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教学过程: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1、简介李白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2、 简介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2、 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2我会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理解诗句。三、新授1、我会读诗句独坐敬亭山李 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 解释独坐敬亭山: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三、品读诗句,入境悟情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