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商隐二首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李商隐二首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李商隐二首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李商隐二首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4页
高中语文李商隐二首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二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相关知识】:1、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他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潦倒终生。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风格,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寄予深沉、构思精密、富于想象、色彩浓丽的独特风格。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具有象征意味,意境朦胧。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后人的注本有清人冯浩的李义山诗文集详注、今人陈永正的李商隐诗选等。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最能代表他的风格,也最引人注意的,是他那些以无题和作品中某个词汇为题目的爱情诗。清辞丽句,情深动人。“相见时难别亦难”、“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均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2、参考资料:关于锦瑟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悼念亡妻说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 玉也 .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 、自比文才说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为时尚 , 成此才学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无端 , 犹言无谓也 . 自顾头颅老大 , 一弦一柱 , 盖已半百之年矣 . 晓梦喻少年时事 . 义山早负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梦 . 春心者 , 壮心也 . 壮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鹃 , 已成隔世 . 珠玉皆宝货 , 珠在沧海 , 则有遗珠之叹 , 惟见月照而泪 . 生烟者 , 玉之精气 , 玉虽不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气 , 自在蓝田 . ” ( 摘自诗学纂闻 ) 、恋情难忘说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一锦瑟解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惘然( ) 蜡炬( ) 云鬓(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一弦一柱思华年( )(2)蓝田日暖玉生烟(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晓镜但愁云鬓改( )3、分析首联: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4、分析颔联所用典故。 参考答案:上句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下句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这一联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 5、本诗颈联所描写的情景反差较大,是否和谐?你是怎样理解的?和谐。“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6、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溯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7、如何理解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尾联收束全篇。“此情”与开篇的“华年”相呼应,统指上文所抒写的情事;“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凡迷惘、哀伤、寂寞、虚幻之情,统于二字之中。当时已然的感喟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今衬昔,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忍受的怅惘和悲凉。8、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的?参考答案:本诗的内容有很多争议,取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教师引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 近年来一些侧重考查考生古诗阅读鉴赏个性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型渐渐在高考中在占了相当的比例,且分值较高,一般在5分8分。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置指向鲜明的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作出个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评价诗人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继续在这一方面加强训练。9、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二、无题解读:1、【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就诗而论,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著精神,感情世界深微缅邈,极为丰富。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2、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3、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5、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7、颔联运用了什麽艺术手法?有人说颔联中的“丝”的含义很丰富,你对此有何理解?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8、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9、“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10、尾联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虚实变化,风情婉转。11、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高考回顾】1、阅读唐诗,回答下列问题。(2006福建卷)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1)端居:闲居。(2)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这句中的“敌”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 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麽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如果从拟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题似乎更容易作答。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这阶下的青苔与红树似乎也默默相对,有一种无言的愁绪与寥落的意态,将情感深深地融入景物之中。【拓展应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流 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参差:指鸟振翅飞翔。(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4分)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4分)参考答案:(1)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4分)(2)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4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风 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魄未遇时所写的托物寓怀之作,借古剑尘埋托寓才士不遇。这首诗颔联中的“仍”、“自”二字,极富神味。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对这两个字所包含的韵味作简要的分析。参考答案: “仍”是更、兼的意思,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 “自”是自顾的意思,画出了青楼富豪无视人间忧苦自顾享乐的意态。 “仍”“自两字,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的冷酷生活现实。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日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许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注: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 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艳阳普照下一片灿漫春光所引起的独特感受。春光烂漫,丽日当空,争艳竞妍。传达出春天方兴未艾的趋势,天地间充溢着热烈的大好春光的气氛。“斗”字似乎还呈现出春光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暗含着作者韶光易逝的轻微感慨。同意。“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诗人巧妙地用它来比喻自己的绵绵思绪。既表现出有朝一日“心事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的的期待,也反衬出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填空并回答问题。(9分)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参考答案:(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6、阅读下面李商隐写落花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花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晴暖感余芳,红苞杂绛房。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注:落花诗作于因娶王茂元之女构怨于权贵令狐淘之后,诗人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落第而颓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这两句诗不过是写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但妙处就在于 两诗都有一“扫”字。前诗之“扫”是写扫前之意,既表达出诗人怜花惜花之情,又蕴含了断肠人逢落花倍觉凄伤之感。后诗之“扫”是写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在内容上的因果联系(1分),诗人把落花说成是因“客”去才“乱飞”(2分)。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既写缤纷的落花,又抒孤独惆怅之情(1分)。(赏析: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这两句诗不单写花,而且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扫后之感(1分),既描写了经久不灭的落花之香(1分),又表现了落花形象美好与品质高洁(1分)。李商隐诗二首教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相关知识】:1、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他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潦倒终生。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风格,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寄予深沉、构思精密、富于想象、色彩浓丽的独特风格。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具有象征意味,意境朦胧。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后人的注本有清人冯浩的李义山诗文集详注、今人陈永正的李商隐诗选等。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最能代表他的风格,也最引人注意的,是他那些以无题和作品中某个词汇为题目的爱情诗。清辞丽句,情深动人。“相见时难别亦难”、“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均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2、参考资料:关于锦瑟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悼念亡妻说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 玉也 .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 、自比文才说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为时尚 , 成此才学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无端 , 犹言无谓也 . 自顾头颅老大 , 一弦一柱 , 盖已半百之年矣 . 晓梦喻少年时事 . 义山早负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梦 . 春心者 , 壮心也 . 壮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鹃 , 已成隔世 . 珠玉皆宝货 , 珠在沧海 , 则有遗珠之叹 , 惟见月照而泪 . 生烟者 , 玉之精气 , 玉虽不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气 , 自在蓝田 . ” ( 摘自诗学纂闻 ) 、恋情难忘说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一锦瑟解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惘然( ) 蜡炬( ) 云鬓(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一弦一柱思华年( )(2)蓝田日暖玉生烟(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晓镜但愁云鬓改( )3、分析首联: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4、分析颔联所用典故。 答: 5、本诗颈联所描写的情景反差较大,是否和谐?你是怎样理解的?答: 6、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答: 7、如何理解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 8、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的?答: 9、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 二、无题解读:1、【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就诗而论,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著精神,感情世界深微缅邈,极为丰富。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2、概括首联内容:答: 3、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答: 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答: 5、概括颔联的内容。答: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答: 7、颔联运用了什麽艺术手法?有人说颔联中的“丝”的含义很丰富,你对此有何理解?答: 8、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答: 9、“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答: 10、尾联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答: 11、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 【高考回顾】1、阅读唐诗,回答下列问题。(2006福建卷)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1)端居:闲居。(2)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麽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拓展应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流 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