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doc_第1页
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doc_第2页
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doc_第3页
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doc_第4页
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作者姓名:郭雪梅工作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通讯地址: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邮政编码:014030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初中历史中考单元复习策略的探究郭雪梅【内容摘要】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是对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总结,内容繁多,头绪复杂,要求任课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又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实在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很多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事与愿违,本文以中考单元复习为例,浅显的阐述了初中历史中考前单元复习的策略问题。【关键词】单元复习 复习的策略 复习效率 记忆效能一、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课堂教学低下。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讲授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这些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第二、复习效果不佳。例如教师在进行单元阶段性的检测后发现,学生的记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知识是零散的,学科能力提升是缓慢的。复习的策略单一,讲授知识的角度一成不变,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第三、抢占学生课外时间普遍。教师抢占了学生的自习课,进行重复的训练;在周末的双休日的时候,把学生组织到学校进行集体补课;甚至将学生拉到教师的家里继续进行课余强化。教师占用了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培养,牺牲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和机会。最终导致学生方面:学习被动,主动思维的积极性降低;对内容理解不透;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不喜欢上课,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教师方面:重复训练、过度补课、心理疲劳、健康下降。即使是多年从事复习教学工作,教学上也没有进步。因此,历史中考单元复习中讲究策略, 就成为中考历史复习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了。二、单元复习的策略单元复习是指在不改变教科书章节结构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教学1。其价值在于赋予历史知识的基本组合。力足于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或一节课的内容来复习。(一)理清知识线索,整合知识结构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爆发年: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空袭英国扩大年: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联合年: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转折年: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决战年: 1944年,诺曼底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4月,中共七大胜利年: 5月,德国投降 8月,日本投降 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 10月,联合国成立根据教材的内容,提纲挈领的把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使知识条理清晰、纲举目张。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的史实归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对第二战的史实进行归纳和概括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又如,复习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时,将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组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1949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开端 中共成立 1921年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927年发展 中共探索革命道路1927-1937年: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1945年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1946-1949年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 (二)编顺口溜,统领知识中国近代史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两条线: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的背景,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是列强侵华史的必然结果。将1840年1949年,近代史这一百年的历史编成以下顺口溜,进行记忆总结:一八四零战争起,屈辱灾难不停息;人民抗争与探索,中共领导是核心;反帝反封终实现,百年沧桑成回忆;一九四九谱新曲,民族复兴看今夕。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这一单元时,进行了这样的单元总结:开国大典国家成立,政权巩固措施得力;一届人大宪法建立,土地改革深得民意;外交成就尽显国力,一五计划工业创立;三大改造政策适宜,社会主义最终确立。记忆顺口溜朗朗上口,记忆方便,总结性又强,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广泛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2。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从而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这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教法熔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第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新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还是不能将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复习课教学时就更加需要穿射历史情境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复习时,首先播放一段教师剪辑好的世纪战争的视频片段,视频的背景音乐,解说词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事实,还涉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知识。教师的语言描述所能达到的授课效果是有限的,学生仅靠倾听教师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然而有的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忽略了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方法。认为复习过程中,有意设置教学情境会浪费时间,只要理清条理就行了,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是不可能提升复习效率的。第二,利用文字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在进行复习时,最频繁和最直接的方法是文字史料教学。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利用文字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可以用来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增强历史感,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近代化起步这个单元“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时,运用史料汇集和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 材料一: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图片女子被缠足的照片,痛苦的表情的照片,吸食毒品的照片)教师提问:看到了这些陋习,思考这些陋俗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伤害?这些法律的制定说明了什么?(学生感悟:说明近代法律已开始进入国民生活)材料二:实行男女平等,提倡自主结婚,提倡女权。教师讲解:妇女要求地位平等,要求自身解放。辛亥革命过程中,女子参军、参政,成立团体。材料三:易服饰。西服和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学生感悟:照片、服饰是传统利益的重要内容。西服和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是观念的更新。)材料四:改称谓,以官职、先生、君、同志取代老爷、大人以人格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学生感悟:礼节上尊卑等级被平等观念取代,拉进中国人同近代社会的距离。)最后由学生总结,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3原来学生不能够理解的事物、语言,现在通过明明白白的事实比较,能够逐渐的自我领会,真实的感悟历史,发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历史教学情境,对于突破历史教材的局限,改善历史课堂的“沉闷”局面,这对复习效率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第三,利用生活情景,创设历史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影视作品、歌曲歌词、传媒广告、邮票、网页、短信等生活情景入手,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历史,让历史走进生活”的重要理念,使历史学科更具有“生活味”。例如以下试题:例1:“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这是周杰伦一首歌的歌词。这首歌曲的名称应该是:A.梦溪笔谈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例 2: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是兵马俑的故乡。”该广告词中的“这里”是指: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例3:“祝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这条贺年短信所引用的皇帝均属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以上所举三个例题分别以学生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歌曲、广告词、短信等素材为题引,巧妙的将中考历史考点融入其中,清新自然,生活味浓。既能使学生在历史试题中领略到生活的气息,也能达到让学生学会看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的精神。(四)单元复习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记忆效能记忆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行为影响记忆结果所特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5。历史学科记忆量大,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发现记忆窍门,改变传统记忆方式,探索新的高效率的记忆方法。例如,西欧走向联合的两个关键时间(1967年和1993年)的记忆。学生归纳后总结为“一九六七欧共体,欧洲联盟九三年”两句话。国际歌词曲作者:是欧仁鲍狄埃和法国音乐家狄盖特。因此总结为“词鲍曲狄”四个字,一目了然。笔者利用自己编制的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图3)将课本内容压缩成十五页的知识填空,以知识网络的框架为依托,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编制成了学生复习导学案。在单元复习时,学生运用起来比较简单和直接。一是节省了学生书写时间,二是学生复习时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可以做“随时拿到,随时看”,记忆效率也提高了。这就是所谓将课本读“薄”,还方便保存。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 本文以单元复习策略的运用为例,最终使使学生达到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网络、领悟历史学科蕴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复习备考实现从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