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福建省中考线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悠哉悠哉,_ 。(诗经关雎) (2)树木丛生, _ 。(曹操观沧海) (3) _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沉舟侧畔千帆过,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_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了自己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诗句是:_ ;_ 。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生”与“义”的取舍的句子是:_ ;_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家庭和学校若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过度地关注,可能反而会降低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B.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按照“福州艺术门户”“都市最美村落”定位打造的古村落街区。 C.严格实施防控外来入境人员管制机制,便于及早预防、治疗和发现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 D.春天到了,那漫山遍野到处盛开的油菜花铺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充满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的城市信息化高级xng (A.型 B.形)态,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首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新阶段,一座座更高效、更灵敏、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正在 甲 (A.应天顺时 B.应运而生)。智慧城市规划为城市的正常运行建立“中枢神经”,使城市治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数据监测遍布城市的每一条“毛细血 (A.xu B.xi)管”,实现了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 乙 (A.感知 B.感应)。在提升城市“智商”的同时, 。 (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 _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场景 B.挑战与机遇也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 C.也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D.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严格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描绘出了一派阔大的景象。 B.颔联“蒸”“撼”二字力重千钧,富有表现力,使自然的湖泊具有了意识。 C.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蕴含了诗人想要从政却无人引荐的无奈与愤懑之情。 D.这首诗意在求仕,却没有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5.本诗后两句与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16分)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累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江防多懈,宾率将校乘一舟往来周视,增守兵戍要害,部内宴然。寻擢南京工部尚书。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数引年乞罢,光宗立,始予致仕。 宾官南都三十年,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初以御史家居,及丁忧归,连三年大饥,咸捐资以振。至天启五年,复捐粟三千石振贫民,以资三千金代下户之不能输赋者。抚按录上其先后事,时已加太子少保。崇祯六年卒,年九十一。谥清惠。(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操江:明代官名,主管上下江防。将校:指将官和校官。宴然:指安定,平安。光宗:指明光宗朱常洛。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南都:地名。丁忧:遭父母之丧。抚按:明、清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寻擢南京工部尚书_; 寻: _; (2)数引年乞罢 数: _ (3)及丁忧归 及: _ (4)咸捐资以振 咸: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B.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C.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D.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3分) (2)以资三千金代下户之不能输赋者。(2分) 9.文章主要写了丁宾的哪些事?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瓦有魂魄 李晓 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鸟。 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 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延。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因为那鸟粪毕竟在瓦上风雨里浸透和缠绵过。它有一点苦,有一些涩,这像我一直咀嚼过的那些人生况味。 在我故乡乡场野外,有一烧瓦的瓦窑。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泥土转世为瓦,这些瓦,被一些喝了高粱酒、红苕酒的汉子挑到山坡上、沟壑里、大树旁堆下,把瓦一片一片盖上房顶,成为新房。 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犟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 前年我回到老家村子,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他八十七岁了。 我想在梁老汉家住一晚。梁老汉还腿脚麻利,用柴火烧饭,用土碗盛菜。梁老汉往土灶里添柴时,腾起一股烟,从灶里急着飘荡出来,蹿上梁顶,从青瓦的缝里扑出去,与天空中的雾霭汇合。晚上,下起了雨,我同梁老汉闲聊,听瓦上雨声,想起一些流光,如安魂曲。 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梁老汉那青瓦房顶,那些层叠的瓦,如在苍凉之水里,老鱼起伏的鳞。这老瓦房,经过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飘摇,还像梁老汉一样健在着。梁老汉带着得意的神情告诉我,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这就像一些卑微之人的命,顽强。青瓦上,有深深浅浅的青苔覆盖,瓦被浸透得草一样的颜色。我有一种冲动,坐到房顶上去,喝一碗老酒,醉了,就把青瓦当床睡去。 我想起城里的诗人老马,有一年看到大水从逶迤群山而来,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就一个人提了酒,坐到了他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我就在瓦屋下,守护着我的这个诗人朋友。 而今,在老马的书房,还有几片瓦,那是他从老屋顶上抢救回来的。有一天,我去看他,老马出去跑步了,他要锻炼,减脂肪,减欲望。门没锁,他似乎知道我要来,那是一个大雾天气。我推开门,在他书房,我摩挲着那青瓦,都感觉到有老马的多少掌纹了。望着那青瓦,我一时恍惚,想起多年以前,它在炉火里的冶烤,滚烫的温度,而今,冷却在一个怀旧者的房间。我在老马那里看见一句诗,他说,火焰一旦凝固,就成了白色,比如水里,就有白色火焰。那么,泥土呢,它在翻滚的大火里,冷下来后,是不是就是这瓦的颜色,被氤氲时光洗染,流光浸泡,成了青,黑,褐色 老马回来告诉我,他感觉自已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 听老马这么一说,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3期,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抒发情感。 B.第段写“我”见过最老的瓦有一百多年历史,“我”间接尝到了“瓦”的味道。 C.第段中“我”似乎听见了泥土做成的瓦在火中嘶鸣,表达了“我”对瓦的怜惜。 D.本文与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一文都表达了对身边寻常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文章第段作者为什么说“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请简要分析。(3分) 12.文章第段写诗人老马提了酒在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赏析句子)(2分) (2)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加点词语有何作用?)(3分) 14.你认为瓦的“魂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日用品,已有一千多年制作历史,可谓世界上最早的雨伞。油纸伞工艺细腻、美观轻便、典雅别致、晴雨兼用,传承了我国传统制伞工艺,取材于天然之物,纯手工制作,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楠竹,刷纯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油纸伞起源于纸制伞,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工艺复杂烦琐,制作周期较长,全部依赖手工完成。一把油纸伞要数十道工序才可完成,民谚称:“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据制伞艺人介绍,这门手艺技术要求高,其技艺主要通过师徒相承和师父言传身教,依靠学艺人的悟性及长期实践来掌握。 以往,人们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像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雨具,制作油纸伞是一项传统的手工业,就像从前的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随处可见。颇有名气的如四川的泸州油纸伞、江西的甲路油纸伞、福建的福州及洋口油纸伞等,皆传承着千年的制伞古法,雕琢着千年的油纸伞佳话。 其中福州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在福州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清时进入繁荣期,清末民初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 古往今来,油纸伞不仅用于遮阳避雨,还是中华传统民艺的典范,代表着中国民俗文化的经典。 在古代,凡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文房四宝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它象征了“路途平安、高中状元”之意,表达了金榜题名的祝福。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寓希冀支撑门户之意。“故乡系情意,伞缘传千里。”“油纸”谐音“游子”,革命战争时期,仁人志士游历四海,寻求真理,身边常有油纸伞相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油纸伞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与妩媚,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它集古朴怀旧、精致唯美于一身,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在传情达意间展现其魅力,是人们爱不忍释的心仪之物,是世代传承的民艺精品。 (摘编自潘春华闲话油纸伞,有改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出处中“闲话”一词有“闲谈”之意,区别于正规的介绍,更贴近生活。 B.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日用品的油纸伞制作历史悠久,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 C.油纸伞依赖手工制作,第段引用的民谚说明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复杂烦琐。 D.油纸伞对制作技艺的水平要求很高,导致油纸伞的使用地域有一定的局限性。 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闲话”油纸伞的?请简要概括。(3分) 17.为什么说油纸伞代表着中国民俗文化的经典?请概括其原因。(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 随着最后一批患者走出武昌方舱医院,最先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市共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目前,中国境内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一周低于百例,另有多个省份相继“清零”。 这些都是中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其他国家应该借鉴中国的经验,全力控制疫情爆发。在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中国经验”中,可供世界其他国家超越制度、体制而借鉴的,至少包括统一指挥、阻断传播、集中资源、协调动员、分区分级、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摘编自新华社世界可借鉴的疫情防控“中国经验”) 材料二: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逐渐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北京时间3月21日10时,全球已有7个国家确诊人数过万。除中国外,全球累计确诊191709例。 图一: 注:累计确诊-累计治愈-累计死亡=现存确诊 图二: (数据来源:凤凰新闻) 材料三: 面对层出不穷、传导联动的全球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在这些风险挑战中,重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不可低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针对疫情采取强有力措施,既保护了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又维护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同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用极短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与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用中国速度为各国有效防控疫情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阻止疫情蔓延的防线,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作出的巨大努力,对有效抗击疫情意义重大。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人民“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这种责任担当再一次向世界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秉持公利大义的天下情怀。 (摘编自吴志成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多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的陆续“清零”表明我国的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B.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为了全力控制疫情爆发,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借鉴中国经验。 C.截至3月21日,已有7个国家逾19万例确诊,这表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 D.我国积极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材料二的图表内容反映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3分) 2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我国对国际社会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6分) 21.填空题。(3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在写 (人名)时,抓住其性格特征,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其中如实记载的 (事件)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 (人名)给予了简爱极大的帮助,他邀请简爱和他一起去传教,并向简爱求婚,但最终遭到了简爱的拒绝。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刘唐道:“哥哥大恩,无可报答,特令小弟送些人情来与押司,微表孝顺之心。保正哥哥今做头领,学究军师号令,非比旧日,小弟怎敢将回去?”(施耐庵水浒传)语段中的“哥哥”指谁?为什么要“送些人情来与押司”?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迈出蹒跚不稳的脚步,第一次走进校园,第一次背起行囊逐梦远方无数个这样的第一次,构成了我们对人生最真实的体验,而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人生第一次”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p3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1)辗转反侧 (2)百草丰茂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病树前头万木春(5)浊酒一杯家万里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评分细则: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2.(3分)B 评分细则:选择正确,得3分。 3.(7分)(1)(2分) B A 评分细则:每空1分。 (2)(2分)甲 B 乙 A 评分细则:每空1分。 (3)(3分) C 评分细则:选择正确,得3分。 二、阅读(70分) (一)(6分) 4.(3分)C 评分细则:选择正确,得3分。 5.(3分)都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想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答出“运用典故”或“用典”,得1分;答出“为国效力”或“报效国家”等,得2分。 (二)(16分) 6.(4分)(1)随即,不久 (2)屡次 (3)到,等到 (4)全,都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每小题1分。 7.(3分)B 评分细则:选择正确,得3分。 8.(5分)(1)(3分)每次遇上干旱或积水成灾,就请求(朝廷)赈济、借贷,时常拿出家产来帮助别人。 (2)(2分)拿出三千金钱财替不能交赋税的贫困人家缴纳赋税。 评分细则:(1)句关键词“辄”“佐”翻译正确,得2分,大意正确,得1分。(2)句关键词“以”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正确得1分。 9.(4分)第一问:来回巡视江防;将上元到丹阳的道路全部更换成石头;捐献钱财、粮食赈济百姓,替贫困人家缴纳赋税。 第二问:刻画了他恪尽职守、大公无私、关爱百姓的形象。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第一问,答出一件事情得1分,共3分;第二问,答出“恪尽职守、大公无私、关爱百姓”或意近答案,得1分。 (三)(20分) 10.(3分)C 评分细则:选择正确,得3分。 11.(3分)“守魂”实际上是指守护村庄,“我”的乡下亲人、老乡在村庄劳作、生活,最后归隐于泥土,他们对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一直坚守着。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答出“守魂就是守护村庄”,得1分;答出“坚守是因为对村庄感情深厚”,得2分。 12.(3分)因为要修电站,祖上留下的瓦房不能被完好地保存,表达了老马对瓦房、对瓦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答出“修电站”这一原因,得1分;答出“眷恋和不舍”的情感,得2分。 13.(5分)(1)(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村庄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状的感叹。 (2)(3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表现了梁老汉对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的意外和惊讶,从侧面突出了老瓦房顽强的生命力。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1)题,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对村庄的人越来越少的感叹”,得1分。(2)题,答出词语的本义,得1分,答出“意外和惊讶”等,得1分,答出“老瓦房顽强的生命力”,得1分。 14.(6分)示例:瓦就像“我”的乡下亲人和老乡一样拥有生命,虽出身卑微却顽强生长,最后默默老去;瓦见证了故乡人从出生到老去,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的生命历程;瓦见证了历史,当村庄逐渐消逝时,瓦也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答出“瓦”和乡下亲人、老乡的相似之处,得2分;答出“瓦”见证故乡人的生命历程,得2分;答出“瓦”见证历史,得2分。 (四)(12分)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