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9).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9).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9).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9).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9).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王教案7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3、体会作者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教学重点: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并尝试着写一写身边的小人物。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幅图画和一段材料: 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友顺来导课。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在某些人的眼里也许像王顺友这样的人只是小人物,然而往往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和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的文明传统得以传承。在底层人的身上放射出穿越历史的光芒。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杨绛先生笔下的小人物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杨绛,生于1911年,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小癞子斐多等。 钱钟书妻子,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二)快速阅读文章,结尾有这么一句话:“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里的“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在文中是指谁? 明确:“幸运的人”是指作者杨绛,“不幸的人”是指老王。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境遇、为人两方面考虑) 明确:生活境遇苦 为人善良(二)分别找出老王的不幸之处。1、哪些情节写出他的生活境遇苦和为人的善良?境遇苦:靠着一辆破三轮车活命,而且是单干户 老没有什么亲人,两个侄儿没出息 孤不仅老而且,只有一只眼,乘客不愿坐他的车 残 载客三轮被取缔,他身弱多病 病住破败小屋 贫为人善良: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冰大但冰价相等 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钱不够 同情心知恩图报,抱病,送香油鸡蛋还人情 善良 朴实 知恩图报(三)感悟理解1、大家与我交往了这么长时间,都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可是作者与老王交往了这么长时间,她有没有说出老王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遇到像老王一样生活困苦的人?)明确:之所以不提老王的名字,是因为作者想让人们意识到,老王不仅是个人形象,同时也是群体形象,他是社会上所有生活困苦之人的一个缩影。 2、那么,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我们能否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答:我们常说“以善体察善”,作者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甚至当老王颤巍巍地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难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3)杨绛一家既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老王,又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为何会“不安”和“愧怍”?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方法指导:理解重点句子的前提是理解重要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幸运者:杨绛夫妇虽然在文革中经历了批斗和抄家,遭遇也十分悲惨,但是他们毕竟还有工资,毕竟还能享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毕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毕竟在文革中熬过来了。所以杨绛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不幸者:解放前是车夫,受奴役和压迫;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依然穷困潦倒。身体残疾,孤苦伶仃,最后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而悲惨的死去,在杨绛看来,这是一个不幸者。愧怍: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情或者未尽到职责而感到不安。任何一个人生活字这个社会上总会遇到困难,成为时代的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绝对没有理由歧视不幸者。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四、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社会底层人物的优秀品质。 “愧怍”背后,有许多的因素。其实,不只是杨绛,很多有良知的文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底层普通劳动者的“愧怍”。阅读资料盲人看(节选),看一看作家毕淑敏笔下的底层人物,体会一下者又是一种怎样的“愧怍”。1、找出能体现“我”内心愧怍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我”为何愧怍。我好悔。因为误解了盲人卖蜡烛赚昧心钱。其实盲人能自谋生路,自力更生,并且为他人着想。我知道我又做错了。50元钱实际上是出于同情而施舍给盲人的,但是盲人不接受施舍,认为自己是在做生意,应该公平交易。由此看出盲人自尊自强。他需要的不是怜悯和施舍,而是平等和尊重。2、许多知识分子,例如杨绛,例如毕淑敏,他们在与这些底层百姓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情感。有的“愧怍”,有的“后悔”,有的“感动”,有的“激动”。这些小人物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呢?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梳理,我们知道了因为他们身上保留着淳朴善良的美好天性,保留着守护社会良知的优秀品格。不仅如此,他们身上蕴藏着无数震撼人心的力量。 3、由此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明确:首先,这表现了作者“人人平等”的观念。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人无论境遇好坏,都应该尊重他人。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所以作者才会感觉到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也是件很抱歉的事。再者,这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总之,只有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尤其是在老王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五、作者已用朴实自然又包含情感的语言将老王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而又悲苦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上。同学们,你发现自己身边的老王了吗?你该怎样对待他?我们身边有很多老王,像扫街的环卫工人,擦鞋的大嫂”他们都是卑微的,但都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奉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如有可能应给他们提供帮助。六、作业:我身边的小人物 字数500字左右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梳理上节课的内容。 二、感悟语言 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流泪的体验吧?那是感动,是共鸣。读文章也应如此。文中哪些句子敲开了你的心扉?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些文字让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哪些场景引起了你对往日某段生活或某个场景的联想?哪些妙语让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