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循环烘箱参数介绍和价格对比.doc_第1页
热风循环烘箱参数介绍和价格对比.doc_第2页
热风循环烘箱参数介绍和价格对比.doc_第3页
热风循环烘箱参数介绍和价格对比.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风循环烘箱而言,必须匹配好这些参数,方能得到重复性良好的工艺。3.粒丸包衣每个粉粒均匀附着包衣材料、及单个粉粒表面任一部分形成连续、厚薄一致的衣膜,是包衣成败的关键。4.制大颗粒大部分中药冲剂生产标准都沿袭摇摆制粒的指标,基本在1030目之间。按GMP所开发的新设备如真空烘箱系统真空系统-由真空泵或加罗茨泵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系统真空并排出气体,在每台真空泵的吸气口都装有因停电而防止气体返流的自动截止阀。真空泵 BOC EDWARDS/ALCATEL/ULVAC号 罗茨泵 BOC EDWARDS/ALCATEL/ULVAC真空阀门 BURKERT/ALEDER 压力传感器 BOC EDWARDS系统极限真空 1.0Pa电热鼓风干燥箱体干燥箱体-按 GB150-1998 标准设计,箱体内部均采用圆角处理,底部有倾斜,有利CIP排水,箱门采用特殊截面的橡胶密封,箱体侧面装有灯罩的视镜。箱体结构 带加强槽钢的矩形体 设计压力 0.15MPa设计温度 128 材质 SUS316L粗糙度 Ra0.4m 真空泄漏率 3.0Pa.l/s干燥箱设备以及充分发挥气流干燥加工技术的优势进而提高卷烟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气流干燥的原理及特点 1.1干燥原理 气流干燥也称瞬间干燥,是使加热介质(既是载热体也是载湿体,如空气)与待干燥的固体物料直接接触的过程。物料悬浮于气流中,加热介质以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给物料,使物料中的部分水分汽化,从而获得一定湿含量的固体产品。 在气流干燥物料的过程中,物料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分为加速运动阶段和等速运动阶段。在加速运动阶段,颗粒受到的曳力与浮力之和大于重力,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颗粒与气流的相对运动速度是一个变量;随颗粒运动速度增大,曳力逐渐减小,直至3个力的矢量和为零,颗粒进入等速运动阶段,此时气流与颗粒间的相对速度为一常数。颗粒与气流的相对运动情况对颗粒与气流之间的传热速率影响较大,在初始干燥阶段,颗粒刚进入干燥管时上升速度为零,与具有较高速度的热气流相遇,获得向上的速度,此时两相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很大,物料颗粒不断加速上升,进入加速运动干燥阶段,固体颗粒在加速阶段所获得的热量占整个干燥阶段获得热量的一半以上。在干燥后期,当固体物料的上升速度接近乃至达到气流速度时,对流传热系数大大减小,干燥效率降低。在干燥流程中不断改变气固两相的相对速度,增加粒子周围边界层处的湍流强度,尽可能扩大气固两相的接触面积,增加两相的接触时间,是提高干燥效率的有效措施。 由于微波加热使污泥脱水和干燥过程的本质是水吸收热量后蒸发的过程。因此微波功率越大,单位质量污泥吸收的微波能越多,污泥中水分达到气化点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同时微波功率越大,越能够加速内部水分扩散到表面的速率,促进污泥表面汽化速度,加快污泥整体的干燥速率,从而微波功率对污泥干燥效能影响显著。另外,污泥在微波干燥过程中,主要依靠内部剧烈蒸汽运动产生的总压梯度向外排出湿分,随着微波干燥时间的延长,污泥的含水率得以逐渐降低。 其中恒速干燥阶段是污泥干燥的主要阶段,该过程持续时间长绝大部分的水分在该阶段得以去除,污泥吸收的微波能主要用于水分的蒸发,从而该阶段干燥速率稳定,当污泥加载量不同时该阶段污泥干燥速率相差不大。由于本实验污泥量范围为200g350g,污泥量影响不显著,故污泥量是影响污泥干燥效能的次要因素。 结论(1)在微波功率为140580W、辐射时间为520min、污泥量为200350g的实验条件下,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及污泥量的综合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对污泥微波干燥效能影响高度显著,污泥量影响不显著。(2)微波功率及辐射时间对污泥微波干燥效能综合影响的正交回归方程为:P=7600 001N 141T-001NT,微波功率、辐射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污泥由于微波加热使污泥脱水和干燥过程的本质是水吸收热量后蒸发的过程。因此微波功率越大,单位质量污泥吸收的微波能越多,污泥中水分达到气化点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同时微波功率越大,越能够加速内部水分扩散到表面的速率,促进污泥表面汽化速度,加快污泥整体的干燥速率,从而微波功率对污泥干燥效能影响显著。另外,污泥在微波干燥过程中,主要依靠内部剧烈蒸汽运动产生的总压梯度向外排出湿分,随着微波干燥时间的延长,污泥的含水率得以逐渐降低。 其中恒速干燥阶段是污泥干燥的主要阶段,该过程持续时间长绝大部分的水分在该阶段得以去除,污泥吸收的微波能主要用于水分的蒸发,从而该阶段干燥速率稳定,当污泥加载量不同时该阶段污泥干燥速率相差不大。由于本实验污泥量范围为200g350g,污泥量影响不显著,故污泥量是影响污泥干燥效能的次要因素。 结论(1)在微波功率为140580W、辐射时间为520min、污泥量为200350g的实验条件下,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及污泥量的综合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对污泥微波干燥效能影响高度显著,污泥量影响不显著。(2)微波功率及辐射时间对污泥微波干燥效能综合影响的正交回归方程为:P=7600 001N 141T-001NT,微波功率、辐射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污泥总糖测定还原糖滴定法法。总酸测定酸碱滴定法。复水率测定复水率()=复水后样品/干重量1001.2.5分选和包装停机后随即打开干燥室门,取出料盘检查冻干葱的颜色、形态及干燥程度是否一致,若有未干燥完全或干燥过头、变色、变形的干葱及时挑选出来,将合格的干葱用塑料密封包装。 实验结果香葱预处理条件的确定许多种蔬菜不经漂烫直接冷冻,在冷藏和解冻后变色、变味。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多种酶类,这些酶在低温冻结条件下仍具有活性,解冻后由于温度上升,其活性更强烈,从而使蔬菜品质恶化5.这就要求在进行干燥前要对香葱灭酶,影响小香葱的颜色的酶主要为叶绿素酶,可将小香葱在漂烫中酶失活。影响酶失活的主要因素是漂烫温度和漂烫时间。为了选择较好的护色条件,选9个水平实验做正交试验结果。 漂烫温度为护色效果主要因素,漂烫时间为护色效果次要因素;最佳的漂烫温度为90;最佳的漂烫时间为60s. 冷冻干燥的条件的确定小葱最佳干燥温度和单位面积载重量的确定由可知:影响干燥条件的主要因素是干燥温度,单位面积载重量为影响干燥条件的次要因素;通过干燥条件的正交试验可知最佳干燥温度为为60;最佳单位面积载重量为1600g/m2. 小葱共晶点的确定共晶点温度即食品物料中水分全部冻结时的温度,可用电阻法测定。 将探头插入小香葱的葱白内,或串上葱绿,放入干燥箱,给板层制冷,当记录仪上的电阻最大时即9.9109欧姆,所测的温度即为小香葱的共晶点。通过实验:在95s时间内,温度为-7.2时,电阻最大,即小香葱的共晶点为-7.2。在这个实验条件下确定升华干燥所用时间为11h,解析干燥时间为1h. 冻干葱的品质分析感官品质分析冻干葱呈鲜绿色,外形均匀一致的柱状,具有的天然香味和气味,干吃时有轻微的涩味。复水后的小葱清香,颜色跟新鲜的小香葱差别不大。 复水率实验单位面积载重量(A)有3个水平:40,50,60;干燥温度(B)有3个水平:1200g/m2,1600g/m2,2000g/m2;共9个水平组合,每个组合重复数n=3;共27个观察值。现进行方差分析见。 两因素三水平下干葱复水率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dfMsF值0.010.05处理间11.8782.23527.170333.712.51A因素0.07520.0370.455B因素7.60723.80346.241336.013.55由可知因素A(单位面积载重量)不会对小葱的复水性产生影响,因素B(干燥温度)对小葱复水率影响差异显著。干燥温度越高,小葱的复水率越低。从总体看来小香葱复水情况最好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为40,单位面积载重量为1600g/m2,平均复水率为8.78. 不同干燥温度下小香葱的营养成分的变化在加工过程中,冻干葱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冻干葱中维生素C、总糖(以还原糖计)、总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干物质计)。 不同包装方法对冻干产品品质的影响的研究5采用普通塑料袋包装和真空包装的干葱各主要营养物质的测定见。 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下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以干物质计)主要营养物质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真空冻干的香葱经过4个月的保存后,营养物质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损失;但真空包装比普通包装的主要营养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