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描绘画中的质感表现.doc_第1页
论素描绘画中的质感表现.doc_第2页
论素描绘画中的质感表现.doc_第3页
论素描绘画中的质感表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素描绘画中的质感表现 摘要: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素描的发展中,对质感的刻画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同的物体具有同的机理,就会给人以不同的质感。在进行素描作画时就要把握不同的材质所表现出来的质感。在进行质感写真时,对待不同的物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笔触、纸张、绘画工具等。不同的使用方法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质感和思想情感。关键字:机理,质感,明暗,材料,质感写真。素描作为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素描也是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虽然素描绘画作品所展现给观众的现实只不过是一个完整的幻像。但是,事实上素描绘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不仅丧失了现实生活中应有的体积,而且使得所描绘的对象本来面貌的许多特征荡然无存。回顾美术发展的历程,传统绘画总是试图去摸仿现实,因此,它的发展进化仿佛仅仅是不同画家创作技巧进步的产物。在照相机出现以前,对于画家来说,重新创造描绘对象各部分的质感开始变的相当重要的。任何物体的外部形态,除了自身的外部结构以外,都是通过组成外部形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无论人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它。每个物象都有构成其外部形态所特有的材料质感。我们日常所接触的物品,及所要进行描绘研究的对象,大都会通过视觉、触觉而产生一些共同的感受,如:柔软、坚硬、精细、粗糙、结实、松懈、沉重、轻浮、光滑、钝涩等等。材料肌理的产生与物体的外部结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结构特点,便会有什么样的肌理形态特征。比如:一颗花生,它表面的凹凸变化是它的肌,脉络交错所形成的网络便是它的理。肌与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花生表面富有深浅变化的材料质地的肌理特征,给我们的视觉、心理感觉粗糙,有粗糙感。 物体材料有各自的肌理形态,通过光照,我们看到它,就会产生视觉现象,因此,肌理又称质感。人们对于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摸一摸,感受一下,这叫做触觉肌理。由于人们长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于物体材质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很熟悉,以至不用去摸,也会在视觉上、心理上感觉到质地的不一样,软的、硬的、粗的、细的、轻的、重的,这就叫视觉肌理。 物体材料表面由于有了肌理形态,通过光线的作用,投映在人的眼睛里,便会产生感知,即会有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是对材质表面肌理的感受与印象,在经过视觉的处理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们常提及的质感。这也可以说是对材料的一种感觉联想,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等等。对形体的材料进行写真表达,首先要从形体的各个角度,对其构造、纹理详加研究,以找到最能表达其肌理效果的部位,然后将物象的形体注入更深层次的视觉要素进行表现。这种表现常常通过明暗在物象上分布的现象与规律来完成对形体外部材料质感的写实效果的,明暗是物体表面材质写真的关键。当光射到物体之后,反射回来便会进入人的眼内,使人可以辨认物体。物体既可以反射光同时也可以吸收光,这与物体表面的质地肌理有着必然的联系,光滑的表面就比粗糙的表面反光强,反之,粗糙的表面比细致的表面吸光强。 明暗关系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黑、白、灰的关系,诚然黑、白、灰是素描表达语言的主旋律,但最终还是要看在具体的形体表现上如何去贴切地运用这些调子的。光照射到形体上,会使形体产生各种各样明暗不同层次的调子变化。由于其外材质结构不同,它们的也肌理不尽相同。另外,光线的强弱变化同样也影响着同一个物体表面的明暗关系,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如何把握形体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因为物体本身的起伏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明暗关系,只有把握住形体的整体凹凸起伏关系与局部表面质地的肌理关系,对反映在形体上的明暗关系描绘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完成人们对质地的描绘,完成富有空间深度的外部结构材料的表现。在使用精细特写的方法来表现材料质地的写真,笔触的运用上是十分认真注意。如果画什么材质的物象都用一种笔法,形成一种单调的表现语言,这是不可取的。笔触的运用应根据材料本身的不同肌理及质地所引发的某种感受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笔,强弱、轻重、缓急等技巧。形体上产生的明暗关系,反映在画面上运笔时应随着肌理的表面构造顺序、走向、起伏关系,保持一致,真正做到笔随形走,尽量做到不露笔锋的痕迹,达到笔触与材料质地的高度统一性。这里还要顺便提及一下画好质感写真表现,除了加深对形体材料肌理形态的观察、分析等方面外,还要好好地把握所描绘中所使用的工具。一枝铅笔的黑、白、灰色阶变化是有限的,需要有H硬度系列到B软度系列的全套的铅笔,再加上用笔的强弱、疏密、方向,来达到对形体材质的写真描绘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采用炭笔、钢笔等表现工具来描绘材质。而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另外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的用笔形式,来进行新的表现语言、新的表现形式的尝试,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此外,作画所用的纸张表面改变色彩,也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如选用墨纸或深色纸,用白色笔从高光处开始表现形体的质感,这就是充分利用了纸的特点。选用适合自己表现用的纸可以收到一种运用自如、事半功倍的功效,可使材质写真达到高度完整性与完美性 。在质感写真的分类表现中,材质的分类可分为:反光不透光的物体,透光且反光的物体,相对既不反光也不透光的物体,相对既不反光透光的物体1),反光不透光的物体以金属类最为代表,自商、周时期人类发现并利用金属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便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现今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我们要认真研究它的特性来为我们的设计服务。要表现金属的肌理、质感,就需要先去分析它。由于其自身的材质属性,经过加工抛光后它的表面多为光滑面,具有极强的反光性,可以将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投映在本身表面上,这是金属素描表现中最大的特点,以不锈钢的特点最为显著。也有个别的锈蚀金属,没有光泽,但其却保留金属所特有的重量感。除此之外,还有陶瓷用具也可以列为此类。陶瓷用具是经高温作用炼制而成的。直接用陶土烧成的为陶器,表面比较粗糙无高光;在素坯上加上釉色,炼制成的轻、薄器物为瓷器,其具有明显的反光性,质地细腻光滑,且脆宜碎,有的瓷器表面釉色极其丰富,对其要认真观察体会,才能有助于进行质感表现。 2),透光且反光的物体这类物体以玻璃等晶体为例,对光的反射性极强,它可以使物体周围的环境反射到这些物体上,同时上述物体的透光性使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后面的东西。 既反光又产生透光使上述物体在表现上具有了很多的层次,使其材质效果显得非常的丰富与晶莹剔透。这是表现中关系较为复杂的一类材质,也是最具深度、最出效果的材质。 作为液体状态下的晶体水,其同样可以既反光又透光,由于其特殊状态与属性,使其具有千变万化的形态,将其列为晶体物质范畴,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认真研究。3),相对既不反光也不透光的物体其种类很多,如石、木、纸、皮革等等,最大的特点是不产生透光,光大部分都被此类材料所特有的表面肌理所吸收,只有少许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根据反射光的多少来辨别是何材料。这所说的不反光准确一点来说是不产生高光,是相对前两类物质材料而言的。由于此类材质物体种类较多,而每个材料都有其各自的肌理形态特征。1),石质自然的石材,大都给人一种原始、质朴、沉重、坚硬的感觉。在原始社会人类把它制成最初所使用的工具。它的色泽种类很多,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等等。它的形状有被刚劈出的棱角分明的石材,有经过天然外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团团的鹅卵石,也有经过人为琢磨加工出的大理石、玉石等。2),木质木质是一种具有明显肌理现象的天然材料。木材的种类很多,由于其特殊的生长过程,树干每年长粗一圈,形成年轮,也就是说形成了木质环绕轴心的内在生长结构。在使用木材时,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切截用料时,如横断切面与侧断切面,会形成不同的纹理现象,在进行描绘时,要仔细观察其肌理特征,表现出其有机的生命感于体量感来。3),布质是由线绳经过纺织手段,将其有秩序地交织在一起,产生一个柔软的片面物,可分为棉、麻、毛、化学纤维等五个种类。由于加工的技术与所用线的材料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质地,软的、粗涩的对于纤维交织在一起所表现出的肌理与质感,可以用放大镜去观察它的肌理有态的细节同时还要把握其整体感,表现时要使纤维的交织、穿插关系,产生一种主次感与节奏感。4),纸材自东汉造纸技术发明以来,它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设计中,它都与我们形影不离。同样是因为加工技术与材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质感的纸材,如:柔软的宣纸、光滑略坚挺的铜版纸、白卡纸等。在描绘纸质时,抓住纸的薄的特性与强度特性,并借助纸的皱折肌理形态来整体地描绘纸的微妙变化关系。5),皮毛皮革有天然与人造之分,天然皮革由于动物大多数生长毛发,经过后天加工制成皮革,其表面保留着毛孔,形成天然的纹理特点。仔细观察较天然皮革显得过于生硬与机械一些。皮革经过处理后具有一定光泽感。毛皮由于其辅生在各种动物皮肤上,形成特殊的生理生长规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肌理形态。这些都可以在细心观察和耐心描绘中慢慢体会到的。参考书目:,现代欧洲绘画教室质感,帕拉蒙编写组,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设 计 素 描 讲义,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On the sketch drawing of the texture of the performance ofWu Shaohui Student ID: 14,081,123,128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e Arts painting class, Hunan Yueyang) Abstract: The sketch is an independent art. In the sketch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extur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ifferent objects with the same mechanism, it will give a different texture. In his paintings, making sketch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texture shown. During texture photo, the treatment of dif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