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4.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4.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4.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4.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教材概览】1、 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课程标准与大纲内容的对比研究。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二)、(三)、(四)中的部分内容,见表一、表二、表三。(二)微粒构成物质 表一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的“空中生烟”现象。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上表中的1,3,4均属于本单元内容。(三)认识化学元素 表二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上表内容基本属于本单元内容。(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表三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上表内容全部属于本单元内容。 “标准”与“大纲”相比,在“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的要求上,基本没有变化。 “标准”对“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没作明确要求,对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和共价化合物(HCl等)的形成没作要求。 “标准”从“物质的微粒性”这一高度来选择和组织这部分内容,从而提高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也就是说,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建立起“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念。“物质的微粒性”是“化学结构观”的基本观点。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是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选择时十分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 “标准”对“化合价”的概念降低了要求,原来的定义是“我们把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学生不易理解。“标准”只要求学生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感悟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标准”与“大纲”,在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要求上基本没有变化。2、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3、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本单元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知识结构透视】【单元目标聚集】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初步了解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离子、原子团、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概念。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概念。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门捷列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等情景素材的介绍,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STM与原子操纵技术”、“张青莲院士的卓越贡献”的介绍,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重点、难点扫描】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两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单元又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贯穿其中,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单元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以及生活中商品标签上标示物质的含量简单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来认识化学。本单元内容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对一些微观概念,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如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应结合学生熟悉和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和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去认识,以避免发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同时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注意让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实验与活动分析】本单元共有五个活动与探究。课题2中的活动探究内容是:(1)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建议学生除了查元素组成及含量外,可再查找元素存在的物质,最好可附上图片。另外还要让学生查阅有关太阳、宇宙、海洋等他们感兴趣的体系中主要存在的元素。学生的调查成果可以张贴展示,也可在课堂上择优展示,并且请学生作简单的介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与评价。(2)课题4中的探究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这个活动先让学生自己琢磨化合价记忆的方法,教师可在卡片正面写上元素符号,背面写上化合价,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比赛,每次请学生快速说出十张卡片上所写元素的化合价,计时,所用时间最少的小组应向全班介绍本组同学记忆化合价的妙法。在活动后教师可介绍化合价记忆口诀,学生也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并在课后尝试把口诀填在喜爱的歌中唱出来,并在第二天的课上向全班展示。这个活动将使枯燥的记忆过程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展示个人风采的活动,很受学生喜欢。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 一课时 课题2 二课时课题3 一课时 课题4 三课时【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录像的形式将抽象的、微观的物质结构较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题1采用的教学过程和手段:(一) 引入新课后,请学生以“我想像中的原子”为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二)建议寻找录像、动画片,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示,用创设的情境来展示原子内部的结构,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三)利用表41、表42学会寻找关系(必要时点拨),例如: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但最外层电子数量却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极小,但却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四)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应用上教版上的图片,很直观地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推导过程。(五)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动画演示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请学生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参考网址如下:/ziyuan/kejianku/wuli/wl86.swf课题2教学过程和手段(一) 通过学生把字母“a,r,e”组合成不同单词的活动,引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有限的基本成分组合而成的,从而引出元素的概念。通过形象的课件解释元素概念的含义。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前,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想是否可在这里给出信息让学生判断氢的三种同位素的原子属于何种元素,让学生理解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二)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微结构时用原子;另外,学生还搞不清“元素”与元素组成的“单质”之间的区别,建议可以用跟踪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以潍坊市2004年的一道中考选择题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元素、原子、物质、分子四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化学课程准解读第96页有一段说明:“不要求学生罗列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组成和构成在涵义上有什么异同,只要求学生能在结合实例的说明中能正确使用这些概念,领会它们的区别就可以了。在教材课题3的内容中有关于这些基本概念的联系图。可以看出,以上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仍要讲透。(三) 对于本课题的讨论,可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水的分解过程,让学生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四) 学生了解了元素定义后,应着重向他们介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可结合本课时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通过课堂上的发言和交流,让学生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五)对于元素符号的教学,可让学生自己找出记忆元素符号的方法,通过当堂比赛,找朋友(书写相似的元素符号)等活动,改变枯燥的记忆模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常见元素按原子序数记忆,为高中学习作准备。 (六)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单质存在的状态。建议按元素分类、字母相同,偏旁一致等方式进行兴趣抄写。(七)元素周期表是新教材上的一个亮点,附页上的元素周期表是立体的,看上去象一座雄伟的建筑,每种元素占据着一个房间。在这样的情境下,可否让学生观察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并自由发表意见。避免了老师枯燥的介绍。学生只要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就可以了,重在应用。两个活动与探究可以与练写元素符号结合起来,同时练习查资料、用周期表和写元素符号。课题3 教学过程和手段(一)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所以核外电子的排布是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可让学生对核外电子的运动模式进行猜想,然后尽量利用图示或多媒体,让学生明确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过程的教学应当简单明了。(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要求学生会画。可否利用教材上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查找规律,找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在学生理解了原子核外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后,学生自然可以理解离子的形成了。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元素的原子,并在身上配戴上元素符号的标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标记。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例如可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然后双方交换电子,手拉手变成好朋友,还可让镁原子出去找朋友等等。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对于单质、化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概念间的归纳整理,可以在课题2中归纳得出的网络图上进行补充,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图表进行归纳。课题4 教学过程和手段(一)化学式的含义可以利用图411理解。在进行讨论时教师补充可补充H2O2的含义。理解右下角小数字的意义。(二)根据表45列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固定的,引出元素化合价,强调元素化合价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对于教材81页上的叙述:“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我们在此提出,此种说法是否合理?活动与探究内容可以在课上完成第1题,第2题可以回家自创完成,在第二课时展示表演。(三)应用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且学会正确地读出化学式,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在纸片上练习书写20个化学式,包括已经掌握的,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把纸片上的化学式进行适当排列。当学生排列完毕时,还要说出自己的排列依据。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中,学生可找出很多化学式书写的规律,如单质、氧化物、简单化合物等的书写方法。然后再请学生读出纸片上的化学式,体会化学式的读法。通过这样的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规律的快乐,学习到研究问题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体验。(四)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要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定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药品或钙片等的说明书,例如钙尔奇D片上的说明:本品主要成分碳酸钙1500毫克(相当于钙600毫克),接着提出设问: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是如何得到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把化学计算带入了生活,使他们认识到本课题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单元评价建议】学生单元学习评价方案示例:一、档案袋评定评价项目具体内容收录及评价方式作业、小测验采用分组互评作业的形式(利用习题课,每单元3-4次),学生写评语(包括优点和错误原因分析),并修正自己每次做错的题目、错误的原因分析教师利用习题课或课下几分钟每单元重点反馈3-4次,可直接将其发给学生,并实施整体和个人定性评价(抽样),原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学习笔记预习记录:自己的想法、认识等,但不能完全抄书课堂笔记:必有内容,学生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其他不限课下笔记:内容不限,如认识的改变、自己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源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员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状况、互相交流笔记,进行自我评价并评价他人的学习笔记,教师定期抽查学习笔记,作出定性评价(从内容方法上予以评价);小组长检查,修正内容及评价结果入档(教师、组长负责制)(定性评价)课后感上完课的感受、未解决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至少有选定的8个主题的课后感)及时反馈,并对有意义的进行重点点评,感受及评价结果入档(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调查报告收集整理资料,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调查报告入档,及时反馈、实施整体和个人评价(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学习状况分析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阶段总结(学习态度、方法和策略等)分析报告入档,及时反馈,实施整体和个人评价(定性评价)其他活动调查、辩论、小制作小设计等活动成果入档,及时反馈,实施整体和个人评价(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二、活动表现评价评价项目具体内容收录及评价方式课堂活动表现学生课内外活动过程结果:学习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设计、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总结交流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个人活动表现记录评价(具体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定),每堂课留1-3分钟让学生谈收获,及时反馈,注重反馈结果的激励性(定性评价)整体活动表现记录评价:分批次进行,每堂课重点评价1-2组并追踪访谈(3-5分钟),制定访谈计划(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三、认识测验精选题目,有目的地侧重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把部分题目转换成活动测试,并注意问题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对问题情景的处理(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第四章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验A卷一、选择题(20题)1、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错误的是 ( )A、钾K B、氦ar C、汞Hg D、铝Al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0 B、Si C、Fe D、Al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波尔多液 B、水银 C、生理盐水 D、石油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个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5、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L):Da20、K3、Zn 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6、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有不同的含义,下列符号中只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2 B、H2 C、2H D、2H+7、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8、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纲米氮化镓(化学式为CaN)。已知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若在氮化镓中Ca有化合价为+3价,则N有化合价为( )A、+3 B、+5 C、-3 D、+19、下列关于双氧水(H2O2)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H2和O2组成的 B、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它是由水和氧原子组成的10、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1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12、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13、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A、 B、 C、 D、14、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5 D、+615、下列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从属元素的是( )A、B、C、D、16、在CO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3:8 B、1:2 C、1;1 D、3:417、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P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A、1 B、2 C、3 D、418、今年五月一日起实施的新交通法规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测试酒精既可用电子仪器,双可用化学方法。某兴趣小组利用物质颜色变化验证酒精的存在,其做法是:向盛有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棕色三氧化铬晶体(CrO3),然后向其中滴加酒精,生成绿色硫酸铬溶液Cr2(SO4)3和CO2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3 B、CrO3是还原剂C、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6 D、CrO3是氧化剂19、关于Na2O2、MnO2、O2、H2O2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B、都含有一个氧分子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具有相同的性质20、下列含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有化合价最高的是( )A、SO2 B、H2SO4 C、H2S D、Na2SO3二、填空题21、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6,该元素核内有_个质子;第二个电子层上有_个电子。用符号表示:1个钠离子_;2个氢原子_,3个水分子_。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其化学式是C6H12O6,它是由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_个原子,含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2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一个氧分子_。二个镁原子_。+2价的锌元素_。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23、从给定化合价的O(-2)、H(+1)、Cl(-1)、Cu(0) 、S(+6)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酸性氧化物_;无氧酸_;单质_。2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虽可保持肉类鲜美,但食用过量全会使用权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价。(3分)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回答不要求涉及相对原子质量。)请写出三点:_1988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CaN)。镓(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中_;容易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内有_个质子;最外层有_个电子;吻_(得或失)电子。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3个水分子_;1个镁离子_。(3分)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泣子是_。某元素R形成碱的化学式为R(OH)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一氧化氮会造成大气污染,可它在人体中有独特的功能。有三位科学家由于对一氧化氮的研究所取得的医学成果,获得1998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一氧化氮也被誉为“明星分子”。请写出一氧化氮的化学式_。制取调味精的主要原料是谷氨酸,谷氨酸的化学式为C5H9O4N,它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C、H、O、N原子个数比为_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物质分类物 质 举 例单质氧气(O)、氮气(N)、碳(C)、硫(S)、铜(Cu)汞(Hg)化合物二氧化碳(CO2)、硝酸(HNO3)、熟石灰Ca(OH)2、碳酸钙(CaCO3)、氯化钠(NaCl)、烧碱(NaOH)、氧化镁(MgO)、盐酸(HCl)表中有许多规律,如:“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的规律:_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