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扫盲教育1 背景新中国成立时 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中国虽然是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 但是旧中国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极为落后 总人口中90 以上是文盲 在农村中 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 就算个 秀才 了 因此 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 几乎没有象样的科学研究机构 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就只好到海外飘零 2 措施 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1982年将 扫盲 写入宪法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确立扫盲目标 3 成就可以说我国的扫盲工作成就巨大 那么现在我国还有没有文盲呢 经过时间的推移 文盲的定义标准经历了一些变化 目前 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交流和管理的人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 他们虽然受过教育 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 却往往如 文盲 般贫乏 专家估计 如果按照联合国目前三类文盲的划分 即使像我们的首都 北京这样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文盲数量也会超过百万人 目前 我国在巩固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 重点也将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 努力在社会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社会符号 二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就是每个人在规定年龄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这是一种义务 如果说扫盲教育是普及教育 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 义务教育是人生基石 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1 重要性2 措施 1986年 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为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义务教育除了得到了各种政策的支持之外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的辅助性措施 看p119插图 希望工程宣传画 这是著名的 大眼睛 苏明娟 全国 希望工程 形象大使 象征着千千万万渴望读书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苏明娟象征着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 了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 2002年9月 19岁的苏明娟被录取为安徽大学2002级新生 跨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苏明娟多年的 希望之旅 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 重要环节 加紧普及义务教育4 成就 2001年1月1日 中国宣布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 三 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 拨乱反正文革对教育的冲击文革爆发 教育部门首当其冲 林彪 江青集团污蔑学校是资产阶级一统天下 煽动学生 停课闹革命 各地大中学校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进行造反 并进行大串连活动 破四旧 和批判 批斗学者 专家和教师这些所谓 反动学术权威 学校教育全面停顿 学校秩序陷于混乱状态 因为高校招生制度遭到破坏 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无法深造 1968年毛泽东下达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 的指示 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当时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 知青 下乡联系在一起 这是当时政治的需要 更是解决中学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应急措施 中学毕业生全部放弃学习 到农村和边疆 整整一代人的文化教育受到摧残 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农村 经受劳动锻炼 被迫中止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据统计 文革期间我国少培养了1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200多万中专毕业生 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 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 文化断层 人才断层 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80年代后的迅速发展 建立起学士 硕士 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国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211工程 是指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 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1993年 国家着手实施 211工程 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教育体制改革 大学招生 分配制改革 扩大了办学自主权 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 一直持续到现在 如2009年高考录取率达62 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 扩招规模最大的一次高校大扩招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如何使高考更好地发挥选拔人才的功能 如何处理大规模扩招引发的就业难问题 将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高等教育制度面临着一个改革十字路口 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 2004年国家开始新课程改革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本次课改与历次不同的是 课改理念和最高宗旨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新课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成人高教 少数民族高教 民办高教发展 2 启示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 二 新中国教育的指导方针1 三个面向 请同学们看插图 邓小平 三个面向 题词 这是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三个面向 高屋建瓴 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 这是邓小平对教育的殷切希望 也是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 2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 重要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