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 肥东一中余宏凯 一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最初 糖类化合物用Cn H2O m表示 统称碳水化合物 鼠李糖及岩藻糖 C6H12O5 脱氧核糖 C5H10O4 定义 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糖类的生物学意义 1 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 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2 充当结构性物质 4 糖链是高密度的信息载体 是参与神经活动的基本物质 5 糖类是细胞膜上受体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的参与者 糖类概述 二 糖的分类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寡糖 多糖 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 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的衍生物 醛糖或酮糖 有2 2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 水解后产生单糖 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 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同多糖 杂多糖 糖缀合物 二 寡糖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寡糖是双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纤维二糖 1 4 糖苷键 1 2 糖苷键 1 4 糖苷键 1 4 糖苷键 三 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 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现象 无甜味 大多不溶于水 多糖的结构包括单糖的组成 糖苷键的类型 单糖的排列顺序3个基本结构因素 多糖的功能 1 贮藏和结构支持物质 2 抗原性 荚膜多糖 3 抗凝血作用 肝素 4 为细胞间粘合剂 透明质酸 5 携带生物信息 糖链 几种常见的多糖 一 淀粉与糖原 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 以 1 4 糖苷键连接 与支链淀粉 分支点为 1 6 糖苷键 组成 淀粉与碘的呈色反应与淀粉糖苷链的长度有关 链长小于6个葡萄糖基 不能呈色 链长为20个葡萄糖基 呈红色 链长大于60个葡萄糖基 呈蓝色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 与支链淀粉相似 与碘反应呈红紫色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或糖原 二 纤维素与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 是一种线性的由D 吡喃葡萄糖基借 1 4 糖苷键连接的没有分支的同多糖 微晶束相当牢固 半纤维素是指碱溶性的植物细胞壁多糖 果胶质与淀粉除外 三 壳多糖 几丁质 由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以 1 4 糖苷键缩合成的同多糖 比较坚硬 为甲壳动物等的机构材料 是天然多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多糖 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 1 4 糖苷键 壳多糖 几丁质 三 糖复合物 是糖类的还原端和其他非糖组分以共价键结合的产物 一 糖蛋白与蛋白多糖 两种不同类型苷键 N 糖苷键 肽链上的天冬酰胺的氨基与糖基上的半缩醛羟基形成 O 糖苷键 肽链上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与糖基上的半缩醛羟基形成 糖蛋白中寡糖链末端糖基组成的不同决定人体的血型 O型 Fuc 岩藻糖 A型 Fuc和GNAc 乙酰氨基葡萄糖 B型 Fuc和Gal 半乳糖 二 糖脂与脂多糖 脂类与糖 或低聚糖 结合的一类复合糖 1 甘油醇糖脂 甘油二酯与己糖 半乳糖 甘露糖和脱氧葡萄糖 结合而成 2 N 酰基神经醇糖脂 R 为糖基或糖链基 R为脂肪酸链 肽聚糖也称黏肽或胞壁质 可看成是由一种基本结构单位重复排列构成的 胞壁肽 其结构如下 三 肽聚糖 06全国 37 蔗糖在常温下很稳定 这是因为 A 蔗糖需要较高的活化能B 蔗糖是天然防腐剂C 蔗糖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D 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应 06全国 8 淀粉同纤维素的差别 A 淀粉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 纤维素仅含葡萄糖B 淀粉可能分支 纤维素没有分支C 淀粉比较稳定D 淀粉可以被降解 纤维素不能被降解E 淀粉溶于水 纤维素不容于水 07全国 110 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人体营养金字塔的塔基 是因为 A 生命物质主体均为碳骨架B 葡萄糖是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直接供体C 葡萄糖是血红细胞能量来源的唯一供体D 葡萄糖是大脑正常供能的唯一供体 A BE BCD 08全国 68 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 序列多变 结构信息丰富 甚至超过核酸和蛋白质 糖蛋白质中寡糖链的还原端残基与多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 A N 糖肽键B O 糖肽键C S 糖肽键D C 糖肽键 09安徽 11 糖原分子中葡萄糖单位之间存在哪个类型的键A 只有 1 4糖苷键B 有 1 4糖苷键与 1 6糖苷键C 有 1 4糖苷键与 1 6糖苷键D 只有 1 6糖苷键 B C 07安徽 5 下列哪些物质的组成中具有糖分子 A 木质素B DNAC 纤维素D 类固醇E ATP BCE 13安徽 9 单选 氨基酸和单糖都有D和L不同构型 组成大多数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的大多数单糖构型分别是 A D型和D型B L型和D型C D型和L型D L型和L型 11安徽 17 组成核苷酸的糖是 A 葡萄糖B 半乳糖C 戊糖D 蔗糖 B 12全国 6 以下糖类中属于寡糖的有A 甘露糖B 麦芽糖C 半乳糖D 蔗糖E 糖原 10安徽 13 下列属于还原糖的是 A D 果糖B D 半乳糖C 乳糖D 蔗糖 ABC BD C 脂类概述 是一类不溶于水 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类 脂肪 可变脂 磷脂 糖脂 固醇 基本脂 一 脂肪 三酰甘油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 16C 硬脂酸 18C 不饱和脂肪酸 含1个双键 油酸 含2个双键 亚油酸 含3个双键 亚麻酸 含4个双键 花生四烯酸 非极性尾 非极性尾 极性头 磷脂在水相中自发形成脂质双分子层 二 甘油磷酸酯类 三 鞘脂类 由1分子脂肪酸 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 以及1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 鞘脂类 鞘磷脂类 脑苷脂类 糖鞘脂 神经节苷脂类 四 固醇 甾醇 类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D 五 萜类 由不同数目的异戊二烯连接而成的分子 维生素A 视黄醇 维生素E 维生素K 类胡萝卜素都是萜类 类胡萝卜素裂解就成2个维生素A 维生素A可氧化成视黄醛 对动物感光活动有重要作用 六 蜡 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醇或固醇所形成的脂 它存在于皮肤 毛皮 羽毛 树叶 昆虫外骨骼中 起保护作用 07全国 111 脂肪被作为动物体的能量储备是因为 A 完全的还原态B 强疏水性C 在自然界含量丰富D 易于消化 07安徽 13 在下图所示的化学结构及生化分子中 表示脂质的是 AB D 08全国 114 人体主要以脂肪而不是糖原为能量储存物质的主要原因是 A 脂肪的疏水性B 脂肪酸氧化比碳水化合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多C 碳水化合物氧化比脂肪酸氧化释放的能量多D 脂肪比重轻 09安徽 95 脂类的生理功能有A 保持体温B 调节酸碱平衡C 固定内脏D 氧化功能E 脂溶性物质的溶剂 AB ACDE 13安徽 12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脂肪酸为细胞能量来源之一B 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之量较高C 脂肪具有保持体温及减轻内脏受撞击之功能D 多食用不饱和脂肪酸之脂肪 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概率 13全国 10 下面关于脂质分子性质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A 大多数脂质分子不宜溶于水B 胆固醇是两亲脂质C 甘油三酯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D 由膜质分子形成的微团具有双分子层结构 D D 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是由许多不同的 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通过酰胺键 肽键 缩合而成的 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并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大分子 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 05全国 12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a 碳原子是不对称的 但 除外 A 丙氨酸B 组氨酸C 甘氨酸D 谷氨酸 06全国 40 赖氨酸有3个pK值 pKl 2 1 pK2 9 0 pK3 10 5 赖氨酸的pI为 A 2 2B 5 55C 6 3D 9 75E 10 5 06全国 6 下面哪 种 些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可能被修饰 A 丙氨酸B 丝氨酸C 苯丙氨酸D 甘氨酸E 赖氨酸 C D BE 07全国 72 大多数蛋白质易溶于水 基于这一点 你认为像亮氨酸这样的疏水氨基酸最有可能存在于天然蛋白质的哪个部位 A 内部B 表面C 肽链的末端D 完全随机存在 07安徽 15 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不包括 A 谷氨酸B 半胱氨酸C 甘氨酸D 谷氨酰胺 10安徽 14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 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 A 酪氨酸B 苯丙氨酸C 异亮氨酸D 羟赖氨酸 11全国 12 双缩脲反应主要用来定性或定量测定下列哪些项 A 氨基酸B 多肽C 糖D 脂E 蛋白质 A D D BE 11安徽 14 在氨基酸的分类中 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 A 苯丙氨酸B 酪氨酸C 色氨酸D 丙氨酸 12安徽 14 单选 下列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 A 精氨酸B 甘氨酸C 苯丙氨酸D 谷氨酸 12安徽 15 单选 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获得的是 A 嘌呤B 嘧啶C 果糖D 芳香族氨基酸 ABC A D 06全国 23 当蛋白质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 蛋白质的A 溶解度最大B 溶解度最小C 溶解度与溶液pH无关D 蛋白质变性 07全国 73 关于蛋白质变性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一级结构的改变 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B 由于空间结构的改变 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C 由于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 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D 由于化学因素的作用 使蛋白质失去必需基团 导致蛋白质活性丧失 07安徽 14 对于蛋白质变性过程的描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 一级结构也遭破坏B 它使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破坏 而一级结构不被破坏C 只使四级结构破坏D 使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性 生物活性 减小 B B B 08全国 69 分子识别常表现在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 细胞质 或细胞核中能与来自细胞外的生物活性分子专一结合 并将其带来的信息传递给效应器 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这些大分子大多是 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 11安徽 15 某蛋白质有A B两条肽链 A链有24个氨基酸 B链有32个氨基酸 那么 该蛋白质的肽键数目是 A 53B 54C 55D 56 12全国 7 以下关于蛋白质变性后所产生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溶解度降低B 疏水侧链基团被包裹在分子内部C 形成沉淀D 失去结晶能力 A B B 12全国 12 在等电聚焦电泳过程中 随着蛋白质样品的迁移 电流的变化为A 越变越大 当样品到达其等电点位置时 电流达到最大值B 越变越小 当样品到达其等电点位置时 电流达到最小值 接近于零C 基本不变 为一恒定值D 不确定 12安徽 13 单选 蛋白质在在等电点时 A 溶解度最大B 电泳迁移率最大C 导电性最大D 以上都不正确 B D 一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定义 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1 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2 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 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 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酶 二 酶的催化特点 1 高效性 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 1013倍 1mol过氧化氢酶5 106molH2O21mol离子铁6 10 4molH2O2 2 专一性 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 敏感性 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4 可调性 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速度的调节 三 酶的分类 酶 单纯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辅因子 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基 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 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 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三 单体酶 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 单体酶 monomericenzyme 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 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 寡聚酶 oligomericenzyme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 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 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 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 3 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system 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物 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四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 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 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 则酶的活性丧失 活性部位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 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必需基团 活性部位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专一性 催化性质 二 酶原的激活 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在组织细胞中 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 可保护分泌这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 三 同工酶 isoenzyme 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但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五 酶的作用机理 一 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 G H T S 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 H是总热能的变化 S是熵的变化 当 G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当 G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活化能 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 1mol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状态所需的自由能 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途径 用加热或光照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 反应速度加快 二 中间产物学说 E S ES E P 中间产物存在的证据 1 同位素32P标记底物法 磷酸化酶与葡萄糖结合 2 吸收光谱法 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 三 诱导嵌合学说 锁钥学说 Fischer 1890 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与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 紧密结合成中间络合物 诱导嵌合学说 Koshland 1958 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定的灵活性 当底物 激活剂或抑制剂 与酶分子结合时 酶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 使反应所需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和定向 转入有效的作用位置 这样才能使酶与底物完全吻合 结合成中间产物 四 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酶分子为酶的催化提供各种功能基团和形成特定的活性中心 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 使分子间的催化反应转变为分子内的催化反应 1 邻近定向效应 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过程中 底物分子从稀溶液中密集到活性中心区 并使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正确定向排列所产生的效应 2 张力 与 形变 酶与底物的结合 不仅酶分子发生构象变化 同样底物分子也会发生扭曲变形 使底物分子的某些键的键能减弱 产生键扭曲 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3 酸碱催化 通过想反应物 作为碱 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 作为酸 夺取质子来达到加速反应的一类催化 广义酸碱催化 蛋白质中起酸或碱催化的功能基团有氨基 羧基 咪唑基 巯基和酚基 4 共价催化 底物分子的一部分与酶分子上的活性基团间通过共价结合而形成的中间物 快速完成反应 六 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 酶反应速度的测量 用一定时间内底物减少或产物生成的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 测定反应的初速度 二 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在有足够底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v k E 三 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1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级反应v k S 零级反应v k E 用中间产物学说解释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曲线的二相现象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有多余的酶没与底物结合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中间络合物的浓度不断增高 当底物浓度较高时 溶液中的酶全部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 虽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产物生成 2 米氏方程式 Michaelis Mentenequation k1 k2 k3 km S v k S km S v Vmax 3 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 v Vmax 2 则 km S 意义 1 km是酶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常数 其大小与酶的浓度无关 而与具体的底物有关 且随着温度 pH和离子强度而改变 2 从km可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Km最小的底物 通常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 也就是天然底物 3 当k2 k3时 km的大小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性 四 pH对酶作用的影响 pH 最适pH optimumpH 1 最适pH 2 pH稳定性 表现出酶最大活力的pH值 在一定的pH范围内酶是稳定的 pH对酶作用的影响机制 1 环境过酸 过碱使酶变性失活 2 影响酶活性基团的解离 3 影响底物的解离 五 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两种不同影响 1 温度升高 反应速度加快 2 温度升高 热变性速度加快 最适温度 六 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都是酶的激活剂 如Cl 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 七 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使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失活的物质 称为抑制剂 I 1 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 共价键 是不可逆的 I EI E SH ICH2COOH E S CH2COOH HI 2 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抑制程度是由酶与抑制剂之间的亲和力大小 抑制剂的浓度以及底物的浓度决定 E v 1 2 3 1 反应体系中不加I 2 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不可逆抑制剂 3 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可逆抑制剂 I I 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 特点 1 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 I EI V 2 km 2 抑制程度取决于I和S的浓度以及与酶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km 无I 有I 3 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十分相似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底物和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 但形成的EIS不能进一步转变为产物 无I V 2 km 有I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必须在酶与底物结合后才能进一步形成ESI复合物 km km 无I 有I 反馈抑制 在代谢过程中局部反应产物对催化该反应的酶所起的抑制作用 抑制 反馈抑制可认为是可逆抑制 别构抑制 酶的别构位与变构剂结合即会引起酶活性位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凡因负变构剂与酶的别构位结合而引起的酶活性下降称为别构抑制 抑制作用的机制 1 抑制剂与酶结合成极稳定的络合物 从而减低或破坏酶的活性 2 破坏酶或辅基的活性基团或改变活性位的构象 如重金属 Ag Hg2 和类金属 As3 破坏SH 3 夺取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 从而减少酶的作用 竞争性抑制剂 八 酶的制备与活力的测定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 活力 单位 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U g U ml 在最适的反应条件 25 下 每分钟内催化一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即1IU 1 mol min 在最适条件下 每秒钟内使一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1kat单位 即1kat 1mol s 1kat 6 107IU 工业上大多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获得大量酶制剂 优点 不受气候 地理条件的限制 动 植物体内的酶大多可从微生物体内找到 微生物繁殖快 产酶量由丰富 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酶的产量和用廉价原料大量生产 酶分离纯化的三个基本步骤 抽提 纯化 结晶或制剂 方法 1 根据溶解度不同 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选择性沉淀法 2 根据酶与杂蛋白分子大小的差别 凝胶过滤法 超离心法 3 根据酶和杂蛋白与吸附剂之间吸附与解吸附性质的不同 吸附分离法 4 根据带电性质 离子交换层析法 电泳分离法 等电聚焦层析法 5 根据酶与杂蛋白的稳定性差别 选择性变性法 6 根据酶与底物 辅因子或抑制剂之间的专一性亲和作用 亲和层析法 酶的纯度 比活力 活力单位数 毫克蛋白 氮 酶的纯化鉴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等电聚焦电泳法 酶的保存 1 低温 0 4 20 2 高浓度较稳定 3 加入稳定剂 4 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就是把水溶性酶经物理 吸附法与包埋法 或化学方法 共价偶联法与交联法 处理后 使酶与惰性载体结合或将酶包埋起来成为一种不溶于水的状态 吸附法 使酶被吸附于惰性固体的表面 或吸附于离子交换剂上 包埋法 使酶包埋在凝胶的格子中或聚合物半透膜小胶囊中 偶联法 使酶通过共价键连接于适当的不溶于水的载体上 交联法 使酶分子依靠双功能基团试剂交联聚合成 网状 结构 06全国 39 下面哪种有关酶的描述是错的 A 所有酶都是蛋白质B 酶有专一性C 酶在细胞外也可以发挥功能D 酶可以不需要辅基 07全国 71 催化性抗体 抗体酶 是以哪种物质为半抗原而制备的 A 底物B 过渡态中间物C 过渡态中间物的类似物D 产物类似物 07安徽 17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 作用时间B 抑制剂浓度C 底物浓度D 酶与抑制剂亲和力的大小 A C A 08全国 112 生命活动依赖于特定高效的催化剂 酶的存在 每一个生化反应都有一种酶存在 通常可使反应速度加快105 1011倍 具有这种催化功能的是 A 蛋白质B DNAC 糖D RNA 09安徽 93 如右图所示 2线为加入竞争抑制剂 I 时 酶 E 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与没有加入抑制剂的1线相比较 以下哪些选项是随 I 的加入而变化的A Km 米氏常数 B Vmax 最大反应速度 C EI 竞争物与酶结合物 量D ES 底物与酶结合物 量 AD ACD 10安徽 15 酶的特异性是指 A 酶与辅酶特异结合B 酶对其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C 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的D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11全国 15 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 具有何能量效应 1分 A 提高反应活化能B 降低反应活化能C 提高产物能量水平D 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11安徽 18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 在于酶具有 A 酶可改变反应平衡常数B 极高催化效率C 对反应环境的高度不稳定D 高度专一性 11安徽 19 关于同工酶 哪些说明是正确的 A 是有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B 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Km值C 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迁移率相同D 免疫学性质相同 B BCD AB B 13全国 12 Mg2 是己糖激酶的激活剂 其所起的作用为 单选1分 A 亲电催化B 使底物敏感发生断裂C 转移电子D 静电屏蔽 13全国 13 下列有关酶及其辅因子的叙述 正确的是 单选1分 A 一个辅因子只能是一个酶的辅因子B 酶蛋白就是蛋白酶C 酶蛋白与辅因子组成全酶D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 不能通过透析分离的辅因子是辅酶 D C 13安徽 10 多选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蛋白质和RNA B 酶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且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C 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 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越高 活性越高D 酶具有专一性 高效性 ABD 核酸的化学 ATP 能量 货币 GTP 参加蛋白质和嘌呤的合成 多级螺旋模型压缩倍数76405 8400 DNA 核小体 螺线管 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2nm10nm30 10 nm400nm2 10 m一级包装二级包装三级包装四级包装 染色体包装的结构模型 DNA与基因组 DNA Transcription RNA mRNA tRNA rRNA Translation Protein 基因 基因是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基因组指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 一 DNA与基因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组的比较 1 真核生物基因分布在多个染色体上 而原核生物只一个染色体 2 真核生物在基因组转录后的绝大部分前体RNA必须经过剪接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而原核生物的基因几乎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3 真核生物细胞中DNA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结合 并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离 结果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而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同步的 4 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中间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序列 而原核生物几乎每一个基因都是完整的连续的DNA片段 基因组大小和C值 C值 CValue 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 DNA的长度是根据碱基对的多少推算出来的 C值是每种生物的一个特征 不同生物之间差别很大 低等真核生物中与形态学复杂程度相关 但高等真核生物中变化很大 生物体进化程度高低与C值不成明显线性相关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C值相差较大 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就意味着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C值矛盾 C值悖论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C值变化范围宽意味着在某些生物中有DNA是不编码的 二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 DNA大部分为结构基因 每个基因出现频率低 2 功能相关基因串联在一起 并转录在同一mRNA中 多顺反子 3 有基因重叠现象 三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 重复序列 单拷贝序列 在整个DNA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 主要为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中度重复序列 在DNA中可重复几十次到几千次 高度重复序列 可重复几百万次 2 有断裂基因 mRNA 1872bp 内含子 intron 基因中不为多肽编码 不在mRNA中出现 外显子 exons 为多肽编码的基因片段 由于基因中内含子的存在 例外 组蛋白基因 histongene 和干扰素基因 interferongene 没有内含子 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分子是含短的不完全的螺旋区的多核苷酸链 一 tRNA tRNA约占RNA总量的15 主要作用是转运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 tRNA分子量为4S 1965年Holley测定AlatRNA一级结构 提出三叶草二级结构模型 主要特征 1 四臂四环 2 氨基酸臂3 端有CCAOH的共有结构 3 D环上有二氢尿嘧啶 D 4 反密码环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相互作用 5 可变环上的核苷酸数目可以变动 6 T C环含有T和 7 含有修饰碱基和不变核苷酸 主要特征 1 四臂四环 2 氨基酸臂3 端有CCAOH的共有结构 3 D环上有二氢尿嘧啶 D 4 反密码环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相互作用 5 可变环上的核苷酸数目可以变动 6 T C环含有T和 7 含有修饰碱基和不变核苷酸 tRNA二级结构 二 rRNA 占细胞RNA总量的80 与蛋白质 40 共同组成核糖体 三 mRNA与hnRNA mRNA约占细胞RNA总量的3 5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真核生物mRNA的前体在核内合成 包括整个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转录产物 形成分子大小极不均匀的hnRNA 四 snRNA和asRNA snRNA主要存于细胞核中 占细胞RNA总量的0 1 1 与蛋白质以RNP 核糖核酸蛋白 的形式存在 在hnRNA和rRNA的加工 细胞分裂和分化 协助细胞内物质运输 构成染色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asRNA可通过互补序列与特定的mRNA结合 抑制mRNA的翻译 还可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五 RNA的其它功能 1981年 Cech发现RNA的催化活性 提出核酶 ribozyme 大部分核酶参加RNA的加工和成熟 也有催化C N键的合成 23SrRNA具肽酰转移酶活性 RNA在DNA复制 转录 翻译中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与某写物质的运输与定位有关 核酸的性质 一 一般理化性质 1 为两性电解质 通常表现为酸性 2 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 RNA为白色粉末 不溶于有机溶剂 3 DNA溶液的粘度极高 而RNA溶液要小得多 4 RNA能在室温条件下被稀碱水解而DNA对碱稳定 5 利用核糖和脱氧核糖不同的显色反应鉴定DNA与RNA 二 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核酸的碱基具有共扼双键 因而有紫外吸收性质 吸收峰在260nm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在280nm 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各核苷酸光吸收值的和少30 40 当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光吸收值显著增加 增色效应 但核酸复性后 光吸收值又回复到原有水平 减色效应 Southern印迹法 Southernblotting DNA 限制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 带有DNA片段的凝胶 琼脂糖凝胶电泳 碱液浸泡 并中和 凝胶上DNA变性 变性的单链DNA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薄膜上 放射性标记探针杂交 杂交DNA DNA分子 放射自显影 显示出杂交分子的位置 04全国 115 下列哪些有关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的说法是正确的A 反应需要一对引物B 反应始终在高于70 的条件下进行C 应需要加连接酶D 反应中不需要加限制性内切酶 05全国 1 关于DNA分子的构象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DNA二级结构 双螺旋 主要具有A B D E Z等构象B B型是右手螺旋 其它是左手螺旋C 活细胞中B型最多 且稳定不变D 细胞中A B Z型等都可能存在 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发生部分变构E 不同的构象转录活性不一样 A型最高 AD AD 05全国 4 在DNA变性过程中 以下哪些现象会出现 A 磷脂键的断裂B 双螺旋之间氢键的断裂C 粘度下降D 沉降速度增加E 紫外吸收增加 07全国 107 下列有关DNA和m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mRNA易被水解 DNA则较稳定B DNA可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 而mRNA则不能C 在一定条件下 DNA和mRNA都可以形成双链结构D 细菌的mRNA与其DNA一样稳定 07安徽 16 胸腺嘧啶只会出现在下列何种分子中 A tRNAB mRNAC rRNAD cDNA BDE ACD D 07安徽 6 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两条链均为左手螺旋B 碱基配对是很准确的 A总是与C配对 G总是与T配对C 配对的碱基不充满双螺旋空间D 一条长链是从5 一3 另一条长链是从从3 一5 08全国 70 DNA分子一般有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个碱基对组成 基因中核苷酸的专一序列就是一种信息 编码专一蛋白质的一级序列 双链DNA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熔解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 A A GB C TC A TD C G 09安徽 12 在DNA的凝胶电泳中 聚丙烯酰胺比琼脂糖凝胶电泳A 分辨率低 分离范围广B 分辨率低 分离范围小C 分辨率低 分离纯度低D 分辨率低 操作简练 CD D B 09安徽 13 双链DNA中 下列哪一组碱基含量高 则它的的Tm值也高A 腺嘌呤 鸟嘌呤B 胞嘧啶 胸腺嘧啶C 腺嘌呤 胸腺嘧啶D 胞嘧啶 鸟嘌呤 09安徽 18 关于PCR扩增停滞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下列各项中 不是主要原因A 底物 模板 过剩B dNTP的大量消耗C 产物的聚集D 非特异性产物的竞争性抑制 D B 10安徽 16 下列关于Watsonand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组成双螺旋的两条DNA链反向平行B 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的内侧C 维系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D DNA双链是左手螺旋 10安徽 20 检测DNA片段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常用的技术为 A 限制性图谱分析B Southern杂交C 凝胶电泳阻抑分析D western印迹分析 11全国 16 DNA的Tm值较高 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1分 A A GB G CC A TD C T ABC C B 11全国 17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后 其紫外吸收将会 1分 A 减小B 增加C 不变D 以上都可能 11全国 20 下列哪些可使DNA双螺旋结构稳定 2分 A 磷酸二酯键B 氢键C 碱基堆积作用D 离子键 11安徽 16 下列哪一项关于DNA和RNA的描述是错误的是 A DNA是双螺旋结构 RNA是单链结构B DNA的基本结构是脱氧核糖核酸 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酸C DNA只有酸解离 RNA有两性解离D D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碱基U 尿嘧啶 B BCD D 11安徽 20 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3 UGC5 它能识别的mRNA的密码子是 A 5 ACG3 B 5 UGC3 C 5 TCG3 D 3 ACG5 12安徽 16 多选 下列关于核酸的基本结构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是右旋的双螺旋分子B 染色体被吉姆萨染料染色后显示的G带是富含G C核苷酸的区段C 人体的单倍体基因大约由3 108个碱基对组成D DNA双螺旋链间以氢键相连 A AD 13安徽 13 多选 下列有关DNA RNA化学组成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两者的嘌呤种类皆相同B 两者的嘧啶种类皆相同C 两者有相同的五碳糖D 两者的嘌呤总量皆等于嘧啶总量 13安徽 18 单选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每个密码子由三个碱基组成B 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C 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D 有些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 BCD C 10安徽 17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哪种维生素所引起的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PPC 维生素B2D 维生素E 11全国 19 脚气病与维生素B族的缺乏有关 缺少下列维生素B族中的哪项易得脚气病 1分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B2C 维生素B6D 维生素Bl2 12全国 9 关于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下面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单选l分 A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 构成视觉细胞感光物质的成分C 参与上皮组织细胞膜糖蛋白合成D 严重缺乏时导致夜盲症 A A A 12安徽 17 单选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A 维生素KB 吡哆素C 硫胺素D 抗坏血酸 13安徽 14 单选 下列化合物中不含环状结构的是 A 叶酸B 泛酸C 烟酸D 生物素 A B 新陈代谢总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二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硫酯键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ATP是一个转移磷酸基团的 共同中间传递体 其实质是传递能量 可推动一个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 使之能够顺利的进行 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一切代谢物进行的氧化作用 一 生物氧化的特点 1 在体温 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 2 能量逐步释放 部分存于ATP 3 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二 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羧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直接脱羧 脱羧 脱羧 氧化脱羧 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 脱氢 三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 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MH2 M 递氢体 递氢体H2 NAD NADP FMN FAD COQ 还原型 氧化型 Cyt递电子体b c1 c aa3 2H 2e O2 O2 H2O 脱氢酶 氧化酶 1 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 根据接受氢的初受体不同 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 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2 呼吸链的组成 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MH2 NADH 0 32 FMN 0 30 CoQ 0 10 b 0 07 c1 0 22 c 0 25 aa3 0 29 O2 0 816 FAD 0 18 鱼藤酮安密妥 抑制剂 抗霉素A 氰化物 CO 四 氧化磷酸化作用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 ADP Pi 能量 ATP AMP PPi 能量 ATP 1 ATP的生成 1 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 2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体系传递给氧形成水 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 NADH FMN CoQ b c1 c a a3 O2 3ADP 3ATP P O比值 在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中 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 以克原子计 与所产生的ATP数目的比值 NADH的P O 3 FADH2的P O 2 2 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NADH H NAD 二羟磷酸丙酮 甘油 磷酸 线粒体内膜 甘油 磷酸穿梭作用 甘油 磷酸 FAD 二羟磷酸丙酮 FADH2 NADH FMN CoQ b c1 c aa3 O2 酵解 NADH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NAD 苹果酸 苹果酸 NAD 草酰乙酸 NADH 天冬氨酸 NADH呼吸链 苹果酸 天冬氨酸转运NADH系统 3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质子 H 梯度和完整的线粒体内膜 化学偶联学说 形成高能中间产物 促使ATP生成 结构偶联学说 Ared Box A ox Bred A ox ADP Pi Aox ATP 化学渗透学说 当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电子传递时 电子能量逐步降低 脱下的H 质子便穿过膜从线粒体的基质进入到内膜外的腔中 造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浓度差 导致化学渗透发生 即质子顺梯度从外腔经内膜通道 ATP合成酶 而返回到线粒体的基质中 所释放的能使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 五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与ATP合成无关 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1 微粒体氧化体系 主要在细胞的光滑内质网上进行 催化分子氧中二个氧原子分别进行不同的反应 一个O加到底物分子上 另一个O则与NADPH上的二个H作用形成H2O 不生成ATP 加单氧酶 生理功能 胆酸生成中环核羟化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引进 维生素D活化 药物 致癌物和毒物的氧化解毒等 加单氧酶体系 2 过氧化物酶体系 在过氧化物酶体上进行的较为简单的氧化反应 过氧化物酶体含有较多的需氧脱氢酶 可以催化氨基酸 黄嘌呤等代谢脱氢 加氧 并生成H2O2 H2O2的功用 参与甲状腺中活性碘的生成 在中性粒细胞中可杀死被吞噬进的细菌 使过氧化物 ROOH 转变为无毒的醇类 H2O2的毒性 使酶失活 损伤膜功能 生成脂褐素颗粒 05全国 4 参与体内供能反应最多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BA 磷酸肌酸B 三磷酸腺苷C PEPD UTPE GTP 06全国 11 以下哪种物质具有高能键 A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 3一磷酸甘油酸D 2一磷酸甘油醛D 果糖 6 磷酸 06全国 13 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的主要作用是 AA 形成质子梯度B 将电子传给氧分子C 转运磷酸根D 排出二氧化碳 08全国 74 以下哪一个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描述是正确的 B A OH一聚集在线粒体内膜外 而H 聚集在膜内B H 聚集在线粒体内膜外 而OH 聚集在膜内C OH 及H 都聚集在线粒体内膜内D OH 及H 都聚集在线粒体内膜外 09安徽 17 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A 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B 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C H 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D 线粒体内膜外侧H 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10安徽 2l 目前被认为能解释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假说是 C A 化学偶联假说B 构象变化偶联假说C 化学渗透假说D 诱导契合假说 12安徽 19 多选 化学渗透学说解释了细胞内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是如何相互耦联的 关于化学渗透学说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D A 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 呼吸链中的传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是间隔交替排列的C 传氢体相当于氢离子泵 可将H 泵入线粒体D 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 可使ADP与Pi合成ATP 13全国 14 线粒体ATP合酶的F0亚基位于 D 单选1分 A 线粒体膜间隙B 线粒体外膜C 线粒体基质D 线粒体内膜 13安徽 17 单选 下面哪一种情况不是氧化磷酸化的特点 A A 将磷酸直接从底物转给ADPB 线粒体内膜两侧建立了电化学梯度C 具有膜结合的ATP合酶D 具有质子驱动的力 糖代谢 二 糖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葡萄糖 糖原 的分解主要有三条途径 1 无O2情况下 葡萄糖 G 丙酮酸 Pyr 乳酸 Lac 2 有O2情况下 G CO2 H2O 经三羧酸循环 3 有O2情况下 G CO2 H2O 经磷酸戊糖途径 乙醇 一 糖的无氧酵解 C6H12O6 2CH3COCOOH 2CH3CH OH COOH 2 2H 2CO2 糖酵解Glycolysis 2CH3CHO 2CH3CH2OH 生醇发酵Fermentation 糖酵解亦称EMPpathway 以纪念Embden Mayerholf和Parnas 1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G F 1 6 2P ATP 己糖激酶 ADP G G 6 P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F 6 P ATP 磷酸果糖激酶 F 1 6 2P ADP 2 磷酸丙糖的生成 F 1 6 2P G 3 P DHAP G 3 P 醛缩酶 DHAP 磷酸丙糖异构酶 G 3 P 3 丙酮酸的生成 G 3 P Pyr NAD Pi NADH H 甘油醛3 磷酸脱氢酶 G 1 3 2P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3 PG 3 PG 2 PG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烯醇化酶 H2O PEP ADP 丙酮酸激酶 ATP 4 生成乳酸或乙醇 NADH H 乳酸脱氢酶 NAD Pyr Lac 丙酮酸脱羧酶 CO2 NADH H 乙醇脱氢酶 NAD 起点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具有调节糖酵解的作用 C6H12O6 2Pi 2ADP 2CH3CHOHCOOH 2ATP 葡萄糖开始 糖原开始 C6H12O6 3ADP 3Pi 2CH3CHOHCOOH 3ATP 二 糖的有氧分解 G Pyr Acetyl CoA CO2 H2O Lac 酵解 Cytosol Mitochondria 有氧分解 1 丙酮酸脱氢酶系 TCA的总反应式 CH3COSCoA 2H2O 3NAD FAD ADP Pi 2CO2 3NADH 3H FADH2 CoASH ATP C6H12O6 6H2O 10NAD 2FAD 4ADP 4Pi 6CO2 10NADH 10H 2FADH2 4ATP G CO2 H2O产生ATP 38个 G CO2 H2O产生ATP 39个 肌肉 神经组织中36个 TCA的生物学意义 1 是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2 是三大有机物质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转化的枢纽 3 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 TCA的代谢调节 受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等3种酶活性的调控 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通过乙醛酸途径使乙酰 CoA转变为草酰乙酸从而进入柠檬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总反应式 2CH3COSCoA 2H2O NAD 磷酸戊糖途径 HMP 生物学意义 1 是细胞产生NADPH的主要途径 2 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 并为各种单糖的相互转变提供条件 糖异生作用 04全国 91 93题见下图 有些酶在肌肉糖原代谢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糖原磷酸化酶 它催化糖原降解成葡萄糖 1 磷酸 GIP 但糖原磷酸化酶本身的磷酸化 活化 与糖原磷酸化酶的激酶 GPK 和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酯酶 PGP 的反应相偶联 前一反应需要ATP产生ADP 后一反应需要水 H2O 产生磷酸 Pi 全部反应如图所示 91 图中 表示AA GPKB ATPC ADPD PGP92 图中 表示CA GPKB H2OC ADPD PGP93 90题图中 表示DA PiB ATPC ADPD PGP 04全国 97 呼吸商是呼吸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的摩尔数或体积与所吸收的O2的摩尔数或体积之比 蓖麻油的分子式是 57H101O9 如它是呼吸底物并完全被氧化 57H101O9 O2 CO2 H2O 呼吸商是CA 0 57B 1 65C 0 73D 0 89 05全国 11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糖酵解过程中的产物 C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 3 磷酸甘油酸C 2 磷酸甘油醛D 果糖 6 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中地理亚洲区域自然环境探索教案》
- (正式版)DB15∕T 3227-2023 《集中供热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 郓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题库及答案
- 大学气象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资产清查及估值辅助模板
- 行政日常运营标准流程规范操作型模板
- 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协议
- 医疗安全培训随感课件
- 小熊的奇遇记童话类作文5篇
- 2025年新城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治理策略报告
- 广东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村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2026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知情绪 善表达》教学设计
- 产前筛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编时政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题库(附含答案)
- 第一讲-决胜十四五奋发向前行-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第二讲-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
- 202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