾皙一再追问 孔子耐心作答 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解析 注意审题 这里只有孔子和曾皙在对话 一问一答 区分发问者和回答者即可 本题利用不同的断句来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效果的认识 是一道很新颖的题目 做题时要把握出题人的意图 注意选定立场 态度要明确 不要模棱两可 题设比较偏向于第二种解读 建议选择第二种解读进行分析 首先应分析两者的不同 阐述一人自问自答和两人对话的差别 然后可以从语句表达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入手分析 解题思路 一定要关注整体语境 结合上下文梳理人物关系 本篇文章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进一步探究这段对话的基本背景和议题 本题考查考生阐述观点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了解两种标点所导致的对文本的不同解读的基础上 进一步陈述判断哪种标点更合理的理由 而不是简单陈述个人的好恶 陈述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 切忌空谈 参考译文 曾皙 说 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 说 要用礼来治理国家 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 所以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何以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 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 那么 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2 难度系数 0 40 2014北京 8 5分 用斜线 给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答案夫虑熟谋审 力不劳而功倍 作事可以为后法 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 思为利于无穷 而告来者不以废 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 皆欲为滕侯纪 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首先通读全段 把握中心内容 本段记述了为滕侯写记的三个理由 故 一宜书 二宜书 三宜书 就应断开 每个 宜书 中都具体地阐述了写记的理由 可以通过抓住主语和谓语动词的方法断句 如 夫虑熟谋审 力不劳而功倍 作事可以为后法 也可以抓住句意特点断句 如 不苟一时之誉 思为利于无穷 是一组句意相反的句子 可以从中断开 3 难度系数 0 82 2013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 中论 修本 答案世之治也 行善者获福 为恶者得祸 及其乱也 行善者不获福 为恶者不得祸 变数也 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故循福之所自来 防祸之所由至也 遇不遇非我也 守其所志而已矣 解析此题要求给语段正确断句 考生首先要通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停顿标志 如 行善者 为恶者 还要知道施吉报吉 施凶报凶的自然之理 同时要注意虚词 也 方法技巧找虚词 定句读古人写文章 不用标点符号 虚词往往就是他们明辨句读的重要依凭 譬如 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虚词断句标志如下 句首 惟 夫 盖 凡 故 岂 微 若夫 且夫 今夫 嗟夫 然则 是故 得无 既而 俄而 句尾 乎 也 矣 欤 耶 耳 焉 哉 句中 以 于 为 而 则 1 2012北京 12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 战国策 秦策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 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如此知秦国之政也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解析其中 医扁鹊见秦武王 武王示之病 和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 都可用顶真修辞断句法断开 参考译文 医师扁鹊拜见秦武王 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 扁鹊请求彻底治疗 武王的近臣说 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 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 还可能使耳朵失聪眼睛失明 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听了气得把针石丢在地上 说 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 却又听信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 如此可知秦国的政事治理了 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 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2 2011北京 10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断句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 莫非使之讲明义理 以修其身 然后推以及人 非徒欲其务记览 为词章 以钓声名 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 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 具存于经 有志之士 固当熟读 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 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 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首先要通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停顿标志 如 然后 然 等 也要注意句式的对称 如 以修其身 以钓声名 参考译文 我私下里看古代圣哲教人读书学习的目的 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 修养身心 然后推己及人 并不仅仅是让他们一定记览词章 来沽名钓誉 追求利禄 今天的一些学子 违背了圣贤的这些教导 可是圣哲用来教育人的法则 经典中都有记载 有志向的人 应当熟读这些经典 并深入思考 审问明辨 3 2010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 仁者如射 发而不中 反求诸身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 教吾反求诸身 手持权衡 足蹈规矩 四肢百体 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 仁说 答案吾尝学射矣 始也心志于中 目存乎鹄 手往从之 十发而九失 其一中者 幸也 一法不修 一病随之 病尽而法完 则心不期中 目不存鹄 十发十中矣 解析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 只有在正确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断句 参考译文 孟子说 仁德的人就像学射箭 发箭却射不中 就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 我曾经学过射箭 刚开始的时候心思志向在于射中 眼睛看着靶子 手顺着方向射去 十发却有九发不中 其中射中的一箭 也是由于侥幸 有位善射箭的人教我从自身找原因 握稳机关 双脚合乎准则 四肢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都要有一定的章法 一个地方没有做好 就会有一种毛病随之而来 所有的毛病都改掉了 章法也就学完备了 这时就是心里并不想着射中 眼睛没有看着靶子 也会十发十中 4 2009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 老子 七十七章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断句是一种综合能力 其难度高于阅读有标点的文言文 正确的断句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的 仅凭一些所谓的断句技巧也可能做对 但存在 蒙 的成分 并不足取 我们主张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断句 而正确理解全文离不开词汇 语法 文化背景三方面的知识 本题中 可以先判断其中结构相同的句式 如 之 在 之 后断开 还应通读全文 找出常作主语或宾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 如 天之道 高者 下者 有馀者 不足者 人之道 天下 有道者 然后依此断句 参考译文 自然的规律 不是很像张弓 射箭 吗 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 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 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 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 是减少多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 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多余的人 那么 谁能够减少多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 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 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 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5 2008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 韩非子 说林上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有妾二人 其恶者贵 美者贱 杨子问其故 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 杨子谓弟子曰 5分 每两处1分 解析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 把握句子结构 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还可借助标志性的词 如句中的 曰 也 参考译文 杨朱经过宋国东边的一个旅店 店主有两个妾 其中那个丑的地位高 那个美的地位低 杨朱就问其中的原因 店主的父亲回答说 那个美的自以为很美 我不知道她美在哪里 那个丑的自以为很丑 我不知道她丑在哪里 杨朱对他的弟子说 品行贤良而舍弃自以为品行贤良的心理 到哪里不受欢迎呢 6 2007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 识之犹未能尽 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 资治通鉴 唐纪八 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朕少好弓矢 得良弓十数 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 乃曰 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 工曰 木心不直 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 而发矢不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语感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三次 曰 的出现 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作为断句的参考 但缺少对文段的整体内容的感知 就容易在 近 和 示弓 后断句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 我年轻时喜欢弓箭 得到好弓十多张 自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 近日把它们给弓匠看 他们说 都不是好材料 我问其中的缘故 工匠说 如果木头的纹理不直 脉理就不正 弓虽有力而发出的箭不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别弓箭好坏不够精通 我凭借弓箭平定四方 对其认识仍不透彻 何况天下事物 怎能一一知晓呢 7 2006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赵围于秦 齐人 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 请粟于齐 齐王弗许 周子曰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 资治通鉴 周纪五 答案夫赵之于齐楚 扞蔽也 犹齿之有唇也 唇亡则齿寒 今日亡赵 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 高义也 却秦师 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 为国计者 过矣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文言语感和翻译能力 四处 也 和两处 矣 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其余准确翻译文段才能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人 楚人去解救赵国 赵国粮食匮乏 向齐国借粮 齐王不答应 周子说 赵国对于齐国 楚国来说 是强有力的屏障 犹如牙齿和嘴唇的关系 嘴唇没了那么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赵国灭亡了 明天就会祸及齐国和楚国 况且救赵国 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 击退秦国的军队 可以彰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 这是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 8 2005北京 11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 白居易集 草堂记 答案匡庐奇秀 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 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断句 实际主要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考生只有读懂大意 才能准确断句 参考译文 庐山的风景 秀丽至极 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 叫做香炉峰 香炉峰的北面 有一座遗爱寺 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美到极点 恐怕还远远超过庐山本身呢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 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 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 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 于是就对着香炉峰 傍着遗爱寺 盖了一间草堂 9 2005北京春招 11 5分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 清 汪琬 传是楼记 选自 尧峰先生文钞 有删节 1 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2 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3 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 4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5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答案 1 藏之之难 不若守之之难 守之之难 不若读之之难 2 是故藏而弗守 犹勿藏也 守而弗读 犹勿守也 3 而或口与躬违 心与迹忤 采其华而忘其实 4 古之善读书者 始乎博 终乎约 5 沿流以溯源 无不探也 明体以适用 无不达也 解析 1 这一句是将 藏之之难 与 守之之难 相比较 守之之难 与 读之之难 相比较 这三个概念结构是一样的 2 是故 后面是一组对偶句 所以在第一个 也 后断开 两个 犹 字又把前后两个分句分开 3 口与躬违 与 心与迹忤 构成对偶 所以在 违 与 忤 后断开 4 古之善读书者 是长主语 所以断开 始乎博 与 终乎约 构成对偶 所以从中间断开 5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与 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构成对偶 所以在第一个 也 后断开 前后两个 无 又构成对应关系 所以在两个 无 前断开 10 2004北京 11 5分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1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3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答案 1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3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4 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 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 解析文言文断句 要考虑到省略 句式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 要依据上下文 或寻找主要谓语 或借助对话标志 或考虑到对仗等修辞方法 完成之后要通读检查核准 参考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 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 那匹走失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 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 老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 他的儿子爱好骑马 结果从骏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 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人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唯独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 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所以福变成祸 祸变成福 这种变化没有尽头 深不可测呀 11 2016浙江 20 3分 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 治安策 答案进言者皆曰 天下已安已治矣 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 非愚则谀 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 方今之势 何以异此 解析在通读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抓特征字词 理特殊句 以助断句 文段的意思是 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了 我却单单认为还没有 说安定且大治的人 不是愚蠢之人就是阿谀之徒 都不是真的懂得治与乱的规律的人 就像抱着火放到堆积的柴草下面 而自己睡在柴草上面 在火还没有燃着的时候 就说这很安全 现在的国家形势 与这有什么区别 断句时 抓住 曰 矣 也 者 者也 因 这些特征字词 再抓 非 则 皆非 者也 等句式以及文言讲究对仗的特点 即可准确断句 评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易错分析 把 已安已治 中间断开 忽视了后面 矣 的句末语气词的作用 造成语言不顺 忽视 皆非 者也 句式 把 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中间断开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在 而 前断开 则少了一气呵成的辩说语气 1 2017北京顺义二模 17 2分 用 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陈宗训事母尽孝 每饮食亲友家遇时新品味母未尝必托以疾忌不下一箸 翌旦 必入城市 买以奉母 或远方难得之物 可怀者必怀归 母心乐之 至老不衰 取材于明 陆容 菽园杂记 三年模拟 a组2015 2017年高考模拟 基础题组 答案每饮食亲友家 遇时新品味 母未尝 必托以疾忌 不下一箸 解析运用主谓 动宾 特殊句式断句法 找到谓语动词和宾语 饮食亲友家 中间省略 于 即 在亲友家吃饭聚会 遇到 的宾语是 新品味 母 未尝 是一个主谓句 必托以疾忌 是状语后置句 不下一箸 省略主语 陈宗训 易错警示 遇时新品味 的主语是陈宗训 因此应该停顿 必托以疾 是状语后置句 必托 后不能停顿 参考译文 陈宗训侍奉母亲非常孝顺 每当到亲友家聚会吃饭 有时遇到宴席上有新品味 只要是母亲未尝吃过的 必定假托自己有什么疾患需要忌口 连筷子都不动一下 第二天 他一定会到集市买来给母亲吃 有时得到远方难得的食物 可以带回家的他一定要为老母亲带回家 母亲内心非常高兴 至老不衰 2 2016北京海淀一模 12 5分 用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 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 何也 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 题鲁公帖 答案 示例 观其书 有以得其为人 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 是殆不然 以貌取人 且犹不可 而况书乎 吾观颜公书 未尝不想见其风采 非徒得其为人而已 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 何也 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 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 盖皆有趣 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解析断句方法 抓主语 谓语和宾语 如 观 的宾语是 其书 君子小人 的谓语 宾语分别是 见于书 不想见 的宾语是 其风采 主谓宾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 可断开 注意句末语气词 乎 也 后面可断开 句首词 然 是转折连词 盖 是发语词 因此前面可断开 参考译文 看一个人的书法 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为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是君子还是小人必能通过 他的 书法反映出来 这种 书如其人的 说法恐怕是不正确的 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才能 尚且不可以 何况是 根据 书法呢 我看颜公 颜真卿 的书法作品 没有不联想到他风度神采的 不仅仅了解他的为人 仿佛亲见他正气凛然地叱责权奸卢杞和叛臣李希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道理正像韩非子说的那个 智子疑邻窃斧 的寓言一样 因地位与亲疏关系而不能作出客观判断的小人之举 但是一个人的书法绘画在工巧和粗拙之外 一般都含有意趣 也可粗略了解其为人端正与否 3 2015北京海淀一模 14 5分 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 或出或处 或刚或柔 未易以一节尽其蕴 然率以是观之 取材于黄庭坚 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 士生于世 可以百为 惟不可俗 俗便不可医也 或问不俗之状 余曰 难言也 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 临大节而不可夺 此不俗人也 解析通读全文 把握本段中心句 士生于世 可以百为 惟不可俗 据此可以推断 俗便不可医也 是结果 另外句末语气词 也 也是断句的依据 参考译文 我曾经对众子弟说 读书人生于世 什么都可以做 只是不能流于庸俗 庸俗就不可救药了 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 我回答说 很难说 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 在生死关头却能够坚持理想 坚贞不屈 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 读书人处世 或出世或处世 或刚强或柔弱 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 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1 2017北京丰台二模 12 3分 断句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b组2015 2017年高考模拟 综合题组 答案三宝仍投旧媒媪 又引与一家为馆僮 久而微闻四宝所在 乃夤缘入郑氏家 数日后 得见四宝 相持痛哭 时已十三四矣 解析断句时 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 动词和代词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 描写 说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