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马小丽).doc_第1页
案例(马小丽).doc_第2页
案例(马小丽).doc_第3页
案例(马小丽).doc_第4页
案例(马小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案例爱心:做好班工作的钥匙教育学告诉了我们:“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确实如此,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学生的成才,乃至祖国的未来。但今天的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他们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好班工作靠空洞的说教难于奏效。通过十年的实践总结,我觉得班主任应以“爱心”为钥匙:从理解、尊重、关怀、爱护学生出发,用多种生动的形式启发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思想积极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正确看待,更多关爱“为师者以爱心酬学子。”这是很多教师的座右铭。好老师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欢乐、苦恼都装在心里。优等生固然要爱,但是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通常,若老师能给他们以真诚的爱、炽热的爱,能给予信任,发自内心地去开导他们、启发他们,并设身处地去体察他们,帮他们发现被掩盖与歪曲的优点与长处,他们就能克服自己旧习,争取上进。记得曾经我接的班中有一个曾被学校大会点名批评的学生李某。刚接到时便有不少老师对我说:“同行对此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现在就看你的戏了。”怎么办?是放弃不管让其继续走斜路,还是多少次我夜不能寐,思考着怎样让该同学能守纪、能有所进步。我分析了这位同学的各方面情况,思前想后,觉得只有用爱心去开导他的心扉,才能有效。一开学我便与他交朋友。经常与其一起交流,无拘无束地进行沟通,从生活情况,谈到兴趣爱好、将来打算。我从中了解到这位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也希望多学点知识,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只是因过去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不好,又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不够守纪律,做了一些坏事,常挨师长批评,常遭同学白眼,老是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厌恶上学不思进取。了解情况后,我便抽空去家访,与家长沟通,商议转化他的办法。要求家长配合,多点关爱给他;要求全班同学伸出友谊之手,一齐帮助他;特别指定班长当他的同桌带好他、引导他。为激起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信心和勇气,培养其守纪意识,我还有意委任他为学习小组长和纪律委员。学习上专门给他“开小灶”,给予时时的提醒,特殊的关照。只要他有点滴的进步便及时表扬、鼓励。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他从一个违纪、厌学、好玩、不思进取的特差生,逐渐变得尊师守纪、勤奋向上了。在爱心的呵护下,一年过后,他成了一个好学生并考上重点高中。二、爱心促动,解决困难其实在班工作中,只要把批评和处分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与期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更“倾心”于老师,更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可见育人中“爱”是如此地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当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如我班小雯同学,开学不久,就发现她在课堂上无心听讲,从不举手发言,而且有同学说他偷别人的东西,经常买零食,甚至在校外吸烟。经调查了解,同学说的都是事实。经过家访,我知道其父亲多年前犯罪已入狱,母亲也刚刚去世。爷爷奶奶的溺爱,加上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他养成了嘴馋和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习惯。弄清原因后,我利用课后时间耐心地给她讲人生的道理,用生活中的许多事例教育她,用历史上的很多故事去启发她让她明白偷盗的恶果。我经常主动接近她嘘寒问暖,生活上加倍地关心爱护,自己掏钱给她买作业本纸笔等学习用品,给她买鞋子裤子等生活用品。并把她的情况向领导汇报,为她争取到了减免书杂费的特殊照顾,使她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弥补了心灵上的创伤。经过一番努力,这位同学进步了,性格开朗了,各方面不断提高,期末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心”是最好的钥匙。班主任只要用爱心关怀启导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会喜欢你的,那么班工作也就一定能做好。班主任德育案例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已不是神话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某某。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任科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中段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母亲,通过其母亲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已离开人世,他的母亲身体有病,不能理家事。这样的家庭造成他年纪小小正需父母疼爱之时却无人疼爱,内心充满仇恨。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羽毛球,给他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羽毛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初一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上课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本学期期终测试成绩平均达70分。 到了初二,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高兴起来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的纪律更加良好。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学习成绩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平均81分。 看着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被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均全面优良的学生。第二学期他的中段测试成绩已取得显著提高,在班上排名第三名,现在,他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张桂添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张某某同学从交朋友做起,和他一起打羽毛球,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 ,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某某,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张某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打羽毛球,与他交朋友;抓住他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两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张某某同学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我们只是孩子”,“ 我们只是老师”2006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作者 蔡文静我们只是孩子作者 李中惠 推荐 蔡文静我们只是孩子,亲爱的老师。你们知道吗?我们只是孩子。我们不是故意要捣乱,只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控制。爱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天性,没有自制力不会永远是我们的代名词。“你们不会分场合”,这是老师你们说的。在你们的眼中我们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吧!但我们只是孩子,请原谅我们作为孩子的玩闹。亲爱的老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真的只是孩子,一群想做好孩子的孩子老师的回复:我们只是老师作者 蔡文静亲爱的孩子,你们知道吗?我们只是老师。我们带领你们去看蓝天白云和大海,但是我们也必须告诉你们有雷电风雪和暗礁。我们看着你们玩闹、嬉笑,心里却惦记着你们在跌倒时需要一只援助的手。我们知道日渐长大的你们总有一天要离开搀扶的臂膀独立行走。但没有想到你们会把它看成禁锢的栅栏。你们的今天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今天是你们的未来。你们真的只是孩子,我们真的只是老师。亲爱的孩子,我们现在握一握手吧!这是我给我班语文课代表写的一首小诗,用以回答她在前首诗中提出的呼唤。我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逆反和偏激心理是我们交流的最大障碍。有些时候,我分明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可是他们却不领情。我用严格的纪律和耐心的谈话想使他们学会把握分寸。但是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教会学生把握为人处事的“度”就成为了我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以前我较多的是采取硬性规定,要求他们严格执行。虽然他们也能遵守,但是因为缺少内心的认同,一旦班主任老师不在,学生就会因为监督者的缺失而失去控制。从学生给我的随笔里就可以发现,他们对老师们的某些看法并不赞同,他们常常不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就会感到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情。如果不能提高他们对这种偏激、狭隘思想的认识,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但是如何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事要恰当把握的分寸,也不是一件易事。这里有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也许能提供一些实践的方法。每天早晨我都要求学生七点三十分到校。可是小P却经常在七点四十五分才到班级。久而久之,他成了我们班中的迟到大王。有一天,他又迟到了。我要求他解释迟到的理由,他振振有词地说:按学校规定,七点四十分进校门不算迟到,那么他在早自修之前,也就是七点四十五分前进教室怎么能算迟到呢?在此之前我不止一次的同小P讨论过关于早晨进校时间的问题。因为他担任了小队收作业的任务。如果掐着时间进班级,作业少还可以,作业一多,再加上有同学忘交、交错的情况,就会手忙脚乱,五分钟的时间太紧了。收不齐作业就会影响全班交作业的速度,继而影响早自修的准时开始。但是他对我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面对他不愿接受教育的行为我该怎么办呢?并且我知道班中有小P这样想法的同学不止一个。思考了很久,我决定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一做。因为学生们毕竟不是想要有意破坏纪律,他们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合理的理由,而我的规定又没有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这样做的必要性。所以只有用事实才能说服学生。我特意选了一个放学时间,非常郑重的向全班提出了小P同学关于早晨到校时间不需要七点三十分的看法,并征求大家的意见。果然,另外几个也是早晨进校经常要迟到的学生立刻点头表示赞同小P的想法。接着我提出早晨进校的新规定:同学们可以在七点三十分至四十分之间进校。但是七点四十五分的早自修必须准时进行。如果影响早自修的开始时间,迟到的同学就必须提早到校,保证在早自修之前能顺利收齐作业。我看到小P和一些学生点头表示了赞同。紧接的一天,小P踩着七点四十分的铃声进了教室。他刚坐到座位上,各科课代表便蜂拥而上,找他要整个小队的作业,一时间,他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刚把作业交齐,早自修的铃声便响了。他神情紧张地看了我一眼,赶快拿出书开始早读。我呢?看在眼里,没说任何话。小P虽然做得很狼狈,但是他毕竟没有影响到早自修。我现在就去批评他,说我是对的,时机还不成熟。我要耐心等待,等待他有醒悟的时刻出现。以后的几天,小P明显比平时早到了一点。因为他渐渐发现他晚到的习惯常常不能保证他在五分钟内准时收好作业,准备好早自修,自己处处很被动。为了使自己的要求不被老师彻底否定,他必须改变。可是,有一天,他还是迟到了,直到七点四十五分铃过了,他还没到。我让其他同学把作业先交了。七点五十分,他气喘吁吁的来了。一进门,他就把头耷拉了下来。我觉得这个时刻他肯定知道我要说什么,也知道我这样说的理由。班级里一双双眼睛似乎都定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