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_第1页
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_第2页
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_第3页
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_第4页
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 两界分类系统三界分类系统四界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两总界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原界系统 两界分类系统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 1707 1778 注意到周围的生物有固着不动和自养型的植物 也有自由行动和异养型的动物 因此 他把整个生物分成相应的两大类 植物界和动物界 即所谓的两界分类系统 该系统把细菌类 藻类和真菌类归入植物界 把原生动物类归入动物界 在分类上 这个系统自问世以来 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 三界分类系统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 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 两百多年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发现 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 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 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 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 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 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 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 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 称为裸藻 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 称为眼虫 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 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德国博物学家赫克尔 E H Haeckel 于1866年将原生生物 包括细菌 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 黏菌等 另立为界 提出包含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三界系统 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 但未被接受 整整100年后 直到20世纪50年代 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 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四界分类系统 在三界分类系统 只因真菌类 如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以及遗传上常用的实验材料粗糙脉孢菌和面包酵母 固着生活和有细胞壁而归入植物界 但真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是几丁质 而不是纤维素 储存的是糖原 而不是淀粉 这些都有别于其他植物 真菌虽为异养型 但主要为腐生或寄生 有别于动物的异养摄生或异养摄食 真菌为细胞外消化 即把其消化酶分泌到食物上 在胞外把食物分解后再吸收到胞内供利用 也有别于动物的细胞内消化 由于真菌与植物和动物的上述明显差异 所以考柏兰 H F Copeland 于1938年将原核生物另立为界 提出了生物分类的四界系统 即原核生物界 原始有核界 包括单胞藻 简单的多细胞藻类 粘菌 真菌和原生生物 后生植物界和后生动物界 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的见解 后来获得了普遍的接受 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五界分类系统 魏泰克 R H Whittaker 1924 1980 将生物分成五个界 目前 生物分类学上使用较广的是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 R H Whittaker 1924 1980 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 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 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五界分类系统 其中的原生生物界包括一切真核的单细胞生物和没典型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生物 在这些生物中 有些似乎应放在动物界 如草履虫 变形虫 有些似乎应放在植物界 如衣藻 团藻 而有些则兼有植物和动物 或真菌 的双重特征 如眼虫和黏菌 魏泰克认为 这些生物处于进化的低级阶段 它们之间是没有清楚界限的 因此 可以放在一个界中 但是 有些分类学家则主张将它们分别放到动物界或植物界中 对于那些同时具有动物和植物两方面特征的生物 可以既收入植物界 也收入动物界 承认它们的 双重身份 两总界五界分类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等认为 上述五界分类系统把原生生物界列为一个中间阶段 削弱了原核与真核两个基本阶段的对比性 在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内 也没有考虑生态关系 为此 去掉原生生物界而成为两总界五界分类系统 原核总界 分为细菌界和蓝藻界 和真核总界 分为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 原来属于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依情况分属到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 六界分类系统 1975年特劳巴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等认为病毒一类非细胞生物应另立一个病毒界 于是提出了六界系统 包括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原界系统 70年代以后 随着分子生物科学的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有一类栖居于极端生态环境的生物 这类生物的细胞具有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 但在分子生物水平上 它们既不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