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_第4页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 杜甫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 人 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一生写诗1400多首 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大历三年 768 携家人南下湖南投亲访友 至大历五年 在湖湘大地浪迹近两年 登临衡山 歌咏衡州 后死于耒阳方田驿 葬于耒阳县治北郊耒江左畔洞阳观之西 今耒阳市一中校园内 期间写下100首 一说99首 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诗篇 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湖湘地区的真实社会生活 而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体现出一位千古诗人的鲜明形象 目录 1 望岳 2 春望 3 石壕村 望岳 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0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 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 11 望岳 全诗中没有 望 字但处处写望 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12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13 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远 近 朝 暮 望 登 12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泰山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色顶 一贤众山小 13 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1 唐朝盛世 2 诗人年轻 意气风发 3 漫游泰山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4 本诗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 但角度不同 试分别指出 5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抱负和理想 6 找出本诗的韵脚 指出它们押何韵 了 晓 鸟 小 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 颔联则是从山的侧面望泰山 颈联又从山顶远眺 尾联则是从山顶俯视全景 尾联表现了作者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渴望施展才能 展示自己的报国之心 春望 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 决眦入归鸟 2 浑欲不胜簪 3 老翁逾墙走 4 犹得备晨炊 5 吏呼一何怒 6 死者长已矣 3 阅读 春望 根据提示填空 1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 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2 写战火连绵 久盼家音 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 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多么 还能够 简直 越过 眼角几乎要裂开 4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国破 就其字面来讲 一般指首都的沦陷 此处将 国破 与山河在 联系在一起 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 描绘了春色满城 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 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 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可以让我们看见 诗人因国事而忧家 更因家事而忧国 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 使诗意更浓 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 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2 烽火连三月 中的 烽火 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 发现敌情 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 这里借指 3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 残破凄凉 战争 唐 杜甫 1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 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 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其中一个 欲 字 运用修辞方法 赋予花朵的特点 2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 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 作者面对如画的春景 勾起了漂泊伤感 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映衬 拟人 摇曳多姿的动感 9 选出对杜甫的 春望 赏析有误的一项A 这首五言律诗 前两联写 感时 后两联写 恨别 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 思家念亲的情怀 B 首联言明春望所见 一个 破 字 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着一 深 字 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 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 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 一个 望 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 由小到大 从山河到草木 再到花鸟 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 由浑浊到清晰 D 颈联结构工整 感情浓郁 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 用一 搔 字 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石壕吏 石壕吏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5 阅读 石壕吏 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 中表明捕吏凶暴 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 亲子战死 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表明家无壮男 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5 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 致词 层层诉说 凄苦至极 侧面写 揭示主题 4 用原文回答问题 1 说明兵役之苛酷 2 说明战争之惨烈 3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4 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5 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出入无完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听妇前致词 安史之乱 1 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2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 之乱 这是指 和 两人发动的叛乱 3 石壕吏 的姊妹篇是 和 5 老妪 被抓走了吗 何以为证 6 有人说唐军镇压 安史之乱 是正义的 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 你是怎么看的 请谈谈你的理由 被抓走了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的诗句可以为证 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 体谅老翁的行为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新安吏 潼关吏 14 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 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 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 第3 4段 写老翁逃跑避难 老妇出门周旋 D 第3 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 昼夜不安的情景 1 有人说 石壕吏 中的老妇的 致词 全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同意 从诗题来看 主要人物应是差吏 但世人对他用了暗写 诗人明写老妇 但用心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