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这个单元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课是节选自绘本指树的男人,法国作家让乔诺创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乐园。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默默无私的人格魅力。学情分析: 本课贴近生活,内容亲近,课本中配图也很丰富,又是节选自绘本故事,学生兴趣的浓厚。而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情感难度不大。同时在前一个单元已经指导过如何进行默读,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已不陌生,但要求更高。默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重点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路,但对于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在批注中认识人物、评价人物,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这一点上学生不易掌握,需要教师予以指导。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默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厘清思路,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批注阅读的方法,谈谈对牧羊人的认识。 (2)通过分析对比的写法,探究本文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默读全文,运用批注阅读的方法,谈谈对牧羊人的认识。教学难点:运用批注阅读的方法,谈谈对牧羊人的认识。教具: PPT课件教学方法:教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学法:批注法、阅读品味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先出现两幅图片。 2.教师引导:滚滚沙漠掩埋了一切生命,一望无际的沙漠向四周蔓延,风卷巨幔遮住了太阳的眼睛,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里阳光灿烂,绿树成荫,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绿洲。谁使得昔日的荒漠变成绿洲,这奇迹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这奇迹是一位名字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30多年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他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主人公。【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视觉效果更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景之中,便于下一步开展教学。2、 题目解说。1.牧羊人即放羊的人。2.作用: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的身份,又交代了主人公所做的事。3.小结:平凡的人做一件平凡的事。探寻平凡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设计意图】题目蕴含着重要的信息,通过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的详解分析,可以使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对象。3、 预习检查 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2.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表格。明确: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经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流水;各种草木开始复现。最后一次相见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设计意图】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落实检查预习的效果。4、 认识人物。 默读全文,思考: 1.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采用批注阅读的方法,进一步去认识牧羊人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相关方法。)教师先示范上两个例子,让学生明白批注阅读怎么做。示例: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最佳。而批注式阅读就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每一个字都要认清,不能放过。手到就是做些标记,抄录摘要,写下感想等;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理解语句意义和句段间的内在联系。6、 课文资料链接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教师引导:小说就是虚构的真实,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细腻的文笔。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七、评价人物 植树的牧羊人感动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普罗旺斯爷爷”。结合课文,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感动世界的颁奖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50字。【设计意图】写颁奖词目的让学生对人物及人物精神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学生可多角度写,但要言之有据,言之有旨,符合所给的要求。八、课堂小结 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九、课后作业1.阅读绘本植树的男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与朋友一起植树吧。3.搜集与植树相关的故事或口号标语,与同学们分享。【设计意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