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地科院综合测评征求意见稿(13-9-15).doc_第1页
南师大地科院综合测评征求意见稿(13-9-15).doc_第2页
南师大地科院综合测评征求意见稿(13-9-15).doc_第3页
南师大地科院综合测评征求意见稿(13-9-15).doc_第4页
南师大地科院综合测评征求意见稿(13-9-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13年9月修定稿)一、总 则1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综合测评),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评优评奖和推荐保研、就业等提供依据,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激励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2 本综合测评适用对象为我院在籍全日制本科生。 3 综合测评每学期评价一次,测评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和能力发展素质四个方面。 思想品德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专业学习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创新能力。 身体素质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能力发展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社会工作、实践技能、文体活动等方面能力。4 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各部分的测评成绩由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组成;其中,基本分为80分,上限为100分。综合测评总分=思想品德成绩10%+专业学习成绩70%+身体素质测评成绩5%+能力发展测评成绩15% 二、思想品德测评测评成绩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5 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内容:(1)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对国家发展和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的表现,是否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维护社会和学校稳定的表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和党团组织生活的自觉性,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3)遵守社会公德和校园公共秩序的表现;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的表现;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节约水电和爱惜粮食的表现;能否做到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协作,乐于助人;6 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方式: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为80分。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者,基础分计80分;反之,基础分为0且取消综合测评资格。7思想品德素质加分条件及标准:(1)实行通报表扬制度,凡受到省级及以上(含省级)、校级、院级通报表扬者一次分别加10分、5分和3分。(2)学生支部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其主要负责人(以活动申报表上为准)分别加8分、6分、4分。(3)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其主要负责人(以活动申报表上为准)分别加6分、4分、2分。(4)所在宿舍及个人在校级宿舍评比中受到表彰的,校级文明宿舍,成员每人加2分,室长加3分;文明示范宿舍,成员每人加3分,室长加6分;在宿舍评比中,被评为先进个人的加1分,文明标兵个人加3分。所在宿舍在院级宿舍评比中受到表彰的,被评为“优良学风宿舍”宿舍的,成员加2分,室长加3分;被评为院“文明宿舍”的,成员加1分,室长加2分。(5)学院鼓励同学积极代表学院参加学校获校外思想教育类活动或竞赛的,经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认定,不获奖情况可加一次0.1分;在学校获奖的,按一、二、三等奖,可分别加4分、2分、1分。(6)学院鼓励同学积极向院里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经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认定并采纳,可加0.5分-1分。思想品德素质加分上限为20分。8 思想品德素质减分条件及标准:(1)党员无故不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的,一次减10分,在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有迟到早退现象的,一次减5分。(2)受学校、学院行政处分者给予减分:受校级通报批评者一次减5分,校级警告处分者一次减8分,校级严重警告处分者一次减10分,校级记过处分者一次减15分,校级留校察看处分者一次减20分;院级相应处分折半减分处理。(3)违反校纪校规,但未构成处分者,视情节轻重减410分:1)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无理取闹、损坏公物、哄砸酒瓶等。2)酗酒、赌博等。3)传阅或收听收看反动、淫秽书刊及音像制品等。(4)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夜不归宿者一次减5分,夜间晚归者一次减3分;宿舍卫生不达标一次(以公寓管理站公示情况和学生会抽检记录为准),给予相关责任人减3分;在宿舍内有其他违规违纪者,(如使用大功率违章电器,抽烟者),一次减5分。(5)无故未经批准不参加班级建设活动,一次减5分。(6)无故未经批准不参加学院规定必须参加的活动,一次减5分,迟到、早退者一次减2分。(7)不完成学院布置的“寒假作业”, 一次减5分。(8)建立通报批评制度:1)凡受校、院书面通报批评者(含校级党、团组织通报批评),分别减8分、4分。 2)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期工作情况,及时对本院违反校、院有关纪律规定,背离大学生文明形象的事件和不文明行为给予书面通报批评。注意事项:1)相同内容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均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加分。2)加减分抵消后记入总成绩。三、专业学习测评测评成绩专业学习成绩分奖励分-扣减分9专业学习测评评价内容: 专业学习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创新能力等。10专业学习素质评价方式:学习成绩测评分=(课程成绩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课程成绩为除体育课外的所有必修课成绩(必修课为除博雅课外所有课程)在计算专业学习成绩过程中:(1)凡以五级记分制记分的课程,均需换算成百分制记分,换算比例见下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百分制9080706050(2)凡不及格课程,按重修前的成绩计算;凡缓考课程,按缓考成绩计算;凡作弊的课程,按0分计算;11专业学习素质加分条件及标准:(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只限第一作者,如果导师为第一作者的,学生为二作的视同第一作者)的,每篇加10分,第二作者每篇加4分、第三作者每篇加2分。在省级以上刊物(非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包括与人合作),每篇加6分,第二作者每篇加2分、第三作者每篇加1分。(2)在校级及以上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被采纳者每篇加5分。(3)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如:测绘技能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省水文化大赛等),获省级和省级以上一等奖加10分,二等奖加6分,三等奖加4分;校级减半加分。以团队形式参加的,主持人按上述分值加分,团队成员减半。(4)参加省级大学生训练项目的,主持人加6分,团队成员加3分。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主持人加4分,团队成员加2分。参加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主持人加2分,团队成员加1分。(按项目结项所在学期给予加分)。相同内容项目参加不同级别的,以最高级别加分计入,不重复加分。(原则上团队成员不得超过5人)(5)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竞赛、比赛;省级和省级以上特等奖加10分,一等奖加8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校级选拔赛中折半加分处理。(6)获得各类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教师证、会计证、导游证、英语口译证、心理咨询师证等证书),加8分。(在所获得证书的学期计入加分)(7)英语六级在评定学期内(首次考试成绩)过520分的同学加2分,过425分的加1分。理工科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三级的加1分、文科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过二级的加1分。(8)获得国家专利并已经申请获得专利号的,参照获得国家级奖项加分。(9)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专业讲座,凭“素质报告积分卡”,盖章一次加0.1分(此项加分累计上限为1分)。12专业学习素质减分条件及标准:(1)有一门必修课程不及格者每门减2分;(2)无故旷课一节减2分。迟到早退1节减1分(以考勤记录为准)。注意事项:1)相同内容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均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加分。2)加减分抵消后记入总成绩。四、身体素质测评13 身体素质评价内容身体素质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14 身体素质评价方式一、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评分为体育课成绩*0.8+奖励分-扣减分的总和;三、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评分为基本分(70分)+奖励分-扣减分的总和,身体素质测评满分为100分。15 身体素质测评加分条件及标准:(1)个人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分、6分、4分;12分、10分、8分;15分、12分、10分。(2)团队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按第(1)项加分折半处理。(3)代表学院组织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比赛的,未获奖的代表队成员每人每次加1分。(4)获奖者加分以获奖证书为准,无获奖证书的,需出具有关单位证明。(5)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测试,每次加1分。16身体素质测评减分条件及标准:(1)未经批准无故不参加集体(班级、学院)组织的体育活动者一次减2分。(2)未经批准无故不参加学校的“大学生体质测验”减2分。(3)体育测试中,不达标者减2分。注意事项:1)在各级活动中,取前六名时第一名为一等奖,二、三名为二等奖,四、五、六名为三等奖;取前八名时第一名为一等奖,二、三名为二等奖,四、五、六、七、八名为三等奖。2)相同内容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均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加分。3)加减分抵消后记入身体素质总成绩。五、 能力发展评价测评成绩能力发展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17能力发展测评基本分为80分。18能力发展测评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情况;(2)服务学校、学院、班级和同学的意识和行动;(3)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4)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的积极性和具体表现;19 能力发展加分条件及标准:(1)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获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6分、4分、2分;省级及省级以上的按照2倍计分;学院级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2)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者分别加12分、10分、6分、3分;所在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先进小分队的,小分队队长分别加12分、10分、6分、3分,队员分别按等级折半加分。“先进个人”和“先进小分队”成员加分不累计。(3)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被评为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6分、4分和2分,省级及省级以上的加分成倍,院级按照50%折算。其他未经学院、学校组织而课余自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奖者,参照相应级别加分。(4)凡担任学生干部满一学期者,能履行职责者,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按如下标准加分:1)校学生会、科协、青协、心协、社团联合会、社区工作中心正、副主席,经考核,优秀(90分以上)加10分;良好(80分90分)加8分;合格(70分80分)加6分,70分以下的不予加分。2)校学生会、科协、青协、心协各中心正副主任(部长)、校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经考核,优秀(90分以上)加8分;良好(80分90分)加6分;合格(70分80分)加4分,70分以下的不予加分。3)校各类学生组织正式录用的干事、校报、电视台、广播站工作人员、学校各职能部门聘用的信息员、部门学生助理、经考核,优秀(90分以上)加6分;良好(80分90分)加4分;合格(70分80分)加2分,70分以下的不予加分。4)我院各学生组织中的成员:在任期内的加分为:基准分(10分)+考核加分(考核方式为集体民主评议,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A院学生会、青协、科协、心协等组织的正、副主席(会长)、院学生党支部正、副书记、学生团总支正、副书记,新闻中心正、副主任等主席团成员者;由分管的老师和各学生组织中层干部打分后取平均值,经考核,优秀者加20分,考核良好者加10分,考核合格及以下者不加分。B院各学生组织的各中心正副主任、由各组织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织中层干事集体打分后,取平均值,经考核,优秀者加15分,考核良好者加8分,考核合格及以下者不加分。各班班长、团支书,由各年级辅导员老师和各班同学集体打分后,取平均值,经考核,优秀者加15分,考核良好者加8分,考核合格及以下者不加分。C院各学生组织的各中心干事、由所在中心主任和其他干事集体打分后,取平均值,经考核,优秀者加10分,考核良好者加5分,考核合格及以下者不加分。各班班委会成员(心理气象员按班委加分)、团支部成员、由班级所有同学集体打分后,取平均值,经考核,优秀者加10分,考核良好者加5分,考核合格及以下者不加分。(5)身兼多职者,加分不累计,按最高职务计分。(6)热心公益事业,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一学期志愿服务以30小时为基准。超过10小时的每小时加0.1分,此项加分累计不得超过10分。(7)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省级个人奖项者加10分;评为校级三好标兵者加8分,校级“三好”、“优干”,校优秀党员、校优秀团员等校级个人奖项者加5分;被评为院级“优干”、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院级个人奖项者者加3分。同类称号重复获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计分。(8)个人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辩论赛、心理情景剧比赛、摄影大赛等),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分、6分、4分;12分、10分、8分;15分、12分、10分。(9)团队代表班级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组织的各项文娱比赛;按第(1)项加分折半处理。(10)代表学院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文娱比赛的,未获奖的代表队成员每人每次加1分。(11)获奖者加分以获奖证书为准,无获奖证书的,需出具有关单位证明。(12)完成学院布置的“寒假作业”评比为优秀,加1分。20能力发展减分条件及标准:(1)担任学生干部有严重失职行为,视情节减410分。(2)未经批准无故不参加集体(班级、学院)组织的文娱活动者一次减2分。 注意事项:1)在各级文娱活动中,取前六名时第一名为一等奖,二、三名为二等奖,四、五、六名为三等奖;取前八名时第一名为一等奖,二、三名为二等奖,四、五、六、七、八名为三等奖。2)相同内容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均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加分。3)加减分抵消后记入能力发展总成绩。第六章 测评方式1综合测评工作由院党委领导,分团委和各年级辅导员负责组织实施。各班成立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