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C.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D. 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2. 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 )东汉157年西晋280年下降比例户数10677960245984077%口数564868561616386371.4%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 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 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3.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A.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的限制C. 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项经济政策4. 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大清律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种财产继承规则( )A. 反映出诸子家庭权利平等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C. 表明封建纲常伦理的崩坏 D. 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5. 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业( )A. 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 B. 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来C. 已经实现自给自足 D. 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6. 19世纪初,英州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A. 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 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C.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 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7. 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引发了早期殖民扩张C.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D. 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8. 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A.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 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C. 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9. 1889年,自1867年以来的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右下图),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有( ) 发电机 电话 三轮汽车 飞机A. B. C. D. 10.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C. 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D.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11.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A.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12.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E段13.阅读 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统计表(单位:英镑)。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协定关税 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自然经济的抵制 民族工业的兴起A. B. C. D. 14.据申报1912年2月19日报道,湖南湘潭县城“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这表明( )A.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革新与传统惰性并存C. 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 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15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 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B. 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 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 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16.读图,对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 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B. 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C. 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 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17.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奏请并获得清政府许可后,织布官局得以迁往武昌。这表明( )A. 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崛起 B. 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C. 自然因素影响工业布局 D. 民族工业对外依赖性18.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 )包含了市场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观点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有利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理论基础A. B. C. D. 1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20.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 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国人己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21.据不完全统计,1916年全国共有24万近代女工,集中在手工业等轻工企业当中,而少数女子在教会医院、学校、剧团等供职,女子登台演戏也是在辛亥革命后。这主要表明()A. 女子为生活所迫参加生产活动 B. 辛亥革命促进了女性的解放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 辛亥革命提高了妇女的参政能力22.罗斯福新政期间,共有6 000多名贫困的艺术家、教师、工匠、摄影师、设计师和研究者受雇于联邦艺术计划。如架上画家平均每月可以得到95美元,作为回报,他们需要工作96个小时或定期提交他们在自己的画室里以任何风格完成的作品。下列与这一举措得益于同一法案的是( )A. 减少工业生产B. 保护劳工权利 C. 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D. 兴办公共工程23.2016年3月,俄罗斯人以执政前后国家十个方面的变化为标准,评价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十位领导人的功过,列宁、斯大林、普京的得分均为正面,并列第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有9项评价均为负面而位居最后。这体现出俄罗斯人()A. 对历史的认可度比较高 B. 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C. 充满对计划经济的怀念 D. 有比较高的历史荣誉感24.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 “冷战”形成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D.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计52分。)25.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材料二 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三 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忠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以来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指出,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应过分赞扬。请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7.参观博物馆是进行历史学习,了解社会变迁,开拓视野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雁鱼灯造型雍容华贵,以大雁的脖颈为导烟管,将燃烧油脂产生的烟气导溶于雁腹部的水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两片弧形灯罩可以自由转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及方向。因其工艺复杂,造价不菲,仅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首都博物馆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文物“雁鱼灯” 材料二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了无锡茂新面粉厂。从1910年开始使用“兵船”商标,获利颇丰。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商标法并正式成立农商部商标局,“兵船”牌商标成为我国第一号注册商标。商标由文字与图形组成:最上方书写的是企业中英文名称;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兵船图形及“兵船”商标,左右两行文字是“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商标最下部分的英文说明,包括每袋面粉重量、规格、质量保证等。 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兵船牌”商标材料三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主题展左图: 80年代最先进的通信工具,俗称“大哥大”,价格在2万元以上。 中图:关于市内电话新装用户收取初装费的红头文件。1990年北京市个人安装固定电话收费5000元。 右图:2015年上市的海尔 HL-6385T超薄移动4G智能老人手机,目前售价在300元左右。(1)结合所学,说明文物“雁鱼灯”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兵船牌”面粉在20世纪早期快速发展的原因。(3)观察展品阅读说明,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业的变化,并分析原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DBCBBDCBCCB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CABBBCBDBC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略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旨在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对其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A.地方政权的控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相比东汉大量下降,这是由于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故B正确。C.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D.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户数和人口数应该增多,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读图、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C.图中皇帝不许造船且人民不满,联系所学可以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故选C。AB.此二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该政策只是明清时期实行,故排除D。4.【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诸子在财产继承方面趋向平等,并不代表他们的家庭权利已经平等。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家庭诸子在财产继承方面趋向平等,联系所学知识,这有利于他们平等继承家产,分门别户,从而增加小农家庭数量,有利于小农经齐长期延续。 C财产继承规则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伦理纲常的崩坏。 D继承财产不代表继承人实现了阶层的变化,不能表明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解答】A.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这一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 B.从材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以看出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C.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 D.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中的“技术成就非凡”不正确,故D项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A当时英国已经逐渐完成工业革命,这一做法是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要求结果,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扩张的需要。 B当时自由主义思潮兴起,重商主义思潮逐渐衰落。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之前早就确立了。 D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手段发生了改变,商品输出成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所以出现材料的现象。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英国殖民扩张的特征。7.【答案】C【解析】略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解答】A.题意中反映的是“三角贸易”,联系所学可知,自此以后美洲拥有大量非洲黑人劳动力,并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黑人销售地,但不是列强商品销售地,故不选A。B.“三角贸易”中,美洲获得大量黑人劳动力,人口组成发生重大变化,故B正确。C.“三角贸易”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西方文明也促使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社会开始发生转型,但是此图无法反映,故不选C。D.联系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出现世界市场的雏形并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不是美洲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故不选D。故选B。9.【答案】C【解析】略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的实行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增加懒惰,C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正确。ABD.都是“福利国家”带来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解答】B.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引发了价格革命,靠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受到损失,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利,所以“英国的封建领土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以获取地租,“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以发展资本主义,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发展圈地运动,进行羊毛生产,从中获利,故B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CD。故选B。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对材料和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A.A-B段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兴起,呈现上升趋势,该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B-C段反映出民族工业19世纪80年代前后的发,呈现上升趋势,该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C-D段反映出民族工业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以及“一战”期间的短暂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该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D-E段中1927-1937年即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应该呈现上升趋势;19371949年,民族工业出现萎缩,应该呈现下降趋势;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工业呈上升趋势;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最终消灭,所以D-E段应该呈曲折发展的趋势,该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故选D。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影响中英贸易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B.根据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统计表,可以看出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有升有降,上升的原因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所以符合题意;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不符合题意;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影响了英国商品的输入,所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的组合是,故B正确。ACD.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不符合题意,这三项均含有错误选项,故排除ACD。故选B。1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解答】A.材料中的现象更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B.依据材料“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存在新旧并存的现象,表明此时革新与传统惰性并存的特点,故B项正确。C.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习俗存在新旧并存的现象,不能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影响广泛,故C项错误。D.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习俗存在新旧并存的现象,不能说明汉族传统思想复兴,故D项错误。故选B。1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解答】A.本项比较片面,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错误。B.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关注西方,学习西方,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和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自身统治,故C正确。D.本项与所学知识相悖,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是有益的,故D错误。故选C。1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材料数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2192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重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国内外市场扩大,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最高纪录,故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面粉业是最大工业,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故选A。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即织布局随着张之洞的调任而发生位置的改变,然后结合所学逐项分析,得出答案。【解答】A.材料没体现出满汉对比的问题,故不选A。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织布局随着张之洞的调任而改变位置,体现出洋务企业带有很强的封建属性,不是以生产为目的来选择地址,而是带有地主垄断的属性,故选B。C.迁往武汉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是私人因素,故不选C。D.从英国购置机器并不代表对外依赖,故不选D。故选B。18.【答案】B【解析】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是对外开放,排除; 均符合题意,故正确。 故选:B。本题考查南方谈话,解题的关键是“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思想束缚,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B.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新中国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中国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标准,故排除ACD。故选B。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正确认知的能力。【解答】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B.依据材料“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知,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对火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反应是喜欢、喝彩,故C正确。D.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人己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C。2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对女子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A.此项中的“被迫”材料不能得出,故排除A。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女子可以在企业中工作,可以在教会医院、学校、剧团等供职,还可以登台演戏,说明辛亥革命使得获得了一些自由与权利,故B项正确。C.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题干没有涉及妇女参政,故排除D项。故选B2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解答】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联邦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公代赈,与材料内容“罗斯福新政期间,共有6000多名贫困的艺术家、教师、工匠、摄影师、设计师和研究者受雇于联邦艺术计划。如架上画家平均每月可以得到95美元”相符,故A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ABC错误。故选D。2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A.题干信息表明,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评价很差,认为他们在历史上起了负面影响,可见,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B.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关键人物,他们两人的评价负面,说明俄罗斯人吸取了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C.列宁和普京时代实行的并非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C项。D.材料反映了俄罗斯人对国家领导人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故选B。2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答】C.根据材料“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及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改革导致社会形势持续恶化,政局动荡不安,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最终导致苏共瓦解、苏联解体,故C正确。ABD.这三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计52分。)25.【答案】(1)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6分)(2)丰厚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雅的文化风尚。(6分)(3)积极影响:促进诚信经营,改善社会风尚。(4分)消极影响:固守传统观念,阻碍经济转型。(4分)【解析】(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可以得出原因是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2)本题考查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可以得出内涵是丰厚的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