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项脊轩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项脊轩导学案答案.doc_第3页
项脊轩导学案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第一课时【预习案答案】二、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客逾庖而宴 (宴,名词作动词,用饭) 执此以朝 (朝,名词作动词,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名词作动词,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名词作动词,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 (北,朝北,指方向)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 (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四、疑难词语解释(含古今异义)。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2.南北为一 (一,整体)3.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4.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5.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6.久不见若影 (若,你)7.日过午已昏 (昏,暗)8.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9.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10.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11.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12.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13.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不久)14.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15.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16.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17.余自束发 (束发,指男子15岁)六、一词多义始:室始洞然 (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过: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 (到、来,动词)置: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而: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连词)为: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对,介词)以:以当南日 (用来,连)以手阖门 (用,介词)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 (用如“而”,介词)谓: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第二课时一、知识回顾 (翻译略)二、整体感知,自读思考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本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作者自己、老妪、母亲、大母、妻; 涉及到的重要事情有:项脊轩的修葺、自己的读书生活、诸父异爨、先妣及大母的事迹、遭火不焚、亡妻旧事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作者对它的深挚眷恋之情,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2.文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品读课文,找出第一段中“多可喜”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味由它构成的意境。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喜: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主人则偃仰啸歌,怡然自得,喜自然而生。三、思考探讨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答: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五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一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第二段,作者用“然余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写了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取材来于身边的生活小事)。明确: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情感,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妪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妪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所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第三课时一、知识巩固1. C 2. B 3 D 4B 二、课外阅读1. D(极:尽) 2. D(非判断句)3. 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4、苏子美修建,文瑛重修,修后改名为大云庵。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原由吧。”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