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最新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课时计划 第周 第课(章、单元)第节 第课时年月日12 3 课时计划 第周 第课(章、单元)第节 第课时年月日45【篇二:2016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主题分析】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乘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的反映现实,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善美。 【教学目标】 1. 2.3. 4.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1.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教学指导】 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课时安排】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诗二首 2课时 女娲造人1课时 寓言四则2课时 21 皇帝的新装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012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 4. 5.6.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2.理解文章的意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话如同星辰在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通常离奇曲折,引人入胜,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 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代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新课讲授】 (一)字词积累 炫耀 称职 愚蠢 滑稽 狡猾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二)朗读课文 1. 2.3.(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新装。 2. 3. 小孩 新装 做 看 骗子 大臣 4.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有个皇帝喜欢穿新装,有两个骗子自称会做奇异的新装,皇帝上当,要骗子为他做新装。后来,皇帝和大臣去看新装,他们因为虚伪、愚蠢而赞美并不存在的新装。最后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新装去参加游行大典,最后骗局被一个小孩子揭穿。 5.这篇文章共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明确: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爱新装成癖,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第二部分(第24段):写骗子开始“做”新装。第三部分(第522段):写君臣看织布,全面展现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第四部分(第2332段):写皇帝“穿”新装游行。第五部分(第3336段):写揭穿新装的骗局。 (四)问题探究 你认为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只是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 一个爱美的皇帝。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可见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可见这个 【课堂小结】 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1.2.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了解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 【赏析句子】 1.“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这几句话可以看出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 帝的虚伪和骄横。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声音!爸爸说。 为了对孩子不懂世事做掩饰。 3.是什么样的人? 4.巧妙之处在于有心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骗术,因为它而这明显的骗局这些大人们居然没有人敢点透,这 明确: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 5.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明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在事实面前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维护皇帝的尊严,从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6.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情节的?【篇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理解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各单篇教学指要 猫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 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斑羚飞渡热情地讴歌了斑羚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斑羚崇高的精神境界,领略它们飞渡时的壮美。文章在详略安排、选材剪材、场面描写等方面都有可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 华南虎一诗表现了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量在鄙弃庸俗、保持独立人格方面给学生以启示。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指导品味重点诗歌语言的含义。 马是一篇语言生动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饱含感情地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马的深刻感情、由衷赞美。学习此文,要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了解文中对马的人格化描写,揣摩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狼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只狼的故事,给人以启示。教学本文,应以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要学习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并探讨文章的主旨,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设计构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本次活动拟以马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和关于马的历史人物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以写作训练为落脚点来设计本次活动。活动时间拟持续两周。进入本单元教学时将马先学,然后布置有关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搜集材料,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写作训练。 四、课时安排: 猫 2课时 斑羚飞渡 2课时 华南虎1课时 马 2课时 狼 2课时 语文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4课时26 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怅然、怂恿”等字词(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猫情态的图片,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检查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目标: 27 斑羚飞渡 1、有情朗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 3、学习精神,提高认识,学会善待,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2、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3、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人与动物,情景引读 1、图片展示:出示人与动物图片,营造学习氛围。 2、情景引读: 同学们,当我们看了这么多人与动物亲昵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与动物一起玩耍,相亲相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西南山区,正有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猎人赶到了绝境,在这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它们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