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教案.doc_第1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教案.doc_第2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教案.doc_第3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教案.doc_第4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授课班级矿井通风工任课教师马慧波授课时间2009年3月6日4节 3月10 日4节 审 阅课题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教学目地与要求 目的: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如能在事故初斯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小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而互救则是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为了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 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 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 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 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一、事故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一)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得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生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是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二)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三)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险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二、矿工自救设施与设备(一)井下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避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2种。(二)急救袋急救袋应分别设在:进风系统的风流分支处,距采掘工作面2540m进风侧的巷道内,爆破人员、撤出人员停留处及警戒人员站岗处,回风巷道中有人作业处。急救袋的安设数量,应按该处可能避难的最多人数计算,急救袋的空气给量每人按不少于0.3m3/min计算。(三)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小型的供矿工随身携带的防毒器具。是矿工在井下避到火灾、瓦斯或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时进行自救的一种重要装备。三、各类灾害事故时的避灾措施(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中的措施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2、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措施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措施(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避灾措施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矿工要把自己的隔离式自救器带在身上,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立即打开外壳佩戴好,迅速外撤。矿工在撤退途中,如果退路被堵或自救器有效时间不够,可到矿井专门设置的井下避难所或压风自救装置暂避,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的巷道、硐室躲避。(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避灾措施四、伤情判断(一)判断方法一旦出现大批伤员时,一般是先救重伤,后救轻伤。伤情轻重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伤员受伤的和伤情的变化来进行。即首先要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等三大特征,并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二)伤员类别及其处置原则用上述4项检查,即可对伤员伤情的轻重作一个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