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勾连与整合——《土地的誓言》.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勾连与整合——《土地的誓言》.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勾连与整合——《土地的誓言》.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的勾连与整合以土地的誓言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黄文娟 电话键词:教材的勾连 教材的整合 备课的现状 备课的模式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2015年的重阳节,在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两个视频让人颇耐人寻味。一个是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一个是泰国的一对老夫妇的宣传片。观看过后的感受是,一个如群魔乱舞,失去老人平和慈祥的尊严;一个如春风化雨,优雅温馨感人至深。难道是中国的老人不如泰国的老人吗?非也。观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其实就是制作者传达他的意图的方式的直接结果的呈现,换言之,就是制作者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了表达意图。由此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教育者想向学生传达什么?如何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不得不让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反思。纵观语文教育现状,乱象丛生,各种理念各种教法此起彼伏。教书多年的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更不必说刚刚工作的年轻老师。语文学科的备课现状基本情况往往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在备课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般模式是导入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拓展延伸,老师花了很大功夫在作者介绍、作品写作背景、拓展延伸等方面,大部分是知识的堆砌,却鲜有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老师更着重对“是什么”的教学,鲜有对“怎么写”和“为什么”的教学。特级教师王荣生老师曾指出,这样的一篇篇课文的指导,本质上不是语文教学。一堂语文课,听说读写如果没有注入新技能,如果没有能习得(可迁移的)新技能构成更高能力的新技能,那么语文学习极可能压根就没有发生。成都市教科所黎炳晨老师将教师备课大致分为六种:教参式备课,唯教参为标准,缺乏或者基本没有老师独立的思考和智慧;孤立式备课,缺乏课程前后的勾连,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没有明确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和体系。模式化备课,导致千课一面,跳不出程式化思维,生动鲜活的语文变得僵死无生气;知识化备课,停留字词层面,教学浅薄无深度无味;政治化备课,追求情感态度,缺乏独立的人文气息;泛语文备课,丧失语文特点,背离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当然,这样的乱象把责任全部推给一线语文老师明显有失公允。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目标没有内容,语文教科书只有选文没有教学内容,同一篇课文“一百个教师上出一百个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得一线教师只能在茫茫大雾中摸索前进,试图摸索出相对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包括敏锐的语感),基本的语文思维 ,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 ,健康的文学审美趣味 ,较宽的文化视野 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可大致概括为: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因此,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就应当把这四方面贯彻始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要弄明白的是我们的教学不是教单篇的课文,而是整合教学材料,明确通过这些材料要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有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在明确作者怎么写、为何这样写的过程中达成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统一,自然生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领悟和熏染。基于此,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为例,具体谈谈对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本人查阅了大量关于本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大多都着眼于“写了什么”,从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入手,按部就班对字词句进行赏析,缺乏对“怎么写”、“如何抒情”的引导,学完之后,学生留下一些零碎的记忆,至于作者怎样做到如此浓烈的抒情,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帮助甚少。土地的誓言处于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单元提示是“学习本单元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中提出“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单元提示明确了课文的主题,也明确了要达到对主题理解的途径,是通过涵泳品味、调动体验与想象,把握抒情方式。在对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中,自然生成审美和情感的统一,也自然生成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二单元的具体要求是与一单元一脉相承的,是一单元对精读要求的具体延伸。一单元是“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重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单元侧重字斟句酌,细节描写;二单元侧重涵咏品味、调动体验与想象,抒情方式是重点。由此确定了本文的教学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围绕本文浓烈的直抒胸臆方式,涵泳品味语言,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围绕感情中心多种方式抒情的写作方法,训练语文思维,在涵泳品味语言中感受东北特有的物产、风土人情和文化。教学设计简单陈列如下:解题: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回答本文的誓言是谁发出的?向谁发出的?学生很快可以从文章结尾得出结论。挚痛的热爱:再读课文,抓关键句“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中的关键词,明确这种浓烈的情感在文中是一以贯之的,也是本文的抒情主线和感情基调。如何抒情:围绕“挚痛的热爱”,作者是如何抒情的,采取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赤子之心?学生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学生在解读中是全方位的,将自己“浸泡”在文章的强烈的爱国激情中,通过涵泳品味,体会这种热爱的深沉和眷念。深沉和眷念,为故乡民族的解放独立很容易感知,难就难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通过反复朗读涵泳品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铺陈手法,大量的富于东北气息的形象的铺排,呈现了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美丽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东北故乡,怎不叫人眷恋热爱;景物描写的侧重和用意,前后两段中都有对景物的描写,第一段侧重物产和神秘,第二段侧重生活场景,这是抒同一种情用不同的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全篇用拟人,抒情亲切直接,局部比喻、排比、呼告;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交替运用,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不得不回去”“我从未想过离开她”“我不能离开她”“我必须回去”;反复手法的运用,土地呼唤我的声音在文中反复出现,强化情感(勾连黄河颂中“啊!黄河!”和最后一课中最后一课的反复出现、普鲁士士兵练操的反复出现等”);短句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句子短促有力,表达情感强烈;极富表现力的词的运用,如“泛滥”“埋葬”等。整合勾连本单元: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涵泳品味,以及对本单元其他篇章的勾连与整合,学生逐渐在脑子里建立起抒情的基本构架和印象。同样是战争的题材,表达爱国的主题,由于题材的不同,在抒情方式上也不同。黄河颂是诗歌,所以特别注重韵律和语言的凝练,在回环反复中起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最后一课是小说,所以作者的抒情是冷峻的,作者是隐藏到所塑造的人物背后去的,通过对情节的起伏、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来达成鲜明的情感。土地的誓言是散文,与诗歌一样作者是直接走到文字面前来的,抒情味特别浓,但是又与诗歌不同的是,它可以在内容的选取上更为广阔,表达更为细腻。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如何抒情开始由模糊走向清晰,并且逐渐在文本和自己之间搭建起桥梁,找到通往文学创作的通道,实现文本与自己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