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目标导航1.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2.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重点)3.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表现(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都有利于农民进行生产。(2)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3)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2.影响: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二、繁盛的洛阳1.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促进了洛阳商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建设,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2.洛阳的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政府专门为中亚和大秦国等外国商人设立四通市。3.一些富商大贾周游天下或远走异域,使得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思维点拨孝文帝迁都后洛阳在北魏时的状况和地位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都市,还是都城建筑艺术的典范,国内外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民族融合的集中体现。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表现(1)魏晋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迁居中原,各族人民长期通婚杂居,相互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2)汉语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3)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后,也成了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易错提醒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度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饮食等。2.影响(1)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论要旨(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2)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阂,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它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主题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洛阳伽蓝记史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史料解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伽蓝记描述的正是这方面的情况。“不期然”表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提示社会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提示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其祖母冯氏的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3)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内容全面,措施得力。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答案D解析均田制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的小农,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2.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答案B解析均田制的推行,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体现出物质文明的进步,故B正确;其他三项错误。3.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就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4.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础达标1.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倡导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两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分别为后世沿用,但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倡导严刑峻法,D错误。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说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答案C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思是如果不能悉心耕作,种一顷地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3.(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B.C.D.答案A解析为了保证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北魏推行均田制,正确;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正确;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封建统治,正确。故选A。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孝”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B.三长制C.整顿吏治D.汉化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结合本题,史学界产生分歧针对的措施是汉化政策。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B.C.D.答案D解析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商鞅变法也改变社会风俗;商鞅变法确立秦国实行封建土地制度,北魏孝文帝也确立了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一场封建化的改革,所以都对守旧势力进行了打击,因此都对,所以选D。能力提升7.移风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着眼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材料二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言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材料三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蒙文通古史甄微秦之社会材料四此汉化政策其子孙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汉化程度更为增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则已达顶点,而逐渐腐化矣。然同时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之所浸染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渐染汉化,则为一善战之民族,自不代言。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观念。(2)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抚宁一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四校联盟”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抚宁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奉贤区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高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财务人员年终的工作总结
- 高速回家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血压病科普
- 电脑维护与使用知识培训课件
- 耳穴压豆课件完整版
- 保利物业2024培训手册:如何引领行业新趋势
-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课件
- DBJ41T 256-2021 河南省海绵城市设计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 独家授权合同模板
- 南京外国语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绿色火车站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2021团体标准解读)-20221004172843
- 一年级道德法治教案设计
- 机电安装验收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