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第五备课.doc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五备课.doc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五备课.doc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五备课.doc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五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文施教。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绝句可以由诗入画。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的“书” 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单元教学时间】第17课:古诗两首2课时第18课:雷雨2课时第19课:最大的“书” 2课时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课时学习园地五: 2课时17 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教学难点: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理解含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背的古诗多。每组每次派一位代表背古诗,背对的同学为该组赢得一面红旗。2、 学生按组轮流背古诗。3、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很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板书课题)二、知作者,识生字1、 师提问: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谁?2、 学生回答(唐代李白,教师板书)。3、 学生听范读,边听边划出生字,给生字注音。4、 同桌互读生字,读得正确的奖励一面小红旗。5、 学生交流生字,教师引导。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 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如:生-升腾、升起。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13、练习背诵。学习绝句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8、交流自学情况。(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11、齐朗诵12、练习背诵。拓展训练背两首古诗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具学具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2、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 游戏“魔术嘴巴”。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雷雨)、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二、自主识字、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1)标出自然段序号。(2)注意生字,读准字音。(3)注意停顿,读顺课文。 2、8个自然段指名三个同学读,读中注意生字正音。3、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4、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5、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6、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三、品读领悟1、初步体验:夏天的这场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刚才“看到”或是“听到”的。(交流朗读)引语:如果说,春雨是(蒙蒙细雨),那么,你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场雷雨?(倾盆大雨 雷鸣电闪)引导:现在,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场雷雨吧2、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3、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4、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自由轻声读1-3段,反反复复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7、交流要点:句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聚焦:“压”(1)学习生字“压”,出示卡片,指名多人读。(2)再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乌云向你压来?【抓住“满天、黑沉沉”品读句子。感受乌云的多、密、沉】(3)你认为怎样算“压”?(以手掌示云,双手演示)动作辅助品读句子。(4)如果你就站在这乌云之下,你有什么感受?引导:怪不得,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仿佛也被这乌云吓坏了。再读课文。(5)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句二: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1)出示生字:乱、垂,读一读。(2)聚焦“乱”,感受风之大。听!大风来了!(课件播放声音,感受中想象)听后反复读句子,以“乱摆”为基点想象,完成练笔。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仿佛 (扭断了腰)吹得树枝仿佛 (甩掉了叶)吹得树枝仿佛引导:吹得这只蜘蛛从树上垂下来,逃走了。(3)聚焦“垂”请你想象蜘蛛从树上垂下的情景,你觉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这个“垂”字?句三: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师生合作反复读:你看到闪电(越来越亮) 你听到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句式训练:用“_越来越_”说句子。小结: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二、品读领悟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学习雷雨后部分(自然段)() 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总结: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三、 巩固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写字(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4、【出示】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B、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C、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5、作业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19、最大的“书”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注:“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来解决生字问题。师:现在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带有拼音的要求认识的字词,指生认读,然后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加深认识,并在小组之间相互理解。2、 同桌间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学生介绍。 (三)、深入学习课文:1、指读课文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中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2、师:那既然岩石不是书,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却把岩石称为“书”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全,找的准。找到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1)岩石就是书,岩石一层一层的就象一册厚厚的书。(2)岩石上有“字”。(3)岩石上有“图画” 老师让学生到文中找句子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网上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板书。4、结合板书,师问:以上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5、师:哦,原来这本“书”里蕴涵着这么多知识,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为祖国找到无穷的宝藏)师板书6、师:好问的川川通过发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简介课文主要内容)7、师: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从哪看出的?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和叔叔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地质勘探队员)师:地质勘探队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们不怕苦和累,为了给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不知要多辛苦,你们想对叔叔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师:你们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好学好问有理想)8、 师: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怎么样?学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师:文中爸爸一句话都没有,你能设计一下爸爸的动作和神态吗?小组合作演一演。9、 学生边读边表演。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瞧,读懂了树木的年轮这本书,你就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根据年轮粗细的不同,你就可以知道什么年月雨水充分,阳光充足。如果你在林中迷了路,读懂了年轮,你还能分辨方向。读懂了高积云这本书,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将会是大雨倾盆,什么时间又会是艳阳高照。读懂了花钟这本书,看到不同的花开就可以知道时间了。同学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书无处不有,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拥有一颗像川川一样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自然界中发现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目标:1会认读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难点: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方法:讲故事、自主探究、游戏、自我介绍等形式朗读感悟。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二、自学。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针、忠、盏、稠强调“盏”字的读音。用自己的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给生字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3、展示朗读。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全班交流。(正音)三、分析课文,感知内容。1、这一课生字很少,又是朗朗上的诗歌,我想很多小朋友一定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谁能读读第一段?2、.你们看见过指南针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南针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学生介绍 )3、课文中说,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本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小朋友,请你们先说说。4、你们再听听这几位同学从课文中找的天然的指南针跟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指四名学生作介绍。5、谁来给大家介绍?全班交流6、你把课文读得很好,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太阳这个天然的指南针吗?理解“向导”“忠实”,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拓展:我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高兴时他会跟我分享快乐,我遇到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称作忠实的()7、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把太阳这个忠实的向导记在我们的脑子里吧。8、哪位同学接着介绍?9、沟渠里边积雪化的快的那一边是学生回答10、那化的慢的那一边是学生回答11、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下面我们也把这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记在脑子里吧。12、请问你介绍的是哪颗星星啊?生回答。可是,我们很多小朋友不认识北极星啊?13、没关系。告诉大家,我们后边还要学习第29课。等学完了29课,你就认识北极星了。好了,下面我们先记住北极星这个黑夜里的指路明灯吧。14、谁还想介绍?介绍大树这个天然的指南针。15说的真好!我们快记住这个天然的指南针吧。16、大家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小朋友们很快找到了回家的路。16、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四、自选作业。五、拓展升华。课件展示:大自然的指南针。1、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天然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学生交流,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课件出示两个问题:人们是怎样发现天然指南针的?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小组讨论交流。2、师:同学们,你们是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书上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都被你们发现了,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资料,你们敢不敢向更高的难度挑战啊?课件演示老师搜集到的图片。3、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六、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分段朗读。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分节指读课文。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2、 展示朗读,尝试背诵。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拓展七、放松心情,播放歌曲十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课前准备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音像或课件2.制作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3.自然界的虚拟网站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我的发现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字相同的两句话,由于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使学生了解标点的用处。教学环节:1.学生自读书中的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发现,交流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3.拓展。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位置,句子的意思也不同。如:下雨天,留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