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B.C.D.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由图示可知陆地气流上升,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即;因而相同高度的陆地上空气温高于海洋上空,因此气温最低的地点为处,所以B项正确。答案B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解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是氮。答案B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是()A.动物体型变大B.动物体型变小C.动物患白内障失明D.植物长得低矮解析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对动物的眼睛损害大。答案C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 ,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千米,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A.-94 B.-72 C.-50 D.-34 解析对流层内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对流层顶部气温约为-50。答案C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据此完成第56题。5.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A.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6.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解析第5题,对流层大气同样高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气球上升速度越快,所以极地地区升空最快。第6题,气球上升到高空,由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膨胀破裂。答案5.D6.C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第79题。7.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8.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9.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解析第7题,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到达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第8题,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空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9题,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答案7.D8.B9.D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完成第10题。10.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 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 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项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D项错误。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B项错误。答案A读图,完成第1112题。1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A.PaPb;TaTbB.PaPb;TaTbC.PaTbD.PaPb;TaPb,气温TaTb。第12题,高空c地气压高于d地气压,风从c吹向d,受地转偏向力及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偏转成稳定的东风。答案11.D12.A气温垂直递减率反映大气随海拔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情况,一般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米。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和山谷风共同影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北坡40014301米(简称北坡低海拔区)和43015750米(简称北坡高海拔区)两段高程内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大部分时间内,北坡高海拔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低海拔区且年内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区()A.降水较多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C.离冰川更近,相对湿度更大D.气温低,空气湿度小14.山谷风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地区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是()A.山风降低、谷风增大B.山风增大、谷风降低C.山风增大、谷风增大D.山风降低、谷风降低解析第13题,高海拔处,离冰川更近,受冰川融水蒸发及冰面升华作用等影响,相对湿度较大,C项正确。随海拔的上升降水的分布呈少多少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并不一定降水多,A项错误。高海拔地区因气温低,植被覆盖率较差,B项错误;空气湿度受温度、风力大小、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海拔地区气温虽低,但接近冰川,湿度并不小。D项错误。第14题,白天,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为谷风,将谷底暖空气带至空中。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顺山坡流入谷底,风由山坡吹向谷底,形成山风,造成谷底气温下降。因此无论山风或谷风均会使上下温差减小,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D项正确。答案13.C14.D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1)。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2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据此完成第1516题。15.“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16.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B.C.D.解析第15题,据图2可知,位于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该处暖空气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地防霜冻。第16题,根椐图2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正确;风扇本身不可以吹出热风,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正确。答案15.B16.D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719题。17.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8.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19.雾霾天气,空气中的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作为中学生,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早晨起床去晨跑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C.去医药超市买一副可隔离PM2.5的口罩D.去郊区外婆家休假以远离雾霾解析第17题,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低能见度,C项正确。第18题,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A项正确。第19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从而减轻雾霾的影响,B项正确;晨跑、买口罩、远离雾霾区去休假不会解决雾霾问题。答案17.C18.A19.B20.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PBPBPA。近地面形成高压该地冷却,形成低压,该地受热,气温值由高到低:TBTATBTA。第(4)题,A处高空为低压,等压面下凹,B处高空为高压,等压面上凸。第(5)题,甲处为近地面风,受三力共同作用,风向右偏。答案(1)BC(2)B(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PBPA(或PAPBPBTATBTA(或TATBTATB)(4)B(5)见下图:27.(10分)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B、C。(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填字母);全球变暖与(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4)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B;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对应的是C。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四川盆地高得多。第(4)题,由图中曲线变化可以判断,阴天昼夜温差小,对应的是曲线。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C(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材料二拉萨位置(如下图所示)。(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分析夏季“拉萨夜雨”产生的原因。(3)评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第(2)题,从山谷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夜间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山谷中空气上升,成云致雨。第(3)题是一道评价题,既要分析其有利条件,也要说明不足,还要注意要求评价的范围。例如本题要求“就自然条件”进行评价,所以就不必作人文条件分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有利的自然条件有:该市所处位置海拔高,晴天多,阳光充足,夏季凉爽,加之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容易伤害旅游者的皮肤、眼睛等,不利于旅游者身体健康;气温日较差大,随身携带的衣物要求比较多。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2)拉萨地处河谷地形,容易形成山谷热力环流,夜晚由于谷底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对流雨。(3)有利条件: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不利条件: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2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4)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解析第(1)题,据图即可分析变化规律。第(2)题,要从太阳辐射、建筑物、气流运动及市区与郊区对比来说明。第(3)题,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从气团、地形、冬季供暖、逆温等几个角度分析成因。第(4)题,从比热容、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建筑物对风的阻挡、城市水体减少等角度去思考。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