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本课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地思恋和热爱。学习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字词,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基础分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情感.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却因人而异,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3 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二、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11.诗人此时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三、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四、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二、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三、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四、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五、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六、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离家近,不能还钟山只隔数重山。离家近,不能还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未能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切,盼能还教后反思: 6梅花魂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德育目标: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学生基础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梅花挂图、课文插图、磁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 认读生字词。3 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4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1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相机指导朗读。2 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a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b 再次出示梅花图,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c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d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f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2 生默读课文。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理解古诗的含义。“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2 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3 送别亲人,思归难归。“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4 唱“我的中国心”。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1 (指课题)什么叫“魂”?2 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3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板书设计: 6梅花魂(民族魂)黯然分外失声泪下爱惜痛哭爱国心临别含泪送图递绢课后反思:7桂花雨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桂花.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基础分析:本课难度不大,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4 分同桌轮读,评议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四、拓展延伸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五、作业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板书设计: 7 桂花雨抱树 使劲摇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怀念童年生活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时间:教材分析: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故乡如画的风景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学习目标: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学生基础分析: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美,那么自然“我”热爱,“我”思念教后反思:口语交际 习作 二学习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就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发挥想象,写一篇家乡的变化的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三、展示活动方案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二、大胆想象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五、小组评议,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读背古诗句,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教学难点:通过积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课前准备:收集思念家乡的诗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3、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四、诗文链接,内化积累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五、趣味语文.激发兴趣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教后反思:附送: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 (I)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德育目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生活习性和进化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基础分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真正认识了鲸这一庞然大物,了解了它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赶快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课前准备:一些鲸的图片。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2、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3、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四、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五、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2、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6、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板书设计: 9鲸 很大 16万公斤 4万公斤 说明方法 哺乳动物 体形像鱼 列数字 种类 须鲸 齿鲸 作比较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打比方课后反思:10* 松鼠教学时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松鼠生动画面,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学习目标: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德育目标: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基础分析:本文语言生动,通过多读了解松鼠的漂亮、可爱,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2小组讨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六、作业布置 改写板书设计: 漂亮 (外 形) 10 松鼠 驯良 (活动) 乖巧 (搭 窝)0课后反思: 11 新型玻璃教学时间:教材分析: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德育目标: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基础分析:科学是多么神奇啊!通过科学家的研制,玻璃变得如此神奇,具有如此多的功用。科学无止境,让我们加倍努力,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四、拓展延伸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第二课时一复习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二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竟说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住宅租赁合同与租户宠物饲养协议
- 离婚协议性质解析与财产分割、债务承担详细条款
- 离婚协议书模板:离婚后财产分割与子女医疗费用协议
- 物业管理租赁合同主体变更及三方责任划分协议
-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与财产分割双重公证协议
- 离婚协议子女探视权及财产分割综合协议
- 离婚协议样本:共同创业失败后的财产分配方案
- 离婚财产分割公证与协议执行合同范本
- 离婚后双方子女探望权及监护权调整补充协议范本
- 农业生产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镇综合执法队员职业素养要求及考试要点
- 2025年村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情绪会调控》教学设计
- 2025合同范本技术咨询合同
- 银行情绪与压力管理课件
- 2.2创新永无止境(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2025企业销售人员劳动合同
- 脚手架施工方案
- 第一单元 主题案例二 学习家庭园艺技巧-高中劳动与综合实践单元教学设计
- 京东安全工程师笔试题库
- 2025版校园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