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提升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特点及历史影响1 演变历程 1 经历了禅让制 原始社会后期 王位世袭制 夏商时期 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至明清时期 的演变历程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战国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 经过历朝发展完善 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古代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 演变特点 1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 源流分明 沿革脉络清晰 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 以皇权为中心 鼓吹 君权神授 严格的尊卑等级 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 人治高于法治 其实质是权治 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 完备性 周密性和成熟性 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 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5 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 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3 历史影响有双重性 一般而言 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封建社会的后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抵御外来侵略 防止分裂割据 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 民主政治无从发展 长期的人治传统 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 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兴建大型工程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 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有利于各地区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二 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 削弱相权 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 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被消灭 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 分割相权 把相权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或更多 使之相互牵制 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2 转移相权及其机构 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 向皇帝身边的人 内朝或宫内的侍臣 宦室 转移 即由远及近 或由外到内 同时 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 宫内 向外朝 外廷 转移 即由内向外 2 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等 3 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分化事权 使其相互节制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4 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 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 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代设御史大夫 汉代设刺史 宋代地方设通判 明代的东厂 西厂 锦衣卫等 比较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 平原 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 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君权神授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主权在民 轮番而治的集体民主政治 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 专制 自足 保守 竞争 开放 积极 进入文明时代 中国 雅典在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学 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均与制度密切相关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延续 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明清时期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2 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 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分散 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1 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 剧院的传统相比 中国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 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 城门 钟楼和鼓楼等 这反映了两者 a 艺术品位的高低b 经济水平的高低c 传统文明的优劣d 政治文明的差异解析 材料中 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 剧院的传统相比 中国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 说明中西政治文明差异较大 故d项正确 d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 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 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君主 统而不治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没有决策权 对皇帝负责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 内阁对议会负责 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君主专制强化 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 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独裁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夏 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 进入河南 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 赋役繁重 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明确提出了 均田免粮 的口号 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 到处传唱着 开了大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的歌谣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正月 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 称西京 建国号大顺 三月十九日晨 大顺军攻入 北京 内城 崇祯帝在万寿山自缢 统治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 四月三十日 大顺军撤出北京 五月初二日 清军入京 摘编自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主编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 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 内战中 国会获胜 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 这是英国对欧洲 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 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 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农业经济 儒家生活方式 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 一直在顺利地 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 思想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政治特征表现为分封制崩溃 宗法制遭破坏 诸侯国争霸 兼并战争频繁 奴隶制走向崩溃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 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济 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经济折射点看 反映奴隶制走向崩溃 封建制逐步形成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 新的赋税制度 如初税亩 及经营方式的改变 小农经济的形成 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 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从思想折射点看 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 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 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1 2016 福建龙岩高三质检 西周时期 周天子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 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 胙之土而命之氏 战国时期 豪强各自为政 姓 氏 字的赏赐成为了诸侯内部事务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考点是宗法制 从材料描述可以看出 西周时期 宗法分封制比较严格 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 胙之土而命之氏 到了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进一步衰落 从而出现了 豪强各自为政 姓 氏 字的赏赐成了诸侯内部事物 的现象 所以答案选b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 思想文化的特点秦统一后确立起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 而其开创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 思想文化的独特特点 从经济折射点看 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 货币 文字的统一 正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 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 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从思想折射点看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 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 焚书坑儒 局面的出现 摧残了文化 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 2016 北京西城区模拟 秦朝律法中的 工律 规定 为器同物者 其大小 短长 广袤亦必等 在两千多年前 秦已经按照 国标 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 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c 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d 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秦朝的手工业生产采取官营的方式 a项错误 标准化生产与秦统一全国的关系以及手工业生产的垄断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排除b c两项 材料反映出秦朝的手工业生产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 故选d项 追求社会公平 公正 从世袭制到科举制公平 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构建公平 正义社会的需求 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 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命题考查 主要从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特点及影响角度考查 理解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 对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惩治腐败 建立公平 清正 廉洁的社会的作用 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 古代中国 西周以血缘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 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 隋唐以来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 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 按才能 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 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 2 近代中国 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905年废除科举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 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 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 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古代雅典 早期的寡头政治 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 打破血缘关系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 伯利克里的权力开放 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等 4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也是在吸收古代中国官吏制度 科举 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西方备受 恩赐官职制 个人徇私制 政党分肥制 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 公开考试 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 2014 高考海南卷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析 本题考查对唐代科举制的理解 题干材料中 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 信息 说明了唐代科举制注重才学 故选c项 科举考试只是使官员特权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 故a项错误 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 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 故b项错误 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故d项错误 c 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比较1 宋代以前辩论焦点 围绕着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 1 秦统一后的争论虽然秦朝选择了郡县制 但两汉 三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们仍然热衷于分封制 其中 魏晋时陆机认为分封比郡县更合理 分封制下 中央与诸侯相对独立 相互照应 民有定主 诸侯各务其志 出现异常情况也能有所缓冲 即便国家衰弱 受害的只是局部 王朝不致迅速灭亡 郡县制则不具有这种优势 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 秦朝的迅速灭亡就反映了郡县制下出现动乱后中央孤立无援的弊端 2 唐朝的争论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所以关于分封和郡县的争论几乎一边倒 皆主张郡县制 柳宗元的论述最为著名 矫秦之枉 复周之制 剖海内而立宗子 封功臣 数年之间 奔命扶伤之不暇 困平城 病流失 凌迟不救者三代 他列举 有叛人无叛吏 有叛国无叛郡 有叛将无叛州 等予以佐证 3 明代 有些学者认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与其从中选一不如重新设计一套制度 以取长补短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不把分权和集权放到绝对对立的两极 如黄宗羲所说 兼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者之长处 使其并存互补 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 他认为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即 尊令长之职 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 罢监司之任 设世官之奖 行辟属之法 即加强地方政府权力 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 利用他们的小私以成天下之大公 1 通常的观点认为 分封制始于西周 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制所取代 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概况 但它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 忽视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数学总复习《旋转》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模拟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环保公司投资管理办法
- 环保公司户外团建管理细则
-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题库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网络营销策略制定及执行服务合作协议
- 环保公司企业年金管理规定
- 重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自我提分评估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构建专家委员会的初步方案
- DB37-T 5317-2025《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 个性化医疗决策模型-深度研究
- Oracle财务系统应付账款模块操作手册
- 体检营销话术与技巧培训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变配电运维职业技能(中级)等级培训题库
- 矿山隐蔽致灾普查治理报告
- 实心球课件教学课件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